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港口拖带产业战略实施现状和能力

2009-07-29孙良干

水运管理 2009年7期
关键词:拖船港口船舶

孙良干

随着《港口法》的实施,港口拖带行业的垄断逐步被打破,港口市场经济结构元素日益丰富,使港口服务型企业与港口宏观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日趋密切。在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大前提下,港口服务企业在发展战略上已被推到市场竞争的风口浪尖上,企业均应从自身战略地位出发,服从服务于港口发展大格局,在行业竞争中做强、做好、做精、做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宏观发展环境、产业环境和内部环境。

1现状

1.1内部环境

(1)由于拖带行业进入门槛较高,企业需拥有较大的资产。上港集团除公共码头有30余艘拖船外,其他拖船公司和货主码头自有拖船近30艘,近年来,由于相对竞争力较强,资产负债率与流、速动比及权益比均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资本结构具有较大的调整空间,总资产周转率均有良好表现。尤其是国有企业,拥有全国同行业领先的关键设备和工艺技术,厚实的管理基础和比较成熟的经营管理机制。

(2)本行业大多数均是国有企业,多年的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企业核心价值观、核心竞争能力及手段。

(3)企业服务品牌内涵比较丰富,主业概念清晰,营运主渠道流程循环规范。

1.2外部环境

(1)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港口产业发展,国家也在加强和推进上海航运中心建设,带来巨大的发展需求和港口服务市场需求。

(2)城市边缘大型工程建设以及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引入工程物流,市场配套需要新供应链的产生。城市功能改造变化,码头外移,长江、沿海、国际战略的实施,物流功能和布局催生的社会增量拓展了船舶服务的发展平台和空间。

1.3船舶服务行业(产业)环境

(1)随着国家港口群战略规划的出台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是金融危机后国内经济政策、扩大内需政策的刺激和基本投资力度的加大,船舶服务行业竞争渐起,但近阶段仍以实力雄厚的企业领先。

(2)行业内同业竞争,进入门槛要求细分。

(3)在上海建设2个中心的安排中,港口各行业尤其是拖带行业政策(政策环境)调整明显有利于传统国有大型企业抢占先机。

从近期和远期发展环境看,尤其是行业新政出台,各企业战略心理诉求隐隐存在,不仅困扰着管理层,也困扰着全体员工。

2危机

2.1营运收入和利润隐性空洞存在

近些年来,上港集团由于公共码头的持续投入,拖带服务业收入增速较快,毛利率达40%。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非主业的成本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主业收益,老企业背负各类包袱,导致主业利润贡献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1)由于费率优势,主业收入带动整个产业,存在较大的成本危机。目前,主业形势较好,但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未来拖带产业走势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前几年,拖带产业经济增长持续处在10%左右的高位,但金融危机使前些年港口经济增长的惯性不再,而企业运营管理等成本费用价格、新增资产价格膨胀与营收总量之间的矛盾加大,市场整体通胀潜在风险仍需关注,相对而言,企业成本推动型增收特征明显。

(2)财务管理成本较大,应收账款周期逾30天,应收款项与收入存在着一定的协同效应,表现为随收入的增长现金盈余保障数呈下滑趋势,偶有回升,但呈不稳定状态,收益质量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客户分布较分散,为之服务的主体企业与零散客户之间差异较大,存在一定风险。随着资产扩张节奏加快,带来较大的负现金流,连续多期负现金流可能蜕生出一定的财务风险。

2.2服务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还未形成完善的市场反馈机制

(1)客户群培育沟通欠实、欠细、欠真、欠勤、欠情,品牌受众面狭窄。

(2)本行业品牌意识仍需加强,品牌产品需要培育更多的品牌员工。员工技能、素质和能力平均水平还需适应性提升。

(3)企业文化锻造,用文化的力量整合组织流程及整合企业基因等,尚需一定时间。

2.3主体设备的投入、改造、更新存在风险

(1)安全风险:设备陈旧使船舶拖带作业和恶劣气象下应急抢险作业存在高风险性。

(2)能力风险:主体设备需适应船舶大型化、特异型船舶和作业环境的变化。

(3)投资风险:主体设备投资方向需强化专家评估,解决好贷款压力和投资者利益之间的矛盾。

3SWOT分析

对上海港拖带行业面临的市场化经营进行SWOT分析,在对前述内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从行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3.1优势(Strengths)

(1)客户对于品牌的认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将使拖船行业形成一定的港口拖带服务品牌效应。

(2)企业经营健康有序。港口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经营环境使企业经营健康、稳定、有序,同时在管理机制上有较成功的经验和灵活的优势。

(3)专业优质的拖带服务。高效优质、专业保障的港口船舶拖带服务是立业之本。

(4)优良的企业资产质量。多年来,行业始终保持良好的资产品质,连续多年的良好发展态势和管理船舶设备保持较好的新度系数。

3.2劣势(Weakness)

(1)长期以来,本行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从事生产和经营,根据计划和上级要求进行经营管理的传统观念仍然影响着企业和员工的理念和行为,市场化经营经验仍需加强与积淀。要从战略高度谋划行业内各实体企业的发展,目前在港口拖带竞争市场化方面还需建立行业拖带组织网络。

(2)船舶保险、海事协调仲裁和理赔是航运企业经营量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事件处理机制上应当由被动转为主动,由事后变为事前,由善后转为预防,由识别危险源改变为控制危险源。

(3)上海拖带服务行业社会知晓面窄、从业面小,仅单一提供港口船舶拖带服务。除航运企业外,国内外对拖船拖带行业知晓度较低。

(4)港口拖带服务布点相对分散,货主码头、其他拖船企业的拖船相继参与拖带市场的总量分配,同业竞争业态已形成。

(5)虽然本行业各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有一定投入,但缺乏战略统筹,未能与港口现代服务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和同步推进,不能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具实质性的帮助。

3.3机遇(Opportunities)

(1)我国加入WTO带来新机遇、世界经济整合和集装箱运输产业预期发展方式。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参与世界经济的能力增强,作用日益发挥,贸易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集装箱港口发展与增长为发展港口拖带业拓展了空间。

(2)2009年3月25日出台的建设2个中心的意见,多式联运和水水联运对推动拖带产业建设、拖带产业作业方式的变化带来发展契机和想像空间,同时也使行业内竞争更加激烈。

(3)港口规模扩大,港口企业国际化。港口建设规模的扩大和港口企业国际化进程加快,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一体两翼”模式的航运中心建设要求港航企业顺应发展形势,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服务水平,通过技术创新、服务创新逐步实现拖带服务方式的国际化和区域化。

(4)服务市场开放。港口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及我国《港口法》的实施使港口服务市场开放,许多国家放松对港口的垄断管制,代之以市场化改革,为各类企业扩大港口拖带服务市场提供可能,同时,国家积极鼓励港口企业“走出去”。

3.4威胁(Threats)

(1)海外经营风险。对拖带行业来说,存在国际规则不了解和英语人才缺乏的风险。

(2)港口服务业市场投资竞争更为激烈。以往独家经营的拖带服务市场格局由于较多投资方进入而出现新的变化,《港口法》实施后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3)大型船公司投资热情不减。由于港口拖带市场获利率较高,大型船公司对此表现出不小的投资热情。

(4)各港口拖带作业市场竞争形势日益严峻。 国内一些新建港口采用新的拖船运作和港口引航机制,港口拖带市场经营服务模式日趋多样化,竞争形势日益严峻。

将上港集团的外部主要机遇和威胁与内部主要优势和劣势相对照,为拖带行业今后市场化经营做出SWOT矩阵,得到可能的战略选择(见表1)。

4挖掘潜力,寻找突破口

(1)做强主业板块,整合流程,挖掘资源。当前,受金融危机影响,港航市场竞争加剧。①应当考虑主业稳定与专项做强,确保母港市场占有份额,把握发展机遇;②积极开拓传统的港口拖带衍生产业,如上海地区船舶制造带来的船舶移泊和进出坞作业,保持相对的竞争优势和技术领先优势;③抓住相关政策带来的业务增长,如长江口航道整治对进出长江大型船舶实行强制护航带来的业务量增长,但船舶利用率会降低,应对拖带企业船舶调度和拖船拥有量等进行综合考量。

(2)整合要素,挖掘新的战略资源。拖带、大件吊运和工程物流配套等3大板块应从硬件、管理和经营上进行深层次的解析和挖掘新的战略资源,形成工作链,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水上大件物流和工程物流服务。应开展适应性转化工作,将劣势变为竞争优势,扩大衍生作业市场占有份额。

做强、做好、做优、做新、做异是战略优化选择,也是应对长三角腹地发达的制造业、港口码头外移及工程物流、东北地区经济振兴的需要,是服务战略的诉求。不异,不能满足大型化需求;不新,不能满足客户的新发展、新变化;不优,不能实现品牌“三度”;不好,不能构成优质服务流程。

(3)主业拖带服务,采取守势。母港船舶拖带离靠服务板块要坚决保住、做好和做强,使其真正成为港航产业的支持服务系统之一。在主体大型装备方面形成技术创新、改造、更新和退出机制,适量投入新型拖船,以适应船舶大型化、特型化的市场需求,组合成新的战略资源,这是主战略。“守”是对外部环境的应对战略,企业可养精蓄锐,调整和提升自身实力,储备企业量能,增强竞争力。

(4)成本领先,提升行业收益质量。应注意整合、改善和优化产业经营业务流程的成本资源,降低成本。应加快资金循环周期,提高应收账款速率,结合企业资本收益率、财务成本及抗风险和筹资能力,确定合理的负债、权益资本结构,提高杠杆收益。同时,强化现金流风险意识,注重提高收益质量,对客户实施差异化适时信用管理,缩短周转天数。

(5)政策性的调整将对企业改造核心竞争力要素、改造流程的重要基础提出新的课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提供服务、实现服务竞合的动态战略能力、提高市场份额和企业稳定持续进步的基础战略资源。企业不能改变外部环境,但可以影响外部环境,改善内部环境和要素。

上海的港口拖带企业要认识到过去的优势有较大成分依赖于社会资源的独特性和政策优惠,要保持或改变其作为战略能力、基础能力的能力,使行业资源和基础能力随时间和环境要素的变化而变化,成为抓住瞬息万变市场机会、创造战略能力的新源泉,提高企业的内外适应力。均衡考虑相关方利益,改善行业内竞合环境,提高企业品质和品格,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遵循追求卓越绩效原则,实现新的突破,攀登新的战略制高点,运用灵活善变的经营战术,做好、做强、做优、做精、做实,开拓进取,实现新的战略目标。

(作者系上港集团龙吴分公司党委书记)

猜你喜欢

拖船港口船舶
《威海港口》
Fog
俄核动力太空拖船有军事用途?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越南船厂为世界上首艘全电动拖船铺设龙骨
港口上的笑脸
项目管理技术在船舶建造进度控制中的实践
项目管理技术在船舶建造进度控制中的实践
去港口走走
中国造!全球首艘智能船舶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