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湖区供销联社:打造基层网络服务万村千乡
2009-07-30凡秋建平
凡 秋 建 平
抚今追昔,岁月如歌。武汉市东西湖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区社”) 是沐浴着共和国的春风成长起来的全国供销系统先进集体,如今已历经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前身为东西湖区供销部,创建于1958年10月,隶属于东西湖农场管理局管辖。1959年10月随着东西湖的发展和供销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东西湖供销部更名为东西湖商业局,并一直延至1984年。1984年东西湖区商业局全面进行体制改革,更名为东西湖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至今。2000年区供销联社根据东西湖区委、区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东发[2000]1号)的文件精神,进行了全面改的体制改革,对全系统12个基层供销社、3个商场、10个直属公司共25个独立核算单位,干部职工总数1359人,实行以货币和资产量化为主要形式对职工进行补偿,并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至2005年6月止,区供销联社企业改革改制全面结束。
区社在区委、区政府和市供销合作总社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在以刘锦刚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周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供销社改革和发展,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把“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积极创新经营模式,提高社会服务效率,不断拓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建设,实现了区社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仅2008年一年,区供销系统就实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亿元,完成年计划9240万元的108.23%;兴办农村商业综合服务网点建设15个,完成年计划12个的125%;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6个,完成年计划70个的122.86%;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废纸、废塑料回收率分别达到86、70%,完成年计划的100%。
在完成这些职责指标基础上,区社还完成了自己的特色指标:建立和规范绿色文明回收站30个,完成了年计划20个的150%。由于成绩突出,区社先后获得“武汉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单位”、“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区社主任、党委书记刘锦刚作为全国先进集体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的亲切接见。
科学决策定目标,强力推进建网络
区社坚持科学发展观,明确“社有资产是根,构建网络是魂”的工作方针,深入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及新网工程和农资供应、日用消费品、农产品订单、绿色文明回收、平价药品“五进村”的活动,采取自办、联合、资产整合和资产改造相结合方式,按照“三统一”(即统一店面标识、统一服务规范、统一经营管理)的原则和“小超市,大连锁”的思路,采取开放办社、吸收社会资金和加盟资产重组等多种形式,实施“一场(镇)三点”农村经营服务网络建设计划,即一个农资店、一个日用消费品店、一个再生资源回收店,全面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便民综合服务社网点的建设。
2009年,区社在现有商业网点基础上,将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强化网点网络的规范性建设,切实为农户提供优质服务,方便人民群众就近购物,充分发挥好供销社在连接城乡、促进商品流通中的作用。
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网点建设。发展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的网点建设,是健全现代农村商品流通和市场体系发展的需要,也是供销社的优势所在。区社在进一步推进和实施一个农场(街、镇)3个点的农村商品流通经营网络建设的同时,采取“规范发展、发展规范”的原则,规范现有网点,发展新的网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再新建一批,逐步建立规范化、制度化、行业化、带动能力强、辐射能力大的农村商业流通经营服务网点。全年规范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网点45个,其中日用消费品店9个,农资店6个,再生资源绿色文明回收站30个。
完成全区再生资源集散交易中心(项目)申报工作。经过前期项目论证等工作实施和项目申报,该项目于2008年5月被区政府正式立项,纳入全区循环经济项目待建范畴。征用区武装原打靶场约36亩土地,项目规划占地面积约23760平方米,总投资额4240万元,项目所需资本金来源由三方组成,即市供销社20%,区财政20%,剩余60%全由企业用自有资金投入。区联社将严格实行“七统一,一规范”标准,即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培训,统一服饰,统一计量器具,统一收购车辆,统一管理,规范经营,大力推进“绿色文明回收”进社区、进村活动,规范和改造、自主开办和加盟联合,构建市场规范、城市环境整洁的全区绿色文明回收站,全面推进全区再生资源集散加工中心建设,努力建设为集散交易区和综合利用处理区两大区,并细分为“六区一带”,形成以废旧回收、分拣加工、综合处理三个层次的回收利用体系。该项目建设计划2年,分一期和二期。一期建成后,可实现年交易额9000万元。
开放办社求活力,整合资源筑网络
区社在有利于坚持合作社的宗旨和原则,促进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和有利于增强供销社为农服务能力,因地制宜的加快对原有基层社资产整合和组建步伐,不断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在配合全区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拆村并点(镇)建设中,按照盘活资产资源、发挥优势、扩大基础的要求,充分利用基层社的资产资源,加大自建开发和联合开发力度,有选择性、针对性地抓好基层社资产的改造和重组,对原有和现有经营网点进行升级改造,提升现有社有资产整体效益。
径河金河商城工程全面动工兴建。径河基层社地处东西湖区西北边,原低矮、危房20余间,占地面积11亩。2000年企业全面改制后,多年闲置。近年来,根据全区新农村建设发展和全国总社对基层社“四项改造”的要求,区社结合自身实际,加大了径河基层社资产整合和改造力度。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于6月中旬,武汉“金河商城”工程全面动工兴建,工期一年,规划为7000平方米的商住楼和1300平方米的便民超市。
“科奇装饰”工程全面竣工。以整合资源、保持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引进武汉科奇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双方出资120万元,将原柏泉基层社院内平房宿舍及空地共占地面积800平方米,进行全面规范改造,建成1700平方米办公及生产厂房,主要生产加工装饰工程中的门、牌、楼等装饰材料,使社有资产在原有基础上增长11倍,年房屋资产收益资金上万元。
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城乡对接活网络
区社立足服务“三农”, 坚持合作制的原则,围绕着当地主导、新兴产业和特色产品,大力组织和发展以种植、养殖、加工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实现“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有效、合理对接,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增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为了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全面准确地学习和把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基本精神,加快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步伐,2007年元月份,区社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在海南省举办的全国供销社系统第二期《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班,通过这次学习,充分认识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合作制的原则,围绕当地主导、新兴产业和特色产品,积极组建专业合作社,实现有效、合理对接。
2007年以区社“三农”农资服务公司为主,在辖区柏泉农场组成养虾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33家、水面500余亩。公司负责组织开展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防治病的宣传讲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亩产收入8000-10000元。目前现已在全区开展组建以稻田养虾、果茶、板鸭、干鲶鱼等为主的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170余人,实现农民增收27万元。
2008年区社领办和创建了全区规模最大、以农产品为主导的专业合作社——武汉东康西甜瓜专业合作社和全市唯一棉花专业合作社——兴农棉花专业合作社。其中西甜瓜专业合作社以10户西甜瓜种植大户带动东山、辛安渡、柏泉等地500余户、2万亩种植面积,年销售1万余吨,实现产值5000万元。
2009年,区社将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申办、合办和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社,积极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决各类农民产业户买难卖难的问题。
延续今天的辉煌,承载明日的希望。区社在刘锦刚书记的带领下,上下齐心,团结奋进,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复杂问题,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积极推动区社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为供销事业的发展再作新贡献,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