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的新视野
2009-07-28姚云霞
姚云霞
社会在不停的进步,尤其当我们步入了信息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带动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等等也跟着飞速的转变。为了让数学教育的质量能跟上时代的脚步,通过多年在数学教育工作中不断的观察、总结和摸索,自己也总结了一些见解。
一、让学生爱上数学
数学本身的实用性和本质决定了它相对于其他学科缺少趣味性,学生心理存在一种“数学乏味”的心理,有一种本能的抗拒。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我们就要在数学教育工作中让“乏味”变的“有味”,让学生的这种腻烦心理从根本上消除。让学生以一种轻松快乐的心态接受数学,让学生真正的爱上数学。
1.巧设疑问,激发兴趣。有矛盾才会有进步,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学生有了疑惑,产生探求真理的愿望,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
2.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常见的实物以及电脑等各种介质,引导学生多种器官协同活动,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强化学习主体意识,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3.生动有趣。数学的结果往往是定理,不可能存在双重性,就像一加一永远等于二,不可能出现另外的结果,如果出现就是错的。这恰好决定了数学的死板性。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就要把这种死板通过一种灵活生动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剔除学生心理的这种“死板”的认为。如:两点这间线段最短。我们一上来不用一些定理、公式去证明它的正确性。可以先自己做个示范,沿着讲台的一角走到另一角,走一次直线,再走一次曲线直观的传达给学生,这样往往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有趣、生动的心理,剔除掉学生心理的死板,更容易让学生印象深刻。
4.积极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跟学生产生一种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而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去接受。如:还用上面的例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以叫学生来做示范,同样从讲台的一个角走到另一个角,一个学生走直线,一个学生走曲线,再提问给大家,他们两个人谁用的路程短。又如:袋中有3个红球和2个白球,问摸到红球的概率是多少?我是以两位学生为一组,摸的次数尽可能多,并记算摸到红球的概率,问学生结果是否一样?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让他们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去学习。
二、让学生独立的思考
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引下很快的就能解答出繁杂的数学题,而在课堂后的作业中自己总感觉到无从下手。所以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显的尤为重要。
教学中老师不仅仅担任着主动传达知识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学会独立的思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告诉学生、指导学生,慢慢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学生通过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完成练习。课堂后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不断提升。
三、一题多变
虽然在数学中结果只有一个,但得到结果的方法却有很多种。老师要在一道题中尽可能多的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解答,让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多猜想。从以往不断改变、更新的课本和试题上分析,新课本和试题较侧重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熟练程度的检查。现年许多数学题的解法空间有所拓宽,目的是要考查学生的思维广宽。
从学生解答情况分析,许多同类型的题只是稍改变一下就难倒了许多学生,现在的题型越来越新颖、问题方式不同于课本。学生往往返而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是我们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方面的工作还做得不够。所以老师要在同一道题上用多角度、多方法去引导学生。让学生抓住题目的根本,不要被题目的表面所蒙蔽。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抓住了题目的目的。解决的根本方法,再怎么变也会迎刃而解。
四、学习氛围
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能高度的调动学生欲望。现在教师的能力不仅在于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自身的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同等重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也是对教师的一个考验。如何让学生懂得去学习,如何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平时也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去,多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多带动学生一起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大家庭的温暖。
让学生之间互相的去学习,好学生带动稍差的学生,从而取得共同的进步。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多年的教学观察发现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或看重,就会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同时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所以我们教师要改变以往那种教师为中心,容易让学生疲劳、生厌的灌输教学模式,而是要跟学生容为一体,积极的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五、落到实处
从以往的教学模式看,学生总感觉教学与实际有很大的脱节,所以学生总有一种逆返的心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传达信息的时候要抛开书本的字面语言,多用生活中的事例去提问、引导学生。让学生从错误的观点中走出来。多用实际事例去引导学生更容易让学生觉得贴近生活。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
若在课堂引入时能多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到这是在办实事、真事,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兴趣当然会很浓,在课堂上注意力就能集中。总之采用联系实际的引入能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改变对数学形成的枯燥、抽象、乏味的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河北省玉田县孤树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