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在广阔的农村闪光
2009-07-27尤展
尤 展
近年来,选派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作为众多大学生“村官”中的一位,戈新化在其一年多的大学生“村官”生涯中,留下了一串闪亮的足迹:2007年7月,从南京财经大学毕业后,被派往宿迁经济开发区三棵树乡杨楼居委会任党支部副书记;2007年12月,经“公推直选”当选为杨楼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2008年4月,进京参加中组部举办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座谈会”并发言;2008年10月,入选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这个全新的平台。让他在广阔的农村天地中尽情挥洒青春,实现人生价值。
为理想重回农村
学生时代的戈新化可谓一路春风得意,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担任学生干部,并获得各种荣誉。然而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戈新化也产生了一丝困惑,那就是学习到底为了什么。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戈新化渐渐觉得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做对身边人有意义的事。他在中学、大学毕业时给同学的临别赠言,写的是同样的一句话:“造福一方。”
2007年,戈新化即将大学毕业,他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是留在南京应聘对口单位就业,二是考研究生继续深造。当他得知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选派千名大学生到苏北经济薄弱村任职的政策后,感到成为一名“村官”比较符合自己“造福一方”的理想。于是,他立即找到学校相关部门,表明自己到农村去的愿望。
对于戈新化放弃大城市重回农村的选择,他的父母,包括一些亲戚和邻居感到很不理解:“好不容易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怎么又回到农村,这大学不是白上了?”戈新化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像我这样考上大学,走出农村的青年,就像是‘鸡窝里飞出金凤凰。但是这么多年来,我们那个村子还是老样子。我们成了‘凤凰,但‘鸡窝还是‘鸡窝。如果我们这些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都不愿意再回到农村,农村的落后面貌何时才能改变?”通过深入的交流,戈新化获得了家人的支持。最终,经过组织的严格考核和筛选,时年23岁的戈新化成为江苏省委选派的1011名支援苏北五市经济薄弱村的大学生“村官”之一,如愿踏上“村官”之路。
靠实干赢得信任
2007年7月18日,戈新化来到了杨楼居委会。为了解村情,他开始挨家挨户地走访。在田间地头,经常出现他和村民们一起席地而坐、促膝谈心的身影。村民们看到的不是整天端着架子、卖弄学问的洋秀才,而是和他们一样朴实、敦厚的土村官。渐渐地把戈新化当成了“自家人”,有什么掏心窝子的话也都愿意跟他讲。上级对大学生“村官”的食宿安排很周到,在乡里有单身宿舍,电视机、电风扇等一应俱全。但乡里距杨楼有10多公里路,开展工作很不方便,于是,戈新化便搬到居委会一间简陋的小屋中住了下来。
要想富先修路。戈新化在调查中发现,村里的道路晴天扬灰雨天泥泞,村民们出行非常不便。为此,戈新化就以修路作为自己“村官”工作的切入点。他制定了“以奖代扶”方案,并拿出自己积攒的5000元工资作为奖金,用以奖励修路先进的小组。修路期间,戈新化发动党员义务劳动,自己更是带头参加劳动,吃住在工地上。在戈新化的带动和影响下,全村群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杨楼出行难也很快成为了历史。
2007年底,恰逢杨楼“两委”换届,戈新化被推举为候选人之一。12月8日是投票日,戈新化的竞争对手是老支书。平时开村民大会找不到人影,但那天上午,1760多名村民出席了选举大会。投票前,戈新化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竞选演说,并提出了不多征百姓一分钱,钱账分离、账目公开等八项承诺。开票结果,戈新化获得1359票,高票当选居委会主任。下午,党支部举行全体会议,34名党员有31人到场,戈新化全票当选为支部书记。戈新化完胜对手,成为杨楼新一任的党政“一把手”。在江苏省1011位大学生“村官”中,戈新化是当选为村级正职的第一人。
徨中寻求突破
戈新化老家就在距杨楼仅百里之遥的新沂,他自以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很了解,但是真正开展工作时,特别是当选“一把手”后,发现很多事情不是原来想象的那个样子。
刚主持工作那会儿,戈新化的理想就是把杨楼建成第二个华西,他认为自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制定好规划,大家只要照着去做就行了。但事实上工作进展缓慢,有时根本开展不下去。理想与现实总是有距离,这让戈新化苦恼不已。在实践中,戈新化有了新的领悟,要志存高远,还要脚踏实地,工作规划要切合当地的实际,要符合广大群众的意愿,同时,还要多和身边的同事多沟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此一来,工作开展起来就顺利多了。戈新化带领一班人,用一事一议、承建方垫资和村民集资相结合的办法,兴修小型翻水站,开挖配套引水渠,使杨楼的水利基础设施基本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主动对接市教育局、共青团市委等部门,争取专项资金维修了杨楼小学的校舍,孩子们可以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了。
为了发展村级经济,戈新化针对杨楼地处开发区,即将面临拆迁,搞工业有严格限制的实际,将短期目标锁定在农业上。他与南京农业大学联系,引进水稻旱直播技术进行试验,结果不但省工、省肥、省水、高产,而且米质好。今年,相当多的村民准备采取该技术。为了增加集体收入,戈新化还亲自投资尝试种植黑稻,为居委会创收近万元。
在基层工作,不但有带领群众致富、增加集体收入的义务,还有抓好计划生育、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刚开始处理邻里矛盾时,戈新化就像法官判案子一样,总要分清个黑白是非,可往往效果不佳,吃力不讨好。经过慢慢摸索,戈新化认识到,不能机械地处理矛盾,一定要多方协调,并注意方式方法,既维护占理一方的利益,又顾及理亏一方的面子。一次,戈新化处理一件杨树归属争议事件。两年前,事件中有争议的8棵杨树中的一棵因暴风雨倒伏,杨某称树是他栽的,并将倒伏的杨树变卖。而陈姓老人则称杨树为其所栽,试图阻止杨某变卖倒伏的杨树,但未果。经过多方调查,虽认定杨树应为陈姓老人所有,但由于证据提供者不愿公开作证,以至争端难以解决。戈新化便将余下的杨树变卖,声称所得款项放在村里,双方谁能拿出证据就可以来取走售树款。而私下里,戈新化将树款交给了陈姓老人。杨某虽多次找到戈新化想取走树款,但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最后只得作罢。一场历时两年的争端就这样平静地解决了。
成功,还在路上
当选“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与习近平、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同志面对面座谈,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上频繁亮相,戈新化可谓荣耀一时。对于扑面而来的荣誉,戈新化有着清醒的认识:这里面虽然有自己努力的成份,但更多的是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必然结果。宿迁市把大学生“村官”当“自家孩子来关爱,当后备干部来培养,当优秀人才来服务”的理念,更是让戈新化从人才济济的大学生“村官”中脱颖而出。在有着干部公推直选传统的宿迁市,当时部分领导干部对大学生“村官”是否参选也是有过顾虑的,杨楼地处偏僻。社会治安不好,经济发展落后,戈新化能干好吗?对此,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明确指出:“允许他们失误,准备一些成本,不许不放手,更不得设置障碍。”这个指示为戈新化的参选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在戈新化当选后,组织部门和当地领导对他的关心和支持从未间断。三棵树乡党委书记陈亚,看到戈新化缺乏工作经验,专门派一位乡党委副书记、一位副乡长定点联络杨楼,在杨楼班子里配备一位能力较强的本村人作戈新化的助手。市委组织部的同志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经常打电话或到杨楼关心和指导戈新化的工作。
面对荣誉,戈新化也倍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自己只是取得了初步的成绩,距离成功还远着呢,只有更加努力工作,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才能配得上这些荣誉。当前,戈新化最关心的就是蔬菜大棚项目。这个在省扶贫资金支持下的项目,总投资达到了40万元,占地40余亩,共有20个高规格的钢架大棚。这个项目承载着杨楼全体居民的期望,也是戈新化上任以来兴办的最大的项目。为了运作好这个项目,让其为壮大集体经济作贡献,戈新化全身心地在奔忙。围绕着设施农业和特种稻米的引进,组建蔬菜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相信,在戈新化一班人的带领下,杨楼一定会有光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