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

2009-07-27雷其坤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09年16期

雷其坤

【考点阐述】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的“鉴赏评价”方面的第二条要求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正确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对其做出恰如其分的评说——文章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思想是否健康,论述是否透彻,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这种评价,要以文本为客观依据,紧扣作品内容,从一定程度来说既能体现出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又能体现出考生的主观能动性、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创造能力,是文本客观规定性与考生主观差异性的统一。

【技法指导】

要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纵观文本,整体把握。研读文本,要重视其标题及注释,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知人论世,实事求是。作家的生平、思想、社会时代背景等,都是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考题如有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方面的介绍,要特别重视;如果是熟悉的作者,则要调动平时的相关积累,搜索相关知识点。

3.结合语境,探幽发微。“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要通过对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语句的咀嚼,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具体分析,有理有据。评价必须以文本为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理有据,切忌主观臆断。

5.归纳整合,客观全面。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往往不止一个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评价,整合出明确合理的答案。有的还要条分缕析。

【原题展示】

1.(2008年高考语文湖北卷)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2.(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注]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南宋人,南宋亡后,仍坚持抗击元兵,兵败后隐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写于隐居期间。

1.这两首诗在运用典故方面有何异同?

2.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文诩,河东人也。父琚,开皇中为洹水令,以清正闻。有书数千卷,教训子侄,皆以明经自达。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每好郑玄注解,以为通博,其诸儒异说,亦皆详究焉。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服之,学内翕然,咸共宗仰。其门生多诣文诩,请质凝滞。文诩辄博引证据,辨说无穷,唯其所择。治书侍御史皇甫诞一时朝彦①,恒执弟子之礼。适至南台②,遽饰所乘马,就学邀屈。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仁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经数年,盗者向乡人说之,始为远近所悉。邻家筑墙,心有不直,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文诩尝有腰疾,会医者自言善禁③,文诩令禁之,遂为刃所伤,至于顿伏床枕。医者叩头请罪,文诩遽遣之,因为其隐,谓妻子曰:“吾昨风眩,落坑所致。”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州县以其贫素,将加振恤,辄辞不受。每闲居无事,从容长叹曰:“老冉冉而将至,恐修名之不立!”以如意④击几自乐,时人方之闵子骞、原宪焉。终于家,年四十。乡人为立碑颂,号曰张先生。

(选自《隋书•张文诩传》)

[注]①朝彦:朝廷中有才学和德行的人。②南台:官署名。③禁:施禁咒语。④如意:一种象征吉祥的物品。

1.下列句子能够直接表现张文诩淡于功名和为他人着想的一项是()

①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

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

②时人方之闵子骞、原宪焉

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

③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

文诩遽遣之,因为其隐

④州郡频举,皆不应命

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

⑤州县以其贫素,将加振恤,辄辞不受

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

⑥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

谓妻子曰:“吾昨风眩,落坑所致。”

A.①②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③④⑤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文诩的父亲为人清正,家中藏书颇丰,喜欢读书并教育自己的子侄辈,使他们最终都因为明晓经书而通达。

B.张文诩博览文籍,隋文帝招揽天下名儒硕学之士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等人都极力举荐让朝廷招纳张文诩担任太学博士。

C.张文诩淡泊名利,志不在仕,多次推辞做官,并很注重自己的德行修养,希望自己有美名传世。

D.张文诩博学多闻,不慕名利,善解人意,处处为他人着想,并常常以自己的德行来感化教育别人,深受同乡爱戴。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喜宾客。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孝景初即位,为詹事。

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太后欢。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太后亦惭。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抗礼。

孝景四年,立栗太子,使魏其侯为太子傅。孝景七年,栗太子废,魏其侯数争不能得。魏其侯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梁人高遂乃说魏其侯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弗能死。自引谢病,拥赵女,屏闲处而不朝。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矣。”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请如故。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窦婴贤良、正直、廉洁的品格的一项是()

①(窦婴)曰:“……上何以得擅传梁王!”

②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

③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

④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

⑤所赐金,陈之廊庑下,……金无入家者

A.②④B.①⑤C.③⑤D.①②

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婴是孝文后的堂侄,因为平定七国之乱有功,被封为魏其侯。孝文后即汉景帝和梁孝王的母亲窦太后。

B.在这篇文言文中,有两位对立面的人物:窦婴和窦太后。两人格格不入,其原因是文中提到的是否立梁孝王为帝的问题。窦婴坚决不同意,因此遭窦太后的冷遇。

C.梁人高遂批评窦婴“自明扬主上之过”的一项理由是窦婴有攻城野战之功却不被重用。

D.汉景帝时,窦婴的声誉很高,每当朝廷商议大事,别的大臣都不敢和他及条侯周亚夫平起平坐。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纳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官所诛,咨乃谢病去。太尉杨赐特辟,便饰巾出入[注],请与讲议。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惭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簿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至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乃遗书敕子胤曰:“……但欲制坎,令容棺椁,棺归即葬,平地无坟。勿卜时日,葬无设奠,勿留墓侧,无起封树……”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交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选自《后汉书•赵咨传》)

[注]饰巾出入:以幅巾戴头上,不加冠冕,出入朝廷。

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赵咨“有孝行”的一项是()

①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

②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

③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④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⑤迎路谒候,咨不为留

⑥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

A.①②④B.②④⑥C.①③⑤D.③④⑥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咨出身于书香门第,有孝行,因而州郡都推举他为孝廉。尽管他不愿接受召举,但后来经再三举荐,还是出来做官了,并且不断升迁。

B.赵咨在强盗打劫时,怕母亲受到惊吓,先到门口迎盗,表现了他的“孝”;他做过官,可家里非常清贫,以及临终要求薄葬,又表现了他的“廉”。

C.赵咨上任东海相经过荥阳时,不因为曹暠曾效法自己孝廉而停留。曹暠感到很惭愧,竟然丢下官印,追到东海,拜见赵咨后辞官回家。

D.赵咨因为宦官杀害窦武等而托病辞官回家率子孙种田,用自己的德行让强盗惭愧,几次推让官府授职,所以越发被朝廷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