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终为始:学术创新的源泉
2009-07-29贾文毓
贾文毓
“以终为始”在管理学界广为人知。它提醒和告诫人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认清方向;不仅要正确地做事,而且要做正确的事。笔者将其引入学术创新的讨论之中。
综观科学史不难发现,以终为始是学术创新的重要法门。人们常将学术演进过程视为一场没有终结的接力赛。在这场接力赛中,除跑第一棒者之外,其余的人都是以终为始的接棒竞跑者。按照“终——始”性质,可将以终为始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理论——理论型,事实——理论型。
属于理论——理论型的以终为始的科学史实,兹举3例。例一,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首版,是经典力学的第一部划时代巨作,其影响所及,遍布经典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这是一部公理化体系的科学著作,其公理乃是众所周知的力学三定律。这三个定律是牛顿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史显示,牛顿认真地阅读和研究过伽利略的著作,而力学三定律的正确性都能从伽利略的著作中得到验证;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则是导致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诞生的直接原因。
例二,笛卡尔的解析几何学。笛卡尔是法国哲学家、数学家、自然科学家。文艺复兴使欧洲学者继承了古希腊的几何学,也接受了东方传入的代数学。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致使用数学方法描述运动成为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笛卡尔分析了几何学与代数学的优缺点,便去“寻求另外一种包含这两门科学的好处,而没有它们的缺点的方法”。
例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是在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奠定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属于事实——理论型的以终为始的科学史实,亦举3例。其一,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第谷是丹麦天文学家,曾经制造过许多大型而精密的天文仪器。他是最后一位杰出的不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察的科学家。1600年,他邀请开普勒当其助手,1601年10月24日逝世。开普勒继承了第谷终生积累的观测资料后,对几千页资料中记载的天文观察结果进行了多年的分析和研究,并于1619年完成了科学巨著《宇宙和谐论》。在该著中,开普勒系统地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显而易见,第谷多年精心观察得到的资料,为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奠定了基础。
其二,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麦克斯韦是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他的案头一直摆着实验大师法拉第的《电学实验研究》。在这部巨著中,法拉第描绘出了一幅关于电、磁、光、力线、波动等的图画。麦克斯韦在认真研究了法拉第的著作以后,省悟出力线思想的宝贵价值。24岁那年,他发表了《论法拉第的力线》一文。在论文中,麦克斯韦通过数学方法,把电流周围存在力线这一现象概括成一个高等数学中的矢量微分方程。以此为起点,平时很少做实验的麦克斯韦继续向电磁领域的纵深挺进,终于得到了今天我们所知的永恒不朽的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
其三,拉瓦锡的《化学原论》。18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推翻了错误的燃素说,建立了正确的燃烧理论,构建了化学的理论框架,给出了元素概念、命名法和第一张化学元素表。1789年,他出版了《化学原论》,将当时化学方面所有处于混乱状态的发明创造整理得条理分明。拉瓦锡的“化学革命”,使化学上升到科学理论阶段。有人说:“在科学方面,拉瓦锡虽然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师,但他在采石场的劳动却是很少的。他的材料大都是别人整理而他则是不劳而获的,他的技巧就表现在把它们编排和组织起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无论哪种类型的以终为始,都是学术创新的不竭源泉、必由之路。倘若在学术上不是以终为始,则必致重复劳动,徒耗资源,或是拾人牙慧,根本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