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族服饰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运用

2009-07-28吴先江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教学手段

黄 娟 吴先江

摘要:文章从教学手段、信息来源以及设计教学方法三方面,对苗族服饰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当前服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挖掘苗族元素,把苗族服饰文化应用于我们的服装设计教学,促进对设计理念的系统理解与思考。

关键词:苗族服饰;教学手段;信息来源;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3-0152-02

问题的提出:苗族服饰纷呈、瑰丽多姿、取材广泛、用料考究、构图精巧、造型典雅、色彩艳丽、纯朴自然、技艺精湛而著称。是丰富的文化意韵和工艺美术的完美结合,是流动的苗族文化艺术经典,被称为“服饰史书”。民族特色是民族以生存的土壤,只有根植本土文化的设计才能创造出绚丽的作品。近年来,湘西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苗族服饰工艺被国内外看好,她以超自然的幻想艺术脱胎于平面设计、视觉艺术、立体艺术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代表性的综合型幻想艺术。

然而,当前日益更新的时尚信息往往让我们在校学生对时尚潮流服饰的盲目追随,对本民族服饰文化一知半解,一说起民族服饰设计都以为是只要将原汁原味的民族服饰原封不动地照搬到T台上,这些对民族服饰生搬硬套的做法使完成的作品既没有把时代的精神融入民族文化设计中去,又没有把民族那种飘逸、自然、随意、含蓄的精髓体现出来。

在教学中我不禁反思:苗族服饰品种之多、款式之奇、色样之繁,堪称“服饰史书”这本书究竟有多厚?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发现、去挖掘?仅靠单纯模仿如何去达到全方位的超越?应如何应用于我们的服装设计教学?

一、教学手段的改变

(一)以引导型教学代替说教型

设计教学的手段应以引导型教学为首选。以往说教型方法讲述民族服装概念时,老师提问是“民族元素有那些?”,而引导型教学关心的是“民族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的那种思想。二是教学不仅是“授业、解惑”,而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

必须指出,教师对民族服装设计进行考察、评价,应着重说明它在社会、文化、经济和功能等方面是否符合当前市场需求,如果不以当前市场流行为前提的设计作品,都流行于形式,没有生命力的产物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是“面向服装行业的实际需要和实际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可以说引导型设计理论是“回该是怎样的?”。前者重“知”,是学生对民族服装的感受和理解;后者重“悟”,是学生对服装的作用和改变,引导型教学方法的采用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同时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适应于学生的学习,要“教服从于学”,改变那种“学生的学服从教师的教”到实践中去”的评价和修正的过程,创造新的民族样式。如此循环往复,互为补充。

引导型教学方法可以以各种不同形态的民族艺术构成艺术多元化和创新感的源泉。事实上,完美的作品从整体来看,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现代服饰,却给人一种强烈的民族风格。苗族女性服饰以繁复为美,刺绣多、银饰多,穿着用的是“加法”,披挂的越多越美越富有。民族研究与设计专家韦荣曾经说过“当民族服饰来到现代,为了方便舒适,穿着只能用“减法”只要突出一两个细节就够了。”

(二)以点带面法

以点带面法即从民族文化艺术中找出自己最感兴趣、最有特色、最有内涵或者最令人遐想的某个点或某个元素,来与最时尚的服装设计相结合。在实际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点”上下足功夫,多方面寻找。不仅仅是服饰上,还可以是民族的家具、器物、图案、植被、建筑、歌舞、音乐等等。从古老及现代的象征符号中寻找独特的个性,真正认识这些符号的寓意。例如:龙凤象征吉祥、狮子象征喜庆、花草虫鱼象征美丽富有……用敏锐的视觉将这些“点”结合,重新演绎、创造出焕然一新的时尚民族服饰。使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展现出感性的回忆及价值观念,传达着永恒的意义。也能使我们更能对民族性的东西产生兴趣,融合贯通。

实际上,每个时代都是传统的延续者,同时也是现代的创造者。以科学的态度去研究传统的民族艺术,并将民族艺术较好地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为服装的个性化提供大的发展空间。在描述令人神往的苗族风格的同时,又能突出自己的个性特点,这种不拘一格的设计手法,使我们的学生能充分发挥想像。如:蜡染工艺制成的靓女套装,将小家碧玉的活泼清纯展现得淋漓尽致;一款束腰百褶裙,裙脚边沿绣满花纹加缀花瓣纯情中又显端庄;传统的刺绣工艺为裤装平添了精致和优雅:裤装面料不同,缀饰的绣法、绣样也不同:深色牛仔裤在腰胯处绣上几只蝴蝶和几朵粉色的花,或在喇叭形的裤脚上绣上几枝纤柔的梅花,令风格粗犷的牛仔裤多了些轻灵和柔

媚之气。

总之,在教学性质上使用以点带面法教学有助于充分认识和挖掘民族艺术,并与现代服装巧妙结合,在民族服装设计领域是有着相当的潜在空间和方向。

二、信息来源于专业领域或大众领域

当前日益发达的信息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设计资料。服装信息来源多样化,有直接来自具备训练的观察者或研究人员提供的专业领域、非专业对象直接提供的大众领域等。信息的专业领域可以是巴黎高级女装设计师的新一季时装发布会、专业服装杂志专家的流行预测、流行色协会提供的新资讯、来自面料商提供的最新面料……信息的大众领域是通过问卷调查,采访,口述记录等方式,直接记录消费者对服装的看法和理解,而不加入观测研究者的主观评价。

我们平时教学上的设计信息来源绝大多数是以专业来源主导,在校的教师和学生通常表现出对大牌设计师的崇拜,对权威预测机构的迷信,而消费者的需求和对服装的再设计通常被教师和学生所忽略。

对民族服装设计的教学而言,信息的专业来源可以让学生准确把握最近的设计理念,设计作品中体现时尚感,紧跟国际潮流;信息的非专业来源则使学生了解大众的需求和审美取向,使设计更理性化,更市场化。两种信息来源都同样重要,不可偏颇,各有优势。来自专业领域的信息具有前瞻性,权威性指导性,而来自大众领域的信息具有直观性,完全以消费者的反映来评定作品的成败。

设计教学可以模拟企业生产方式,在进行设计之前对服装销售的定位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进而广泛发挥流行的趋势,抓住流行的重点,从色彩、造型、装饰上做一系列的设计以迎合消费者追求时尚又不失民族特点的服饰心理。

在生产企业中,根据信息的大众领域做出的设计,与市场的贴近度高,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湘西苗族服饰享誉国内外,但可惜的是一直没有创造出响亮的服装品牌,前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本地客商经改进后的苗族服饰结合进口环保颜料和手工绘画,经高温固色及预缩水处理,以图案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色彩高雅含蓄,及精致的手工和完美的细节处理,充分突出了独特、创新、品质尊贵的衣着效果,为女性创造更精致、更具个性化的高品质生活。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短短的几年时间苗族服饰已在杭州、宁波、上海、北京、南京、深圳等各大城市商场专柜销售。

这种有影响,有实例的介绍往往让学生很有兴趣,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的来源来自于大众领域,在理念上体现了设计从服装本身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移;在设计上体现了对消费意识的过渡。信息来源也可以通过师生互动教学得到体现。教师在吸取最新信息来源、接受最新的设计理念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了解大众的口味,关注消费者的审美取向以及街头大众的穿衣风格,学生可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市场调查,获取第一手的大众信息资料。就如著名设计师张肇达所说:“创意是为寻找不同的生命意境,它拥有原始的感性与张力,而市场更需照顾大众口味。在创意与市场之间,需要努力保持对生活最真实的感应,同时也培养灵敏的市场嗅觉。

三、设计教学方法的改变

(一)服装款式的逆向设计

传统苗族女性服饰总体保持着封闭、含蓄、庄重的特点。其款式较繁琐复杂,服装形态有长短、正侧、平斜、上下之分。把这些对立的因素容金融进设计之中,摆脱形式美的规律约束而进行随意想像。当重新组合的美态出现,再加以适当调整、理顺,这时,服装款式将呈现出意外的美态。如:在过去的百褶裙基础上加长加宽,保留褶叠;把高腰围裙改为束腰短裙,家。简洁的款式造型,刺绣图案与之融合。这样既发扬了传统风格,又具有时尚精神。

(二)图案装饰的逆向设计

苗族女性服饰其图案大部分装饰在胸前、袖口、裤筒等一些极为突出部位。而现代由于款式受到新时尚的影响,图案在服装中的分布应根据服装设计风格来变化图案在服装上的空间位置。

1.自由移动应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图案的运用要打破时代性和区域性,只要达到创意的变化,任何位置都有可能通过图案形式完成服装设计。将图案放在袖上、肩上、下摆、对称位置和不对称位置,根据感觉自由移动更换,最后确定理想位置。

2.提炼和分解应用。对传统图案进行提炼概括及设计,还可以根据服装的空间需要,选择图案的一部分,进行适当应用。过去苗族女性服饰图案过于繁琐复杂,不适合表现现代感的款式,在现代的服装设计中我们应按照逆向设计,把图案形式按需要进行变化,提炼和分解应用。使它们产生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使图案有更自由更活泼的表现空间,使服装艺术性更为强烈。

四、结语

自然的苗族服装正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和青睐。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我州制造业的发展不容忽视,其中最关键的是形成人才结构的全面规划,培养合格的、数以亿万计的职业化人才,只有职业教育才能担当这个重任。

在进行民族化设计教学时我们要在创新的同时,更多地从民族传统中汲取相关元素,从传统文化中寻根溯源之感的同时,又不失现代的气息。在传统与时尚的隧道中穿插、嫁接民族的工艺。丰富服饰的多元化风格,使传统与现代文化间的精髓相互融合、相互碰撞,和谐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州的民族服装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不断地注入民族血液,创造出富有神秘湘西独特韵味的民族服饰。

参考文献

[1]钟茂兰,范朴.中国少数民族服饰[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2]胡梅芳.民族服饰要素与创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缪良云.中国衣经[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

[4]张长敏,徐东.关于服装设计中民族性和现代性结合的思考[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3,(10).

[5]刘晓刚,崔玉梅.基础服装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黄娟(1978- ),女(土家族),湖南保靖人,湖南省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服装设计教学;吴先江,男,湖南省吉首市教育工作者。

猜你喜欢

教学手段
教学和管理层面的高等教育服务思考分析
如何在电工电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