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技能拓展训练
2009-07-24
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患儿,女,9个月,腹泻、低热伴呕吐3天,加重伴尿少1天,于2008年11月就诊。自3天前开始腹泻,10余次/日,为蛋花状水样便,量较多,无脓血,无腥臭味,伴低热,轻咳,时呕吐奶汁。1天来呕吐加重,日4~5次,精神差,尿量减少,近6小时无尿。
查体:T 38.2℃,P130次/分,精神差,呈嗜睡状,皮肤干燥弹性差,眼窝及前囟深凹,手脚凉。唇干红,咽部充血明显。呼吸深长,心率130次/分,心音低钝,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稍胀,肠鸣音10次/分。肝脾不大。无脑膜刺激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6.5×10yL。N 30%,L 60%。血钠125 mmol/L,血钾3.6mmol/L,血气分析pH 7.2,BE11.2mol/L。大便常规:黄色稀便,白细胞0~1个/HP。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写在答题纸上。
一、初步诊断
婴儿腹泻(轮状病毒肠炎可能性大)
重度低渗性脱水
代谢性酸中毒
二、诊断依据
1婴儿腹泻(轮状病毒肠炎可能性大):①9个月婴儿,秋季起病。②消化道症状:腹泻,10余次/日,蛋花状水样便,无腥臭,低热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③大便常规少量白细胞,血常规白细胞数正常。
2重度低渗性脱水:①皮肤干燥弹性差,手脚凉,眼窝、前囟深凹,唇干,心音低钝,尿少,近6小时无尿。②血钠降低。
3代谢性酸中毒:①唇干,呼吸深长。②血pH降低,血BE值降低。
三、鉴别诊断
1生理性腹泻
2细菌性痢疾
3坏死性小肠炎
4过敏性腹泻
四、进一步检查
1粪便培养及观察粪便的性状
2查轮状病毒抗原、抗体
3查肝肾功能
4监测血气分析、电解质变化
五、治疗原则
1纠正脱水(静脉补液):①补液总量: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②溶液性质:主要用2/3张含钠液(4:3:2液),首批用2:1等张含钠液。③输液步骤:先快后慢。首批用2:1等张含钠液20 ml/kg,30~60分钟输入。
2纠正酸中毒:按公式计算补碱量,先给半量,根据疗效考虑是否继续补充。
3有尿后补钾盐。
放射线片的识别
病史:患者,男,34岁,胸痛咳嗽1天。各选答案:A正常胸部平片
B肺结核
c肺炎
D肺癌
[答案]A
【诊断依据】
1两肺纹理清晰,无增粗、增多、变形;两肺门无增大、增浓。
2两侧肺野透过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增高影。
3心影大小、形态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
4纵隔居中,两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
综合笔试试题联想
药理
1药物的副作用是指
A治疗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B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出现的对机体有害的作用。
c继发于治疗作用后出现的一种不良后果。
D与剂量无关的一种病理性免疫反应。
E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出现的生物效应。
【试题联想】
(1)药物产生副作用的基础为——药物的选择性低,药物的作用广泛。
(2)副作用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作用,多数较轻微并可以预料。
(3)不良反应——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4)毒性反应——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毒性反应一般是可以预知的,应该避免发生。有时也与机体高敏性有关。
(5)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闽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6)继发反应——继发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