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主流样式例导(三)
2009-07-24方永航
方永航
在高考备考过程中,同学们应该对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或命意作文)、命题作文(含半命题作文)这4种考场作文主流样式都有所准备。为此,我们从2008年第3期开始至第7/8期特开设“试题点击”栏目,约请一线名师、高考阅卷专家编制这4种题型的模拟试题,并提供相应的“写作导引”。同学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些试题,结合专家的“写作导引”来练练笔。
一、话题作文
[试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下横山滩望金华山》诗中写道:
篙师只管信船流,不作前滩水石谋;却被惊涛旋三转,倒将船尾作船头。
这首诗写了篙师在湍急回旋的江流上驾小船的情形。那篙师好像不把险滩礁石放在心上,只是让小船顺着流水任凭浪涛推打得旋来旋去,有时甚至船头船尾都倒了过来,向后转了。但如果我们把视线延伸到江岸,可以感觉到:轻舟正穿过万重山影,向着目的地前进。
篙师对驾船这事所持的态度和思想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后退与前进”的辩证关系。请以“后退与前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
(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字数在800以上。
[写作导引]
话题作文往往由材料和话题组成,材料无非是引出话题,在行文过程中可用可不用,作文只要围绕“话题”本身来写就可以了。因此杨万里的诗歌未必要去细致分析,文中也不一定要去引用。当然,把材料的含义和话题完美结合起来足最好的。
“后退和前进”是个并列式话题,写作时要着眼于分析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只写“后退”,也不能只写“前进”,也不能孤立地写“后退”与“前进”,必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船头和船尾有时在惊涛骇浪中倒了过来,似乎是“后退”了,其实,船貌似后退,但实际上是在不断地向江岸靠近,如果非要把船调整好再前进,那么既浪费了精力和时间,又没有实质意义。抓住这一点,我们便可以正确辩证“后退”与“前进”的关系,同时也容易与生活挂钩。
二、材料作文
[试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不久前,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开发出一套学生寝室分配测评系统并在2007级学生中应用。根据该系统的甄选,被分到同一寝室的都是性格相似、生活习惯相近的学生。这样一来,有人说,现在社会人们所感慨的“知音难觅,良友难求”的难题解决了,学校把“最贴心的人”给你送来了,他们个个都和你性格接近,爱好相似,交流起来没有什么障碍,在一起一定能和睦融洽。
这种人为制造“顺境寝室”的做法引发了广泛争议,有人说好,有人蜕不好。读了上述材料,是赞成还是反对,你一定有自己的看法,请你紧扣材料,把你的看法写成一篇作文。
注意: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依据,关乎文章的主旨,写作时必须吃透材料的本质内涵。当然,有的材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有不同的涵义。对于材料所包含的内涵,写作者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但无论什么看法,都要与材料本身保持紧密的关系。上面这个材料作文题已经提出了“赞成”和“反对”两种相反的意见,给思考作了定向,那只要循向思考就可;有的材料作文并不定向,但写作者应当清楚,任何材料部包含着正反不同的判断,关键是哪一种判断更为合理。如果是发表议论,一般而言,所给的材料是“非用不可”的,文字长的材料,可以引用大意,或者引用与文章观点相关的部分。材料作文一旦脱离了材料或偏离较大,就是跑题。
材料作文的定题相对话题作文要多花一番心思,总的原则是与材料或文章的中心保持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与中心太远,写作时容易出现背景性文字过多。对“顺境寝室”的看法,赞同或反对都是可以的,关键是要给出合理的、具有说服力的理由,要做到这一点,则要充分考虑对立的一方所持的态度和理由,知己知彼,提出的理由才能令人信服。这个理由可以通过议论来阐述,也可以通过叙事来表现。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理由的有力程度决定着文章的力度。
三、新材料作文
[试题呈现]
唐太宗是马上皇帝,对强弓钟爱有加。因为喜欢,便养成了研究弓的习惯,并自诩研究得比较精通,能一眼分出弓的好坏。有人投其所好,献了一张弓,唐太宗试了试,认为是张好弓,高兴之余,向宫中的弓匠炫耀。弓匠认认真真地看了一番,说:“这不是张好弓,因为它用的材料不是好材料。”弓匠的话如冷水泼得唐太宗吃惊不已,忙问:“这样的强弓怎么会材质不好呢?”
弓匠说:“一张弓的好坏,不但看它是否刚劲有力,射得远,还要看它是否能射得准。而能否射得准取决于做弓用料的脉理是否好。制作这张弓的木头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也就都是斜的。这样的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也如弓的脉理一样射不直,所以它不是一张上等的好弓。”
弓匠的话令唐太宗猛地醒悟。
注意: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新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立角度立意的命题形式,它把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上。因此,作文只要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就符合题意。
选择恰当的角度,是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关键。同一则材料,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得到的认识也不同。“新材料作文”往往要求“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行文。如何寻找角度?可以从分析材料中的人物开始。上面的材料主要人物有两个:唐太宗和弓匠。从弓匠人手,可以得出如下认识:
(1)做事情的关键是要找到“脉理”,找到解决问题的“要害”;
(2)看待问题要全面看待,不能只看外表,更要注重本质;
(3)无论面对什么人,都要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
从唐太宗入手,可以得出:
(1)山外有山,要虚心向专家学习,而不是凭自己的经验;
(2)无论自己处于怎样的地位,都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当然,还可以从献弓昔这个次要人物出发,得出认识。找到别人不注意的角度,想别人所不易想到的认识,是新材料作文出新的基本思维。
四、命题作文
[试题呈现]
在闻名世界的成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墓碑上刻着这样的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一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最后的愿望仅仅是改变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有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清以《改变》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I)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字数在800以上。
[写作导引]
命题作文,写作者可以不为想一个什么样的题目而费心思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思考。命题作文的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题目本身就足一个判断或暗含着一个判断,达对文章的中心是一个提示或暗示;另一类是题目本身并不包含某个判断,需要写作者想出一个判断来给文章定调。“改变”这个题目属于后者。这就需要围绕着“改变”作一个判断,比如“从改变自己开始”,这是最为基本的思考。如果仅仅是一个题目,那思考是“海阔天空”的;如果题目前面给出一个材料,那就不能无视材料的存在,尽量接受材料的暗示。当然,接受暗示只是一个起点,重要的是以此为起点,延伸于所熟知的生活领域,表达属于自己的人生体验。
上面这个命题作文既给出材料,又给出题目,材料包含着“改变世界”“改变国家”“改变家庭”“改变自己”四个命题,材料的倾向是“改变自己”。这样,写成“家乡的环境需要改变”之类就不甚适宜了。那写作者的创造性在哪里?一是改造材料的倾向,二是丰富倾向性认识(包括材料本身所有的和写作者所赋予的)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