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光”风波

2009-07-28朱韶蕾

中小学德育 2009年12期
关键词:小豪冷处理耳光

朱韶蕾

我从未想到,一个耳光竟会引起一连串的风波,更在我的心灵深处激起不小的涟漪。

“我要还他一个耳光!”

“朱老师,上周五小豪被同学打了个耳光。” 上周五我外出听课,星期一刚到校,就有学生来向我“报告”。

经过了解,原来是那个同学先去招惹小豪,两人由小吵到打闹,最后竟打到了小豪的脸上,他的脸上马上就出现了五个红指印。在其他老师的再三劝说下,小豪仍然不依不饶:“从小到大,连我爸妈都没舍得过打我,他却把我打成这样,我也要还他一个耳光!”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老师们只好劝他先回家,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能冷静下来,把事情想通。的确,小豪家境富裕,姐姐又比他大了许多,父母非常宠他。不过,他一向都很懂事,与同学关系也不错,这次怎么会钻“牛角尖”呢?我也很纳闷。

反思:

在这个事件中,教师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没有草草地下结论或随意地处理,不急于对他们做出或好或坏的评定,而是给学生以反思的机会,待学生对其错误言行有了一定认识后再进行教育。这种教育的方法就是“冷处理”。都说教育要及时,失去时机可能会减弱教育的效果,但是,假如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太“及时”,就容易出错,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所以,有时试着“冷处理”,说不定会有更好的效果。

“让我们绅士一些,好吗?”

本以为两天的时间足以让小豪消气,可是当他泪流满面地向我诉说时,我才知道想得太简单了。“你把事情告诉父母了吗?”我很想知道他父母的想法,但他却说:“没有,我谁都没有告诉。”真是出乎意料。“为什么呀?”“怕爸妈找到学校,给老师您添麻烦。”我有点感动了:“小豪,你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你是个很会为别人着想的孩子,可是在这件事上,你怎么就不能原谅别人呢?更何况他也给你道歉了啊!”他继续抽噎着:“我就是觉得委屈,他怎么可以打我耳光,我爸妈都没有打过我……”又来了,还是没有想通。“那你还是坚持要把那个耳光打回来?”“嗯!”他说得斩钉截铁。

这下轮到我头疼了,仍然“冷处理”,恐怕也不会有效果,除非另想办法帮他出了这口气。怎么办?想了一会儿,我计上心头,于是话锋一转:“小豪,你心里有委屈,老师可以理解,不过这种‘以牙还牙的方式是否太过野蛮?我们学习知识就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这样吧,让我们绅士些,好吗?换一种文明点的方式。”“好。我们活动的时候他先来捣乱,害得我们都不能好好地游戏,我想就暂停他这个星期的课间活动吧。”小豪终于肯“让步”了。“一个星期是不是长了点?三天好吗?”我还想“讨价还价”,谁知小豪坚定地说:“不行,一个礼拜!”“得,就依你了。”虽然缺了点“人情味”,但只要他不再坚持打耳光,我就向胜利迈进了一大步。

反思: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能避免刻板公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和特点,从而找到适当手段。”而教师具有教育机智,掌握教育的艺术,是发挥其教育教学才能的最基本的途径。在这个事件中,我成功地将小豪的思维从“打耳光”引向了“暂停活动”,并当机立断同意了他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要立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做出最终裁决,而是尽可能地先平息事端,为小豪冷却过激的情绪,为下一步解决问题作铺垫。

“我已经想通了!”

接下来的两天,我时刻关注着小豪的举动,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也不再和我提“打耳光”的事,看来,他已经出了这口气。但我还在等,等一个我预想中应该会发生的事。果然,到了第四天,下课后小豪朝我走来,他面带尴尬的神情,轻轻地对我说:“朱老师,我想过了,惩罚到此为止吧。”“那可不行,他可是打了你一耳光呢!”我故作惊讶。“不,我已经想通了,事情也不能全怪他,我也有错,如果我不和他计较,也不会打起来。真的,算了吧。”“真的想通了?”“嗯!”他用力点了点头。

终于看到了这一幕,虽然来得晚了些,但我还是非常激动。我用手摸着他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小豪,我知道你一定会这样做的,因为你一向就是个懂道理的孩子。之前只是由于委屈才让你暂时失去了理智,变得蛮不讲理。现在,你终于又重新找回了自己,老师真为你感到骄傲。但是,在这个事件中,还有一个人也挺委屈的,你说是谁啊?”小豪的脸更红了:“是他。”“对呀,他不小心打到了你,心里肯定也忐忑不安,可是真诚的道歉却换不来你的原谅,还要再次受到惩罚,难道他就不委屈?小豪,生活在一个集体中,我们亲如一家,同学之间就像兄弟姐妹一样,怎么能有‘隔夜仇呢?这件事还等着你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呢,你准备怎么做啊?”只见他想了一会,就径直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说:“走,我们一起玩去。”看着对方目瞪口呆的样子,小豪笑了,说:“我原谅你了,也请你原谅我。”说完,他不由分说地拉着对方一起离开了我的视线。

我的眼睛有点湿润了……

反思:

事情终于有了一个较为满意的结局,但它留给我的启迪还在延续: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信任,信任别人是一种道德,也是一种美丽。友谊、真情都需要信任来维系,师生的情谊更需要信任作为坚实的后盾。正因为我信任孩子,所以对事态的发展能胸有成竹;正因为孩子信任我,所以他们愿意向我敞开心扉。对于学生,不可以没有信任,对学生缺乏信任的老师,是失却道德感的老师。我们要相信学生,相信孩子每一次的“出格”、每一次的错误都会有收获!老师们,用我们的信任给学生的心灵世界洒满阳光,去照亮他们的人生前程吧!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红曼

猜你喜欢

小豪冷处理耳光
赞美的力量
爸爸去哪里了
犟孩子的转变
对学生“冷处理” 更要“热应对”
“冷”处理带来的“热”效应
打错了
帮帮“着了魔”的孩子
高端装备制造核心部件及材料的深冷处理改性技术分析
耳光是掌声的接力棒
冷处理别“冷”了宝宝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