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组合式选择题解答技巧

2009-07-30陈兆淼

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排除法题干选择题

陈兆淼

组合式选择题是近几年高考政治单科试卷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一般由题干、四个或四个以上的题支以及四种选项三部分组成。它是不定项选择题的变形,其难度介于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之间,具有选项多、知识容量大等特点。设置组合式选择题有利于考查考生对多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又能适当降低难度,在高考与平时测试中广泛采用。根据政治组合式选择题的特点和试题要求,我们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

一、排列序号直接选取法

由于组合式选择题正确选项的组合答案只有一个。因此,在高考试卷中,对于一些比较容易的识记类组合式选择题,考生只要通过阅读试题就能直接选取符合题意的选项。具体操作是,通过审题判断出正误选项,把选出的符合题意的题支序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编排,从而成为一组选项,然后在四个备选选项组合中找出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即为正确答案。

例1(2008年江苏卷第25题)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

)

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②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③与各种思想道德体系相包容

④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分析]从试题考核内容上看,本题是考查同学们对“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不难,同学们只要熟悉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要求,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等主要内容,就能很快排列出题支序号是①②④,而选项③是不符合题意要求的,从而直接从四个备选项中选取正确答案为B。

二、排除法

排除法是解选择题过程中的常规做法。在做组合式选择题时,运用已知的知识,将题干与题支联系起来分析判断,从最容易发现的错误(或正确)题支人手,进而排除掉含有(或不含有)该题支的选项。在一些政治组合选择题中,运用排除法,有时能很快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2(2008年江苏卷第31题)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是(

)

①因人而异的②具体的

③有条件的④客观的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③

[分析]对照题支,运用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发现,题支①认为真理“因人而异的”这一说法是明显错误的,应排除。因为,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围,具有客观性。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由此可以断定含有①的选项都是错误的,因而可以很快排除A、B、c三个选项。本题正确答案是D。

[技法归纳]在做组合式选择题过程中,更多的不是很快就能直接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的,往往需要经过“缩小范围,比较判别”的两步排除法才能正确解答。两步排除法是一种经常运用的比较有效的解答组合式选择题的方法。

第一步,“缩小范围”,是指在认真审读题干材料、明确题干指向要求的基础上,从自己最熟知的题支人手判断,先确定一至两项正确或错误的题支。若此题支错误,含有该题支的组合均为错误;若此题支正确,遗漏该题支的组合均为错误。据此对四个选项进行初步排除,从而缩小选择范围。

例3(2008年广东卷第11题)近年来,国内网站纷纷开设“两会直通车”“网上大会堂”等论坛,网民热论国是。这表明(

)

①网络有利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②政府应认真对待和采纳网民提出的意见与建议

③网络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

④依法行使表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分析]经过审题,发现题支②认为政府应认真对待网民提出的意见与建议是正确的,但认为应采纳“网民”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则是片面的、错误的。这是因为,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在作出决策前,决策机关(如政府)应通过多种方式广泛了解社情民意,而不仅仅是“网民”。而且为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还应通过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决策方式进行。显然题支②是不符合题意要求的,应排除。我们由此可以断定凡含有题支②的选项都是错误选项,从而可以排除A、c选项。

[技法归纳](承上)第二步,“比较判别”,是指在初步排除、缩小范围后,便可认定剩余选项中的“相同”题支为正确选项,可以不必考虑审题,只需对“相异”题支进行比较和判断,看哪一个正确或错误,以最终确定答案。比如例3经过初步排除,剩下B、D两选项。通过对剩下的这两个选项进行比较,发现都有③,题支③肯定正确,不必再进行思考。主要区别在于有没有相异题支①或④。题支④显然是错误的,因为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才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D选项含有题支④,是错误的,应排除。由此可以判断出本题正确答案是B。

三、提取信息、精心取合法

提供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是近几年来高考政治组合式选择题题干设计的一种趋势,增加了解题的难度。此类试题题干提供的材料是复杂多样的,有提供较长一段文字的,也有提供图、表、漫画的,等等。解题方法仍可运用两步排除法,进行正确取舍。但解此类选择题首先要读懂材料并理解其实质,并依据相关知识作出判断,因而对考生理解运用能力要求更高。

例4(2008年江苏卷第20题)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

C ①③④D②③④

[分析]本题提供的是一段文字情景材料,在阅读本题材料时,要了解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的校训,同时还应把握这几所大学的校训对一代代莘莘学子的

重要影响作用。对本题进行分析,题干提供了几所大学不同的校训这一特定材料背景,从而为考生确定正确选项作了第一次限定。接着,试题在题干指向要求下引导考生就材料进行思考,分析“优秀文化”对“人”的重要影响作用,从而选出正确答案,这是试题所作的第二次限定。运用排除法对题干和选择项进行分析,可以很容易发现题支①的观点是不符合题干指向要求的,因为题支①强调的是“优秀文化”对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作用,而不是题干材料要求的对“人”的重要作用,应排除。因而可以认定含有题支①的A、B、c三个选项都是错误的,都应排除掉,从而可以很快确定本题正确选项为D。

四、列式推理法

有些组合式选择题,每个选项有二至四个所列题支组合,如果考生存在知识缺陷,对所列题支不能正确判断,这将给解题带来障碍,增加答题难度。为此,可采用列式推理方法,寻求解题突破口,提高做题的准确度。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先在草稿纸上列竖式研究四个选项中各备选序号的分布情况,找出选项中都有的备选序号,对相同的题支不必再思考它的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然后从具有相同题支的序号上研究,联系所学知识,用自己所熟悉的知识寻找突破口,对照题干和备选项辨别正误,从而有效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确定正确选项,而对其他的序号内容就不必再考虑。

例5(2008年上海卷第13题)实现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有利于()

①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②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③高起点上加速实现工业化

④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A①③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作为组合式选择题,有一个选项有两个题支,两个选项有三个题支,有一个选项则有四个题支。运用列式推理法(见右图),发现四个选项都有①、③,对①、③可以不必考虑,肯定是正确的。接着研究包括两个相同题支的序号,发现选项中分别有两个②、④,怎么办呢?从最容易发现错误的题支人手!通过题干可知,题支④是错误的。因为,信息化是指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广泛地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包括题支④的c、D选项都是错误选项,应排除。接着只需要对含不含题支②的A、B选项进行比较判断就可以了。从信息化的特点可知,实现国民经济的信息化,需要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提升,使企业的发展更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因此,题支②的观点是符合题干要求的,应人选。由此可以排除不含有②的A选项。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含有①②③的B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猜你喜欢

排除法题干选择题
数字算式
用“行列排除法”解四宫数独(2)
用“行列排除法”解四宫数独(1)
用“双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用“单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单项选择题狂练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