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惬意,留给朗德

2009-07-27杨沐春涓

西部大开发 2009年6期
关键词:苗家朗德苗族

杨沐春涓

“推开窗就是山”,人们形容贵州山多,常常这么说。山的后面往往躲藏着村庄,因为山的夹拢和阻隔,即便有公路连通,也依然保留着相对原始和拙朴的本性。

从雷山县城到朗德上寨只有15公里,距离州府凯里也不过27公里,可就像躲在深闺里的小家碧玉,朗德安享在“万马归槽”的山峦深处,固守田园,平淡如水,却也是丰盈滋润。

夜色中,我摸进卢泽坤和刘明峰两个在当地做义工的大学生联络的苗家客栈。很久的睡眠,从木板床上坐起时。高吭的雄鸡声早已在窗外此起彼伏。我跑出门外,整个寨子已沉浸在一场雄鸡音乐会了!那些个头高大的公鸡站在自己得意的位置上,兀自仰天唱和,不受一点污染的清亮,没有一点干扰的自在,好生让我羡慕!

主人家通向山路的路口,伫立着一块写着“奥运圣火走过的地方”的大石头!我竟然到了奥运圣火传递的起始地?!我全然不知地就来到此地,情绪亢奋。“是的。我们走山路,就从这里出发!”

田坝,萝卜花开,蝴蝶飞

望丰河水色碧绿澄明,仿佛绿宝石般晶莹剔透。河把进寨的路分为两条。山路小道没有公路平坦,却也正好可以看到不寻常的景致。苗岭山区,很容易见到铜鼓坪。新铜鼓坪就在护寨树的山坡下,一览无余。坪子很大,全用鹅卵石仿照铜鼓鼓面纹饰精心铺墁,形同一面巨大的铜鼓。三三两两的小学生从此经过,开阔的空间,常常成为孩子们逗留嬉耍的所在。没有多作停留,我们就翻下山坡奔向农田赶路了。

不规则的坝田很是吸引入的眼球。到处可以看到收割后的稻田地留下的千草色的遗迹,周围簇拥着正在新绿的草叶和没有次序开放的野花,圆锥形的稻草垛突兀地伫立在田间地头,让人联想起丰收的喜悦。坝田的高处,往往是绿意葱茏的树木,树木的后面多半连着绵延不绝的林带……贵州独特的气候类型让这里不同植物的生长期在同一片地域下,呈现出不同的生长形态。

我在田埂上穿行,摇摇摆摆的样子像台湾校园民谣《赤足走在田埂上》一样的诗情画意,只是没有暮归的老牛作伴。还好,挑着柴火的老农从旁经过,不远处,小燕子擦着水面盘桓……

没有稻田的坝里长满了绛红色的浮萍,肥厚得如同铺向坝塘的毛绒地毯。黑乎乎的小豆豆密密麻麻地在植物略为稀疏的水里游动,好久没有看到小蝌蚪的影子,雀跃的如同5岁的孩童,无计其数的那么多。散养的大鹅,蹒跚着脚步在河畔觅食,两大两小,一个小家。平坦的视线中冒出新搭建还未完工的全木质展示馆,陈列着纺车、碾子,以及环绕木房四周苗族生活写真的木刻。放牛、摸鱼、耕田、织布、喝酒、喂养小孩……无限丰富的生活景象,补充一点民俗课着实不错。

眼前一座桥。朗德上寨多桥。一百零几户人家,竟然有45座。据说最长的一座板凳桥长达36米;最短的一座小木桥仅有0.4米,是世界上最短的“袖珍桥”。如果走山路进寨,必得先从这座蜿蜒的窄桥上经过……我燕子般在那桥上飞飞停停,不时地停下脚步,四处嘹望,唯恐某个细节疏漏……挑担装石子的男子,洗衣摘菜的妇女,零零散散,蓝天白云,澄明剔透,四周静得只有流水哗哗作响伴奏。

正是春日,萝卜花、油菜花摇曳生姿的季节,意外发现的喜悦如同春风拂面。俯下身去,逗留花间,早已被花香和泥土的气息沉醉!蝴蝶、蜻蜒以及蜜蜂在花丛中翩跹,轻盈的舞姿,很容易就把情怀从人的心底深处搅动出来,还磨蹭什么,摁动快门吧!

直到最大的寨桥出现时,我的卖呆儿宣告结束。在这里,殊不知也看到可以与侗寨花桥媲美的桥。木质的桥面上盖有长廊,廊的两侧安有9根“美人靠”,据说可同时供一两百人休息!细看,廊上的花牙子刻意做成了龙头形,形状如苗族女装上的刺绣游龙,一座桥也没有忘记它的民族特性啊。据载,这桥建于清代,和苗族英雄杨大六关系密切。杨大六曾用此桥抗御清兵,当地人缅怀他,更喜欢称其为“御清桥”和“杨大六桥”。

露天民族风情博物馆

120多户,100%苗族,全寨人不是陈,就是吴,建寨距今已有640多年。这么个偏远的小山寨,了解起来居然包罗万象。

比方说朗德的寨门就有讲究,三座门楼都较为玲珑,虽然造型各有不同,但都是木质结构,没有通常的门板,而且门椽上面皆盖着小青瓦。我经过时,不是年节,也没有和旅行团掺合在一起,所以无缘见到村民盛装出动,隆重厚礼迎来送往的场面。苗寨的拦路酒早已名不虚传,据说苗家人的热情好客,浓不浓的都含在这自家酿的米酒中。寨门拦路酒用的是牛角杯,喝这种酒时习俗一定要掌握。和汉族的礼仪习惯大相径庭,苗家的牛角杯绝不能用手接,接了,意味着你没喝够,还能喝,那么再来一杯又一杯,如果没人给你提醒,那就难以清醒地进寨了。

小卢见过很多次大张旗鼓的进寨仪式。听他描述就已经感到阵势了。许多苗寨都约定俗成,每当成帮结队的客人进寨,男人便早早从家里扛着莽筒、芦笙,一个个横排在寨门外的田坎上恭候,女人们则穿戴上华丽的盛装,丁丁当当地从石板路上聚拢过来翘首以盼。客人的车子一刹车,寨门外的男人们就鼓气吹奏,山鸣谷应,迎寨仪式隆重开场。主人唱一首歌,客人喝一杯酒。那些手脚麻利的苗家姑娘和年轻的媳妇,猛然会塞到你嘴里一块肉,你错愕不已时,众人却是一阵欢笑。更搞笑的是主人朝客人脸上打酒印,如果你的胸前被挂上涂了粉红颜色的彩蛋,甚至挂上花带,那你的运气就太好了!

老支书姓陈,72岁了依然身板硬朗。见到他时,我已有无数的问号要求证。他说苗族心中,寨内和寨外间,其实有道明显的防线。寨门不仅是村民休憩纳凉和迎来送往的场所,还有护寨功能。苗家每年冬季都举行“扫火星”。村民在寨门外用芭茅草绾一草标插在地上,意思是不能进寨,以为这样,灾星出得去,进不来,有利于防火,巫师的祭词称其为:“火不烧寨,水不冲田。”村民心目中,这道防线旱已根深蒂固,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即使在山路上,一边插上一棵翠竹,再将两根竹子弯在一起,

“寨门”也就形成了。

和寨门相比,我觉得寨内随处可见的“曲形栏杆”更富有诗意,苗话叫“豆安息”,而我更喜欢当地俚语中对它称谓“美人靠”。这是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乍一听,还以为是到了江浙一带,又看到那些匠气十足、雕梁画栋的园林建筑。

老支书特意把我引到自家吊脚楼二楼堂屋“美人靠”上。这里是他们家的尊贵客厅,木壁上几十个大镜框装着很多国家领导人和海内外重量级人物在这里的留影,显然,这里荣耀无比。老支书也津津乐道这里的地理,背山面水,凭栏远眺,无限宽阔和葱翠的视野,无与伦比的赏心悦目!

目光聚焦在那一个个特别长的屋檐下。鸟笼、渔网、捞兜、辣椒,还有黄灿灿的苞谷……越过“美人靠”的空隙,有的人家廊内放着纺车、织布机和缝纫机之类,这一切都在无声地向外人昭示:这里是和谐的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

朗德人有很多自己的习俗,经常会让外地人感到新鲜。朗德人对鸟的叫声欣赏到五体投地,以至于女孩一出世,便用鸟的羽毛在嘴唇上抹一下,祝愿姑娘长大后跟鸟儿一样善于歌唱。

寨子里没有柏油路。大大小小86条道路全都是用鹅卵石铺砌……别处类似的地方被唤作“花街”,很有华彩的赞誉,难怪望丰河畔的石头都是大个头的了。

村子里正在架设水管,全村男女老少都出动了。妇女们挑着石头和土来往在石板路上,扎在她们头上的大花十分醒目。老支书匆匆忙忙地要去现场检查把关,他早已退居二线,但是大事小情的,还是需要他来拿主意。没关系,我坡上坡下自己看。

告别前,我饿着肚子坚持完成了一个心愿。美滋滋地换上苗族女子最漂亮的盛装,戴上银冠、银角、银牌、银项圈和银耳环,在木楼的周遭来几张很是臭美、也是让朗德沉入心底的相。这里的一切都是露天民族风情博物馆的组成部分,当然也不能少了我那返璞归真的身心,难道不是吗?!

猜你喜欢

苗家朗德苗族
补妆
苗家歇饮
一颗柿子
苗家小阿妹
醉了雷山(敬酒歌)
苗族老照片
漂亮的“银饰”
苗族关于诗歌的一些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