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孔立: 两岸关系宜稳不宜抉

2009-07-29郑东阳

凤凰周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陈水扁协商两岸关系

郑东阳

两岸关系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现阶段只要双方愿意走“和平发展”大道,谋求台海局势稳定,通过各个方面的合作,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与过去8年相比,就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了。要求太高、太急,都会“呷紧弄破碗”(欲速则不达)。

过去的2008年,两岸关系和岛内政局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岛内方面,国民党实现全面执政,马英九团队却因经济萎靡、主控政局的能力受到质疑而民调触底。台湾前“总统”陈水扁因贪腐弊案被起诉收押,加上三场重大选举失败,民进党遭遇创党以来最大危机。

岛内“蓝天重现”,两岸关系也雨过天晴。随着两岸“两会”协商的制度化,两岸逐步推动两岸政策松绑与开放,两岸进入“大三通”时代。两岸政党民众将会逐渐摆脱传统的隔空喊话或者定位争论,进入到实质性议题的互动阶段。

2009年,马英九政府及国民党是否会改变这种颓势?民进党能否会走出低谷?两岸关系是否会出现重大突破?对于上诉热点话题,《凤凰周刊》专访了大陆著名台湾问题专家陈孔立。

凤凰周刊:展望2009年,国、民两党将围绕马英九施政、陈水扁弊案审判、两岸关系发展、县市长选举等展开激烈较量与斗争。未来,岛内的政治格局会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陈孔立:我认为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国民党现在有困难,主控政局的能力受到质疑,民调支持度迭创新低。经济问题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如果国际经济景气没有明显改观,马英九执政困境难以根本缓解。

民进党也有困难。民进党因选举惨败,整体实力和社会基础遭受重挫,扁家族特大弊案更使该党遭遇创党以来的最大危机。现在民进党还没时间去总结,内部争议较大。陈水扁案影响在不断减小,但是民进党是否切割陈水扁,内部还存在争议。简单说,这是个选票问题。县市长选举快到了,陈水扁还有不少深绿支持者,切割陈水扁会不会也切割了这部分票源?

蓝绿2009年第一场重大较量就是地方县市长选举,民进党(选胜的县市)想比现在多,他们自己都觉得做不到。国民党、民进党现在都有困难,彼此内耗,岛内政治格局很难发生重大变化。

凤凰周刊:两岸两会协商制和国共论坛平台被称为两岸交流的两大轨道。2008年,“陈江会”,国共论坛都发挥了作用,但是也有人担心国共论坛会影响“两会”协商。您怎么看两岸的这种交流机制?国共平台与“两会”协商两个轨道间如何配合?

陈孔立:1987年两岸开始交流交往以后,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通过两岸协商才能解决。大陆曾经提出由两党协商,台湾方面不接受,认为党不能代表公权力,他们提出“政府对政府”协商,大陆没有同意。

于是,台湾当局想出一个“白手套”的办法,1990年成立海基会,大陆也于1991年成立海协会,“两会”作为两岸官方授权的机构进行协商。在相当长时间内,“两会”成为两岸协商的主轨道。后来,大家都知道,李登辉搞“两国论”,陈水扁搞“法理台独”,“两会”协商就中断了。

当时在野的国民党有意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陆表示欢迎,后来才有了“国共平台”。这是在“两会”之外成立的另一个交流协商的轨道。在台湾方面看来,这一平台未经官方授权,没有“公权力”,只能作为“两会”协商的参考。

实际上,国共平台做了很多好事,有些难题先经两党协商,可能形成某种共识,提出适当的建议,为“两会”协商提供有益的参考,这对于问题的解决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但是,台湾确实有人提出“国共平台”会导致“卖台”的说法,这实际上是反对党攻击对方的一种手法。现在涉及两岸的任何协议都需要通过“两会”签署,“国共平台”不会强迫“两会”接受自己的意见。这是可以通过实践来检验的,谩骂与污蔑是经不起检验的。

当然,两岸交流不只靠这两个轨道,各界人士通过各种轨道进行沟通交流,只要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们都表示欢迎。

凤凰周刊:过去一年,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直是两岸关系的焦点,马英九提出了“外交休兵”的概念。未來,大陆会不会在台湾国际空间问题上释出更多善意?

陈孔立:什么是“国际空间”?为什么只有台湾有所谓“国际空间”问题?一句话,不是主权国家而要获得主权国家才有的国际空间,因而出现了问题。对此,台湾同胞感到十分屈辱与无奈。

我们理解台湾同胞的感受,十分重视这个问题。胡主席指出“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两岸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这就是善意。

老实说,这个问题是很难解决的,这一点,台湾当局十分清楚。他们现在只要求作为观察员参加2010年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WHA)。但根据这个大会的议事规则,即使作为观察员,台湾也不符合条件,所以两岸要尽快协商,寻找在目前条件下所能采用的安排。这就可能是“虽不满意,但可接受”,不能要求过高。

至于“外交休兵”,这也是绝无仅有的说法。实际上说的只是在“邦交国”方面维持现状,在其他方面还是要用“活路外交”去开拓空间,“参与国际,维护尊严”,即所谓“当休则休,当进则进”。

凤凰周刊:2008年,台湾方面提出了“和平协议”、“互不否认”等概念。大陆方面虽然手段上更为怀柔,但是也有人认为大陆对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其实没有变化。未来两岸关系会不会有重大突破?什么时候有望协商政治议题?会不会协商军事互信机制?

陈孔立:“和平协议”早就提出来了,民进党也提过。可是,他们在台上搞“法理台独”讲“和平协议”只是一句空话。现在两岸关系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双方对和平协议都有所期待。但是,签订和平协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两岸做许多准备工作。

例如,签订协议是否需要前提?协议的性质是什么?是否需要确定两岸的”终极目标”?双方想“取”什么,“给”什么?等等。现在有些热心的台湾学者已经提出一些方案两岸学者开始议论,这当然是一件好事应当得到两岸当局的鼓励和支持。

至于“互不否认”也是一个少见的概念,没有办法明确界定。有的是可以互不否认的,例如,海基会与海协会是官方授权机构,大陆当局与台湾当局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有的是无法互不否认的,例如,“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否认对方为主权国家互不否认对方为“代表全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等。有的则是可能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通过两岸的协商达成“互不否认”的。所以不能混淆不清,一概而论。

现在两岸都表达了善意,在政策上也都有创意,但也各有“坚持”。这本来是很自然的事。如果一定要对方不再有自己的“坚持”,放弃自己的原则,那才是一厢情愿、脱离实际的想法。

两岸关系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现阶段只要双方愿意走“和平发展”的大道,谋求台海局势的稳定,通过各个方面的合作,为两岸同胞谋福祉,这与过去8年相比,就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了。要求太高、太急,都会“呷紧弄破碗”(欲速则不达)。

现在双方都希望“先经济,后政治”,我们无意“突破”这个“顺位”。台湾有人认为大陆急于开展政治谈判,那是一个误会。如果你不急,我急什么;但如果台湾急于要谈参加wHA问题,我想大陆是会配合的。至于协商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似乎两岸都在准备,只要双方认为时机已到那时就开始协商也是可能的。

猜你喜欢

陈水扁协商两岸关系
从“古运河的新故事”看提案办理协商
人大协商研究综述
协商民主的生命力在于注重实效
陈水扁入狱满一年
陈水扁可能被释放
陈水扁儿子儿媳双双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