浅谈教师的批评艺术
2009-07-30张波
张 波
对教师而言,批评与表扬一样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但是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性,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所以,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慎于批评,讲究批评的艺术,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了解学生,研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学生的行为是他们对人、对事的认识在一定条件下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对学生一些不当的言行举止,教师需要对事情的原委,学生的思想、心理状态,性格特点,家庭环境,朋友圈子等因素加以全面的了解,并进行分析和研究。这样对学生的批评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使学生折服。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名学生,他是后转入我们班的,来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很少与人交往。后来我从侧面了解到他的情况,原来他的母亲才去世不到一年,所以他的情绪一直不好。一天,一个同学不小心碰掉了他的笔袋,他非常生气并与之争吵起来,那个同学随即向他承认错误并帮他捡回了笔袋,但他还不依不饶,甚至要出手打人,多亏我当时及时制止才避免事态恶化。当时我没有批评他,而是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像唠家常一样和他聊了起来。我说:“让老师猜猜,这个笔袋是不是你妈妈买给你的?”他听了很吃惊,又点了点头。我对他说:“你如此珍惜它,看来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你所做的事妈妈都能看到,但我想妈妈更希望你活得快乐,希望你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希望你在各个方面表现突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听了这番话,他哭了,向我承认了错误。后来,在我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他很快就融入了这个集体,还成为了互助小组的组长。
2.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对于不同学生所犯的不同的错误,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批评教育方法,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对于学生所犯的原则性错误,教师的批评要及时、态度鲜明;觉悟较高的学生偶而犯错时,教师只需要旁敲侧击、点到即止,使其自我反省;而对于屡教屡犯的学生,则要有一个长期、耐心的教育和帮助过程。
如一次上课时,有个平时表现比较好的同学偷偷地在下面看小说。这时,如果直接点名批评,极容易损伤这位同学的自尊心,反而达不到预期目的。于是,我就换了种方式对学生说:“我知道大家都很爱看课外书,那么你们说说可不可以在课堂上看课外书呢?”学生自然回答:“不能。”“是啊,课外书应在课下看,老师相信你们会自觉的。”经我这么一番旁敲侧击,偷偷看书的同学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赶紧把小说收起来,认真听讲了。
3.通过赞扬达到批评的目的。学生犯错往往是以前养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延伸。所以教师要辩证地看待学生行为中的优、劣之处。最好先表扬其优点,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再批评其缺点,使他们从鼓励中发现不足,看到希望,增强信心。如我的一名课代表,工作一直积极主动,深得老师和同学的信任。但他在组织一次课外活动时,出了意外情况,结果把活动搞砸了。有些同学对此很不满,使得该同学背上了思想包袱,工作不像原来那样积极、主动了,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为此我找他谈话:“你以前的工作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不能因一时的失误就变得灰心、失望,只要今后在工作中更认真、细致一些,把事情考虑得周全一点,你会成功的。”在我的鼓励下,这名学生重新树立了信心,又开始积极主动工作,学习也更加努力了。
有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有时教师略微夸大学生的优点、成绩,使他们为保持荣誉和自己的良好形象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样,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可对学生的某些不当行为表示惊讶,不相信是其所为,反而会使学生收敛自己的行为,自觉改正错误。
4.寓批评于幽默之中。德国著名演讲家海茵兹·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批评学生也是如此,板着面孔说教,很多时候,效果并不理想。用幽默的方式批评学生,能使问题点而不破,很容易被学生接受,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一次数学课上,我正在写板书,一个学生不经意地用笔在桌上敲打起来,我立即停下了板书,诙谐地说:“同学们,数学课是不是需要伴奏?”我的幽默逗笑了学生,在笑声中敲打声也悄然隐去。
总之,批评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教育手段。教师只有充分把握学生心理,讲究批评艺术,批评才能行之有效。
(责任编辑 李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