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电影的字幕翻译探讨
2009-07-30谢锦芳
谢锦芳
摘 要: 字幕翻译既具有其他翻译领域的共性,同时又有其独特性。字幕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此外,字幕翻译还受观众的接受程度和文化因素的制约。作为文化交流的中介,电影字幕的译者必须充分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并且采取的策略必须以观众为中心,以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减少文化差距。
关键词: 英语电影 字幕 制约因素 翻译策略
电影艺术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双频大众传播艺术。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英文电影如潮水般涌入中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影视翻译的研究与探索在国内一直没有受到翻译界的重视。大众对影视翻译质量的抱怨也是越来越多。通常来说,影视翻译中最常见的两种策略就是配音和字幕翻译。前者我们通常称为译制片,译制片是直接把对白或解说从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重新配置复制的影片;后者我们习惯上称为字幕片,也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
1.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
1.1语言的瞬时性
影视剧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影视翻译语言的瞬时性。影片里的画面、声音都是按照剧情的发展转瞬即逝。一般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其语言以书面的形式出现在纸上,读者可以一遍一遍地看,字斟句酌。而现场欣赏影视剧则不然。观众没有机会像阅读文学作品的语言那样,一遍看不懂再回过头去看第二遍。影视剧中的语言若是一遍听不懂,只能放弃;若是花时间去琢磨,则会影响到欣赏后面的内容,这好比我们参加听力考试一样,一道题目听不懂,只能放弃,立即准备听下一道题。因此,影视对白的译文必须流畅通顺,含义明白,通俗易懂。
1.2语言的口语化
电影语言本身绝大部分是由对白构成,对白翻译要占整个影片翻译量的98%以上,其他的如片头、片尾及片中一些有关地点等的翻译所占的百分比不足2%。对白的内容是整个影片的核心,所以优秀的对白翻译要遵从其本身口语化的语言特色,表现出口头语的特点,即简短、直接、生动、非正式语、俗语、俚语多、语气词多等。
1.3语言的大众化
小说、散文和诗歌等其他文学作品有着明显的深浅难易之分,对读者的文字能力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与此相反,影视艺术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大众化的语言鲜活生动,通俗易懂,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脱离生活,过于典雅、晦涩、陈腐的翻译语言只会给原作带来创伤,影响观众的观赏效果(张春柏,1998)。
例1:
Jack:Dont flatter yourself,Angel.He is a tired old man.He cant run this city without me.
Angel:You dont worry about anything,do you?Jack?
Angel:You look fine.
杰克:不要往脸上贴金了,他只不过是个糟老头,缺了我,他控制不了本市。
安琪儿:你真是什么都不在乎,杰克?……
安琪儿:真是个帅哥。
例2:
(a comrade):Hey,Knox.I got something for you.(Laughter)
Knox:What a dick!Hello,legs!
(一个同事):诺克,有你的东西。(笑声)
诺克:傻蛋一个!哈罗,美腿姐姐。
例1、2中所译的“脸上贴金”“糟老头”“帅哥”“傻蛋”“美腿姐姐”等,都是人们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常说常听到的词汇,非常通俗鲜活,流畅生动,观众一听就懂,对大众极具亲和力,很容易被大众接受,体现出大众化的语言特色。
2.电影字幕的制约因素
2.1时空制约
字幕翻译既有其他领域的共性,同时也有其个性,字幕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受技术和语境的制约。技术上的约束主要指字幕翻译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字幕翻译受空间的限制。空间是指屏幕的大小以及翻译字幕的字数积极行数。因为我们知道,屏幕的大小有限以及演员的口型对话,从空间上决定了字幕的长短和字体的大小。如果原电影演员说话的时间很短,那么翻译出的字幕必须与之相应。在此,暂不讨论多少字的问题,但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过多的字幕不仅占了屏幕过多的空间,有损视频本身的图片效果,将产生喧宾夺主的后果;而且观众在很短的时间里,很难做到既欣赏图片又浏览字幕,从而影响正常的交流活动。因此,对字幕翻译者来说,字幕的翻译应该做到译文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电影字幕受时间的限制。时间的限制主要包括以下两层含义:(1)电影的声音或图像所持续的时间;(2)观众浏览字幕所需要的平均时间。观众因本身所受教育的不同,理解程度不一,在观看同一字幕时,从看完到理解,各自需要的时间也是各不一致的,即字幕显示的时间和观众阅读时间是不一样的。屏幕上单行字幕可能只有两秒,两行字幕大约7秒左右(方梦之,2004)。如果字幕时间太长,会使观众精力过多集中与字幕而不是屏幕。
2.2接受者自身素质的制约
接受美学认为,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读者的接受,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就不可能得到完整的体现。Jauss在接受美学理论中指出的期待视野和审美距离也是影片应该考虑的问题。Jauss强调,文学题材或类型,已被接受的作品以及与之有关的历史事实都有可能影响读者的期待视野。而审美距离是指期待视野作品的距离,以及熟悉程度或审美经验在接受新的作品时视野所需的变化(Jauss H.Robert,2002)。由此可以看出,在英文影片汉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考虑到潜在的观众,充分把握译语观众的期待视野、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先在知识、心理需求等,注重译语观众的接受性;译者也应该正确估计潜在观众的现实视野和历史视野。
2.3文化因素的制约
谢天振在其译介学中指出文化意象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具有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有时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人们只要一提到意象,彼此间立刻心领神会,很容易达到思想沟通。物象与寓意是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象是信息意义的载体,是形成意象的客观事实;寓意是物象在一定语言文化环境中的引申意义。影片翻译是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形象思维中高超的艺术意境,而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在语言的转换过程中自然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这里所说的文化因素包括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伦理、美学和政治影响。正是由于这些文化因素的存在,才导致了文化意象的差异。由于影片译制的局限性,译者不可能像翻译文学作品那样加以诠释,因此,只能选择中国观众易于接受的词语和文化意象来进行影片翻译,才能使中国观众对影片的欣赏感受与原片观众的感受最接近。
3.字幕翻译的策略
3.1时空制约与缩减法
影视媒体本身的特点将字幕译者的操作置于种种制约之下,具体到字幕翻译主要涉及两个制约因素:时间和空间。这在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由于时空的制约,字幕译者常常要采用缩减的翻译策略。缩减法在实际翻译操作中可分为三种:浓缩、压缩性意译和删除。浓缩即只译出原文信息的精髓要旨;压缩性意译指用较为简短的语句译出源语的意义;删除当然就是完全略去不译了。
缩减法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压缩,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相关性。相关性原则主要体现在译者对信息接受者的认知力的判断上。对信息接受者在有限时空中的认知活动无关紧要甚至毫不相干的信息可以删减节略,以凸显相关性更强的信息;对信息接受者固有认知结构中缺乏、而在有限时空中又无法补充的信息,可从略;对画面或音乐已提供了充分语境的信息亦可考虑缩减(李运兴,2001)。
例3:
Cynthia:Weve checked you out,Timmy.Juvenile offender record as long as Constitution Avenue.(A Man Called Hawk)
辛茜亚:我们查过了,蒂米。你的犯罪记录有厚厚一大迭。(《神勇飞鹰》)
这里,Constitution Avenue指华盛顿的一条大街,直译过来中国观众不易听懂,更由于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制约,所以干脆删掉。
例4:
Stephania:Have dinner tonight.
Michael:All right. And tomorrow night...and every night...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Love at First sight)
丝黛芬妮:今晚陪我去吃饭。
迈克尔:好啊,只要你愿意,今生今世,天天一块儿吃饭。(《一见钟情》)
例4中的原文“tomorrow night...And every night...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在英文中非常自然,但无法直译成汉语,只能意译。“今生今世”既体现了原文的幽默,也考虑到了由于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制约而不得不采取压缩性意译来控制字数的限制。
3.2注重语言的艺术性
电影是继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绘画、雕塑之后的第七艺术。事实说明,电影不仅是一门大众化的艺术,而且是群众性最广的艺术,被人们称之为一种“俗文化”。从电影本身来看,大部分的电影是供人们观赏的,而电影的观众,则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所受教育程度不一。翻译的字幕语言必须符合广大观众的实际水平,力求译语读起来能接近观众,一目了然,更能雅俗共赏。但是译文的语言也必须生动活泼、准确自然。因此,在电影字幕翻译中,一方面,必须尽量译介原本文化的语言特色,吸纳外语表达特点;另一方面又必须恪守本族文化的语言传统,用具有译语文化色彩的词语来翻译原文本(郭建中,2002)。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翻译的目的。
例5:
Danny:My dad is going to kill me.Come on!
Rafe:Yes.We flew!
Danny:We flew!(Pearl Harbor)
丹尼:我爸爸不会轻饶我的。快点!
雷夫:呵。我们开飞机了!
丹尼:我们开飞机了!(《珍珠港》)
例6:
Lizzy:You actually think this is you,Nanna?
Old Rose:It is me,dear.Wasnt I a dish?(Titanic)
丽兹:你觉得这真是你吗,奶奶?
老罗丝:是的,亲爱的。我当时是不是很漂亮?
(《铁达尼号》)
例5中小丹尼和雷夫误将飞机开了起来,丹尼知道父亲脾气暴躁,爱打人,故而很害怕,用了kill一词,其本义为“杀”;美国人性格幽默,有夸大其词的习惯,kill用得很随意;而在中国“杀”是人们很忌讳的字,父亲对孩子的惩罚更不能说“杀”。所以,此处翻译为“不会轻饶”既能表达出原意,也符合中国人的语言,感情习惯。例6中老罗丝在回答孙女的疑问时说:“Wasnt I a dish?”此处的dish不能直译为“盘子”、“碟子”,应译为“漂亮”;当然,也可译为“当年我还算得上一个花瓶吧?”“当年我也是秀色可餐吧?”。
3.3直译与意译必须以观众为中心
直译或意译都要以观众为中心。直译能吸收外来有意义的新因素,能更加反映异国的事物及情调;意译则更能让译语观众接受。电影字幕翻译必须考虑到观众语言水平的高低,所受教育程度的不一,必须以目的语的观众为中心,采取正确的翻译策略。以影片片名的翻译为例:Titanic译为《铁达尼号》,既和发音相似,又能表现出该船的庞大,豪华;Batman译为《蝙蝠侠》而不是《蝙蝠人》,“侠”字和“人”字相比,更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主人公的侠义行为;Tarzan译为《人猿泰山》泰山和Tarzan发音相似又能表现出主人公的强壮、敦厚,为了避免误解,加了“人猿”二字,准确地表明其特殊经历。以上是直译意译结合翻译技巧的完美结合。
例7:
Anna:We were...in love.We used to meet in secret....It was like Gone with the Wind.But there was no tomorrow.
(Love at First sight)
安娜:我们……相爱了。常常秘密幽会,可不久便分手了,一切烟消云散。(《一见钟情》)
例8:
Zack:Was Cam ille so lovely...even on her death bed?
(The Colbys)
扎克:天上的仙女临终时……有这么美吗?(《浮华世家》)
例7中的Gone with the Wind是人人皆知的小说《飘》。但是无论怎么翻译,中国观众也不会联想到这本小说,所以还不如将它译成“烟消云散”。例8中的专有名词Cam ille是大仲马的小说The Lady with the Camillias里的女主人公,是一位绝代佳人。显然,如果将它直译成汉语“卡弥尔”更没有人能听懂了。因此,索性把它译成了“天上的仙女”,以期达到比较接近的效果。
3. 4文化信息的处理
同任何其他类型的翻译一样,电影字幕翻译中的文化信息是翻译中最难处理的地方。因电影字幕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原电影中许多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词语以及一些特殊的语言形式,因不同语言民族文化上的空缺和不可代替性,大大加大了电影字幕翻译的难度。比如说双关、文字游戏、俗语等在翻译时,译者通常不得不放弃。这实际上是在很大程度上对原电影的“叛逆”。我们应该坚持从保存和介绍异域的文化特色出发,使观众对不同语言和文化的电影有所了解;并在需要的时候舍去源语的文化特色,恪守本族语,使字幕更容易被观众理解和接受;我们还应把策略的运用和电影画面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图片的说明性和解释性,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在描述17世纪英国清教徒横渡大西洋前往美洲的电影《五月花中》,有一名乘客霍普金斯的妻子在船上生了一个儿子。霍普金斯高兴极了。他就说:
例9:
His name will be Oceanus——Oceanus Hopkins!
这句话是直译,则为“他将取名为欧谢纳斯——欧谢纳斯·霍普金斯!”,中国观众就无法听懂霍普金斯把儿子取名为“欧谢纳斯”的用意,而西方观众一听就懂,因为“Oceanus”这字是拉丁语中的“海洋”,英文的“Ocean”就源于此字。但如果把它译成“给他取名为海洋——海洋·霍普金斯!”也不妥,因为“海洋·霍普金斯”是个不中不西的名字。因此可以灵活一下,把这句话译成“给他取名为海洋——海洋的孩子!”这样既能让中国观众听懂,又比较通顺。
例10:
You know,this is no Sir Galahad who loves from afar;this is a two-legged boa constrictor!
知道吗?他可不像加勒哈德那么纯,他是只离不了鱼腥的猫。
这是影片《莫冈波》中女主角埃洛丝的话。加勒哈德是亚瑟王传奇中的圣洁骑士,因品德高尚纯洁而得圣杯。虽然他在我国鲜为人知,但因前后两句在意义上互补,可以采取保留前句,仅将后句暗喻转换成中国文化中通俗易懂的比喻译法。
结语
为了满足大部分译语观众群体的需要,外语电影通常会用本族语进行配音。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配以字幕的影视作品能让观众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大的信息量,同时也能让他们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影视作品。因此,作为影视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影的字幕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影视翻译迄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电影字幕的特征、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准确性、可读和易读性以及读者省力原则这三条实际操作原则,并针对影视翻译的限制性与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实际操作策略。在文中表明字幕片翻译过程中,提出译者应先考虑译文的接受者,即观众的反应与接受程度,以保证字幕不阻碍观众欣赏影片为前提。字幕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辅助观众欣赏影片,所以译者应尽量使译文的语言简洁、明了、流畅,让观众可以在耗费相对最小的认知努力的同时获得更多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张春柏.影视翻译出探[J].北京:中国翻译,1998,(2):50-53.
[2]方梦之.译学词典[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28-329.
[3]Jauss H.Robert.Literary History as a Challenge to Literary Theory[M].London:Perspective Multilingual Ltd.,2002.
[4]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 [J].中国翻译,2001,(4).
[5]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65.
[6]萨姆·汉姆.蝙蝠侠[Z].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7]詹姆士·卡姆瑞恩.铁达尼号[Z].长春:吉林民族音像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