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的图腾

2009-07-28马卡丹

厦门文学 2009年7期
关键词:丹霞山公母之根

马卡丹

又一次登上家乡的丹霞名山冠豸山。

漫步在冠豸山道上,这是第一百零几次了呢?闭上眼睛,我也能描出它的七沟八岔。是一个阴雨天,天好低、好低,奔波了一千年的云也累了,整个儿伏在山肩上喘气。而冠豸山这条汉子,就这样昂着头,盘古似地顶住了天之一角。褐红的山石是它嶙峋的肌肉,向世界展示着力,展示着美,展示着生命的强劲与沧桑?

最能体现生命质感的该是冠豸的镇山之宝———“生命之根”。

那是兀立山谷间的一根冲天的石柱。高54米,圆形,顶端呈蘑菇状,看上去活脱脱一具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的男性尘根,昂扬着自然、雄奇、野性的魅力,直指苍穹,气势非凡。它的周边,是平坦的谷地,一块四方的巨石天然成一个平台,俯伏在“生命之根”的底座前,像是古朴的祭台。千万年间,有多少身影,虔诚匍匍在祭台下,向这雄性的骄傲顶礼膜拜呢?那是生命的本原,那是雄性阳刚之气的勃发,那是赤裸裸的灵魂赤裸裸的呐喊,在这“天然去雕饰”的原始粗犷的生命本真面前,谁能不深深地震撼呢?

与“生命之根”堪称双绝的是“生命之门”。

在冠豸山的石门湖景区,澄澈的湖水映照着高耸的丹崖,丹崖间一道石缝,其形状、结构,宛然天造地设的女性生命之门。加上周围湖光水色、萋萋芳草以及丹霞地貌赭红颜色的衬托,造就和还原了一幅气韵夺人的女性神秘画卷,那是怎样圣洁的一件令人心尖发颤的艺术品啊!

“世俗的欲望在这里消失得无影无踪,生命回到了原始的出处,你在恍惚间感受到母爱的力量,正缓缓地把你从一个混沌不分的洞穴里推出来、推出来!你的眼里顿时充满了泪水,那是对母爱奋不顾身的牺牲的深深的感激……”(晓巍《解读冠豸》)

不记得哪位哲人说过:生命之美在于韵律,而最美的韵律是阴阳合仄。“生命之根”与“生命之门”,演绎的正是这阴阳合仄的最美韵律!

多次带过一拨又一拨的作家朋友,上冠豸山朝圣,那是一番生命的朝圣。本性更为敏感的作家与诗人,心灵留下的是难以描摹的感动、惊叹与震撼!

“阳刚天下第一,阴柔举世无双(张惟),”这样的,惊叹夸张而真实,倾吐的是面对造化鬼斧神工的由衷赞叹。

“真正属于冠豸山的独一无二的美,其实一目了然———除了那一对酷似男女根本标志的岩石———还会是什么呢?女性之石其实是一个半掩在水中的山洞,这里的人称它为生命之门。我实在想不出来,还有什么比这个名字更准确的了。至于男性之石生命之根,和生命之门一样,可以说是无可取代的称呼。我们所有的男人和女人,我们这些成年人,在象征着给予我们生命的造物面前,只有赤子一样的崇拜和婴儿一样的无邪。”(王旭峰《生命山》)

生命是圣洁的,造化以山的厚重演绎生命的形态,演绎得这样形象逼真,这样震撼人心!

好长时间,我都与老作家张惟一样,以为这样的生命奇观只是我的家乡冠豸山独有,并为此分外自豪。而当我走出冠豸,探访神州各地一处处丹霞名山之后,我才发觉,生命之根这类景观,国内的丹霞地貌中绝不鲜见,而且,各各展现其独特的风采!

丹霞山的阳元石,同样是震撼人心的奇观。阳元石高28米,比起冠豸山的“生命之根”,虽没有那么高峻挺拔,形状却更为酷似男根,连“龟头”的倾斜度、“冠状沟”的线条、整体结构,都与人体比例相符,甚至色泽也毫无相差,那真是大自然精工细刻塑造的雄性勃勃的生命之根啊!它威、猛、雄、昂的形态和气势,形象地揭示生命的蓬勃与顽强。千百年来,人们就对它顶礼有加,称它“祖石”,把它作为生殖的象征,每天来此寻根敬祖、求子祈福、一睹生命风采的男男女女络绎不绝。“梦断三更美女,愧煞天下英雄”,“挺劲雄阳世所稀,名山逼肖众称奇”,文人骚客色彩纷呈的诗篇,倾吐出人对天公造物的由衷慨叹。

无独有偶的是,丹霞山一如冠豸山,同样是阴阳合仄的。有雄必有雌,有阳必有阴。与阳元石配对的是阴元石,藏在山之深处,好长时间人们不见她的芳容。人们认为,既然天赐丹霞山阳元石,必定会有阴元石与之遥相呼应,可阴元石在哪儿呢?景区发动当地村民寻找,工夫不负有心人。20世纪90年代的一天,一位村民发现一只受伤的岩羊。循着岩羊的足迹与血迹,他钻进人烟罕至的密林深处,竟意外发现,岩羊栖身的岩穴,就是人们苦苦寻觅的阴元石。阴元石就此撩开了神秘的面纱,坦然裸露真容。阴元石又称少阴石,那是青春少女含苞未放的生命之门,不仅器官齐全,形状酷似,颜色也与人体的肉质逼肖。展示着女性永恒神秘之美,引人遐思。阳元石与阴元石,如今分别都成了丹霞山的一个景区,以其惟妙惟肖的形态与神韵,吸引着南来北往的万千游客。

龙虎山的金枪峰也是一具勃发的生命之根,傲然峭拔于江西鹰潭老年期丹霞地貌平缓的准平原上。高111.8米,远高于丹霞山阳元石与冠豸山“生命之根”,但论形似,稍逊于阳元石;论气势,略输于冠豸山“生命之根”。毕竟,进入老年期了,雄风尚在,却多多少少有了些疲软之状。仙女岩却是形神逼肖的生命之门,深藏于与金枪峰遥遥相对的沪溪河畔。登岸,攀上一个小小山丘,曲径幽处,就是这被称作“大地之母”的仙女岩了。她坐南朝北,数十丈南,一石从中间非常对称地向左右展开,接触地面处,呈规则的圆弧形,宛若一位刚刚从沪溪河出浴归来的仙女,尚未穿衣,端坐在岸边小憩一般,坦然面对人间而毫无羞色。形状是那样逼真,姿态是那样地自然,绝不忸怩作态。端详这坦然清纯的赤裸浴女,游人心旌激荡,遐思绵绵,留下众多赞美的诗词。其中,最有韵味的该是作家石英的《仙女岩记》,被景区管理部门庄重地镌刻在“大地之母”前的石壁上:

邃邃乎群山之母,润润兮众水之源。踞万仞之上,俯亿兆生灵。至奇则过客仰叹,绝美则倩女自愧。华夏之唯一,域外更无双。寻根者日夜兼程,膜拜者水路并进。可望而不可及,可亲而不可狎。集高贵与平易于一表,并巧倩与敦厚于一身。龙虎山麓多云,乃伊气韵之外化;泸溪秀峰竞峙,乃伊所育之精华。伊何时生成?开天辟地之日匐然洞现。洞中何藏?隐含待译之生命密码。何时破得?生命之源确释之时,此岩亦将颌首作笑矣,谨为记。

好一个“可望而不可及,可亲而不可狎。集高贵与平易于一表,并巧倩与敦厚于一身”!石英此文,至雅至美,堪称妙文。只是“华夏之唯一,域外更无双”之类的句子,似乎与我和张惟犯的是同样的错误,走进的不过是神州丹霞之一隅,岂可轻言“唯一”“无双”?

除了丹霞山、冠豸山、龙虎山这几处著名的“生命之根”、“生命之门”,浙江永康的方岩、江西石城的通天寨、四川盐源的公母山,也都发现了类似的景观。曾经在一个风日晴和的日子登通天寨,远在十数里开外,便见一峰于绝壁之上突起,直指长天,其形其神,皆与男根酷似。无须任何解说,任谁都会一眼认定,这就是通天寨王牌景观———石笋干霄,即生命之根。它高60余米,呈圆柱形,雄峙于群峰之巅,那样地大胆,那样地骄傲,那样地无所顾忌,几乎成为石城县的标志了。尤妙的是,就在生命之根的脚下,竟然匍匐着一公一母两只石龟,而周边的大小岩峰、岩墙,无一例外地都满布着龟裂纹,如同爬满大大小小的石龟,朝着生命之根顶礼膜拜,这真是一幅生命壮观的图腾。

距生命之根不过数百米,一道赤壁下部,天然出现一大一小两隙空间,皆如两掌相合,似蚌壳微张,那就是与生命之根阴阳合仄的生命之门。奇的是别处的此类景观,多为一阳一阴,而通天寨却是一雄二雌,有两道生命之门。大的即“大地之母”,小的为青春少女,也有人戏称此乃“齐人有一妻一妾”。两道生命之门相邻,各各展现着独特的风姿。大地之母是当地生殖崇拜的主要对象,常有男女来此祝祷。登上几级石阶便进入了洞口,洞顶崩塌,成圆形,仰首即可见一轮圆月似的天空,据说通天寨的得名便因此而来。洞之深处即生命之门,三几个农民模样的男女正对之祈祷。一个老者念念有词,一个少妇匍匐叩拜,还有一个男子,看样子像是少妇的丈夫,正把几枝竹叶放入洞中,竹叶青青,那是象征着生命的繁衍生生不息么?

公母山在四川盐源县,距县城不过5公里。景区不大,构景的丹霞地貌也不是太壮观,却因其独具一格的公母石而远近闻名。

公石,即生命之根,高40余米,昂然兀立,一柱擎大;母石距公石百余米,遥遥相应,盎然成趣。母石高近百米,中部肥硕,峰顶略呈椭圆、中有一条天然裂缝直到底部,天成生命之门,可容一人悠然穿过。周边草木繁茂,独公母二石赤条条裸露着岩石的红褐色。人道公母二石阳刚挺拔直刺天穹,阴柔含媚敞开心扉,信然!

与各处丹霞地貌的生命景观一样,公母山也是生殖崇拜的圣地。千百年来,善男信女前来祈祷合家平安,子孙昌盛的络绎不绝,且演绎出许多的传说。传说当然是无稽的,但由此折射出的人们的心态,却是百倍的虔诚。

有联赞公母山:“大地展示乾坤奇景,众人崇拜阴阳平衡”。其实,丹霞地貌众多的生命景观,都是大地展示的乾坤奇景!

有乾必有坤,有阴必有阳,阴阳相生,生生不息,这是造化借助丹霞阐释的生命哲学。凝望丹霞群峰间那一柱柱昂然向天的生命之根、那一道道悄然开启的生命之门,你聆听到生命无所顾忌的呐喊了么?你感受到生命润物无声的律动了么?

【责任编辑 王永盛】

猜你喜欢

丹霞山公母之根
探寻文化之根 增强民族自信
梨真的分“公母”吗?
不同保姆鸽生产效果比较
橘子分公母,母橘子更甜?
寻“试题”之根悟“回归”之本
仁化县助力环丹霞山环境整治
红领巾守护中华文字之根
仁化·丹霞山
中华之根自在心
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