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建设

2009-07-27李冬旺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弊端优势

李冬旺

摘 要:随着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农远”项目走进班级,教育的网络技术有了迅猛发展,农村学校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也有了根本的改变,学校的德育环境随之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德育模式,与现实德育相比,有它突出的优势。

关键词:网络德育;优势;弊端;方法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2-0019-03

一、网络环境下德育的优势

随着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农远”项目走进班级,教育的网络技术有了迅猛发展,农村学校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也有了根本的改变,学校的德育环境随之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德育模式,与现实德育相比,有它突出的优势。

1.网络环境下的德育突破了时空限制

现实的学校德育主要是通过教师、家长、学生及其之间来传递的,在校园和学生家庭中还可由板报、电视、广播、报纸、人们相互交往等来传播和学习道德。而网络突破了时空限制,它的远程、随机、互动等特性,使人的交往方式、范围有了扩大和延长。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局限,网络能够解决,人们通过网络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术,也获得更多的道德信息,从而逐步培养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2.网络环境让学校德育增添了新内容

网络环境下人们没有现实社会中的等级差别,有的是平等、自由、自主,网络让人们实现了自由对话、自我管理,因而随网络环境产生的道德要求也是一个新课题。通过实践,我们认为“自我约束、自主管理”是网络行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对自己的网络行为完全负责”。面对丰富多彩而又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学生应学会挑选、为己所用,实现道德“自主构建能力”和“自我增强免疫力”。

网络能实现学生自由、自主的道德发展,相对于学校的“硬性规定”,教师“酌情监督”要顺畅得多。

3.网络环境下的德育丰富了学校教育形式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过程中,注意择取学生生活中的典型并加以辨析引导,用适当的文字、图片、动画、音像等数字化形式呈现在学校网页上,使师生在查看观赏的同时强烈地感到教育的生动性、针对性。

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与接受的互动,声、光、影集于一体的表现形式,为师生喜闻乐见,激活了德育主体的创造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生活、学习、娱乐和工作空间,为学校德育提供了更加活跃的形式及渠道。

4.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更具人文关怀

随着“农远工程”的实施和计算机网络教室的普及,师生们通过QQ、E-mail、Blog、BBS等工具在网络上相互接触交流,敞开心扉。他们通过网络“面对面”地交流,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缺失,学生也懂得了教师们的良苦用心和慈母般的关怀,看到了许多在真实中几乎看不出的教师对学生的“无私奉献”和“魂牵梦绕”, 教师们也了解了学生的喜怒哀乐和生活需要。

网络还让师生与学生家长有了广泛接触,让他们走进了各自的心灵深处。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们在网上和家长取得联系,弥补了现实中亲情的缺失。

二、网络给学校德育带来的新挑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学校德育提供了便利、机遇和先进条件的同时,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使学校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1.传统美德被“扭曲”

由于互联网没有中心控制,用户的发展、使用没有限制,网络传播处于无序状态,导致网络信息既有科学的、健康的,也有伪科学、不健康、有害的、黄色的,这些“垃圾”毒害了人们的心灵,给学校教育带来了阻力和影响。如将“孔融让梨”的原因说成“梨烂了”、“梨有毒”等,传统意义上的“谦让”、“利人”等美德被扭曲,学生不知真相。这类例子很多,网络或以“幽默笑话”辑之,或以调侃之文言之,对于鉴别能力不高的中小学生来讲,往往“先入为主”,是非混淆,曲解原来的道德原义,使学校的规范德育显得无可奈何。

2.问题少年被“套牢”

网络时空的自由、开放,网络活动的隐藏、自主,让一些人的精神寄托完全放到了网络空间。一些心理有障碍、被现实生活约束得不能张扬自己个性的少年,往往独自上网寻求刺激、放纵自己,家长无法对其约束,“网络成瘾”是他们的普遍表现。我国的一些小城、小镇上的网吧,大多由这些少年“养活”,每逢周末,大小网吧,都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们,他们或玩网络游戏,或快速浏览一些黄色笑话、图片,或与“网友”聊些无主题的“天”……他们在网吧里一呆就是一整天,甚至两天三夜,玩得两眼深凹,不知有“天日”……

更严重的是一些少年被“网上制造”的诈骗、赌博等引诱离家出走,“携带”自己的同学参与违法犯罪活动。还有一些学校“埋藏”着网络结帮的“学生黑团体”,他们打架、斗殴、扰乱同学的学习生活。有这些倾向的学生,最后都成了“孤僻”、“破坏力极强”的“小混混”。

3.“规范教育”被“弱化”

网络秩序的混乱、网络技术的不完善,使得网络监督成了一句“空话”。学生或多或少地学会了一些“无用的网络语言”,他们正常的话不说,网络无聊的语言现学现用,在网上相互取笑逗乐、攻击诟骂。一些“玩世不恭”的东西也被他们运用,一段时间被篡改的歌词《上学歌》“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让他们在课堂唱得“震响教室”。极少数学生上网后变得冷漠、缺少爱心、自恋、缺乏责任感,出现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行为,本应具备的学生“行为规范”也丢失了,长此下去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更不利于良好集体的建立。

三、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建设的策略

和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网络要经历从小到大、从他律到自律、从自为到自觉的过程。我们不能因为网络的负作用而回避它,它的优势和先进是无与伦比的,作为学校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环境为德育工作提供的便利,充分认识到它给德育带来的负面效应,采取一些有效手段,让网络为学校服务,为我们的教育服务。

1.要建设一支适应网络时代的德育教师队伍

“农远”项目落户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成了农村学校的教育设备,信息技术的普及,使我们农村中小学学生很快学会了使用计算机和使用网络,这就要求我们农村中小学要迅速建设一支懂得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的现代教师队伍,以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农村学校要重视网络环境下德育人才队伍建设,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鼓励广大教师自觉学习、主动掌握网络技能,自觉成为时代需要学生欢迎的懂技术素质高的教师。

2.要倡导和努力建设网络环境的精神文明

有一个家长抱怨说:我的孩子就是因为在校学了计算机而迷恋网络的,这是对计算机的不了解和对网络的偏见,与学校宣传不力和学生使用不当有关系。农村学校要注意网络工作的宣传,要对学生并通过学生对家长进行网络宣传,适度宣传网络优势、网络伦理、网络自律规范等,让学生和家长运用网络开展学习,从由限制上网时间,到规定上网访问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网上行为的自律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自觉形成文明、健康的网络道德。

网络文明环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作为学校和教师一定要主动参与网络管理,敢于抓网络环境下的道德教育。

3.要切实改进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方法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加强学科渗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当前要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安全防范,培养学生有益的网络道德行为,进行健康的网络交往。全体教师要主动参与网络环境下的学生道德建设工作,主动和学生家长及有关方面取得联系,加强对学生的网络行为的监管和疏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4.要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道德教育新模式

网络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网络环境中有德育,德育和网络紧密联系。农村学校要积极应对网络给学校教育提出的课题,花大力气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认真构建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策略的模式,在网络上创建自己的阵地,发挥教师网络人才的作用,创建自己的校园网,制作学生喜欢的栏目,并及时更新校园网内容。学校要和有关先进学校、优秀网站取得联系,开发、利用具有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的道德教育软件,让学生在网络中受到完美的、新颖的道德熏陶,使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道德不偏离轨道,品质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编辑:王天鹏)

猜你喜欢

弊端优势
跟踪导练(四)
矮的优势
画与话
论专利侵权纠纷行政处理的弊端:历史的选择与再选择
浅谈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存在的弊端
发扬优势 有所作为
探讨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弊端及改进方法
侦鉴一体的弊端与改造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新农合”县级统筹弊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