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看细节的艺术魅力

2009-07-24李姜江黄子婵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6期
关键词:艺术魅力

李姜江 黄子婵

摘 要:电影最能打动观众的就是细节。真实、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有时候能够起到一个情节甚至是一场戏所能承担的重任;一些貌似不起眼的小细节,更能够体现出编导的独具匠心。本文以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为例,分析了细节在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影片主题、交代场景等方面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平民窟的百万富翁》 电影细节 艺术魅力

电影的细节描写是指“对客观表现对象的某些局部或微小变化所进行的细腻描写,分为人物细节描写、物件细节描写、事件细节描写等。作品中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典型环境、主题思想,都是通过许多有机联系的细节描写来表现的” [1]。电影是一门以银幕形象来反映生活的基本规律的视觉艺术,无论是人物、情节、环境,还是表情达意,都离不开细节的创造运用。真实、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有时候能够起到一个情节甚至是一场戏所能承担的重任。正所谓: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在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由英国导演丹尼·鲍尔执导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举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8项大奖。这部小成本制作的电影,能够杀出重重包围,取得巨大成功,笔者认为,不管是导演还是编剧,在细节的运用上都独具匠心,本文以该片为例,分析细节在电影中的作用与艺术魅力。

一、刻画人物性格

细节最令人称道的一个功能就是刻画人物性格。电影的细节描写超越于文学和戏剧的地方,在于对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等刻画都诉诸于视听语言,显得更加直观,从而更具有感染力。

影片主人公杰玛的哥哥舍利姆自私、贪婪,为追逐金钱不择手段,但他也并不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对这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导演给予了很多传神的细节来刻画。

首先,在母亲被残杀的雨夜,舍利姆出于对自身处境的考虑,断然拒绝了杰玛收留拉提卡的建议。同时,导演给了舍利姆一只睁得大大的眼睛的特写,原来他也并没睡着。与弟弟杰玛相比,他的表情伤悲但是坚强,并没有过于无助和惊慌。在这只眼睛里,我们似乎能够看到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险恶的现实逼迫他变得残忍,而同时,他心中的人性之光也并没有泯灭。最后,当杰玛再次让拉提卡进来避雨的时候,他以沉默表示认同,体现出信仰和温情正不断地同势利、卑鄙作斗争。

在影片最后,他决定帮助拉提卡去找杰玛。在拉提卡出去后,他在关门时像是自言自语地说了句:“要过得幸福。”当时他知道自己是必死无疑,这是为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的一种忏悔,也是给杰玛和拉提卡的美好祝福;在临死前,当听到从电视里传来杰玛成功的消息时,舍利姆吐出了句“感谢神!”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良知最终还是战胜了自己的欲望。在贫富悬殊、弱肉强食的社会中,出身卑贱的他,为了过上纸醉金迷的生活,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也会感到忏悔和不安。而他最终在浴缸里铺满钱,这个细节的设置也使人不胜唏嘘,发人深思。

另一方面,在心理描写方面,电影细节可以运用画面的视听效果来表现诸如回忆、闪念、梦境、想象、幻觉等心理描写的内容。它以更加直观的形式,使不可感觉的心理活动转化为可感觉的视听信息,无形中增强了描写的感染力。[2]《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也有很多关于心理描写的细节。

比如,导演将在节目现场陷入回忆中的杰玛,与他的母亲遇害时的场景组接在同一个画格中,反映了他当时痛苦和悲伤的心理;在答题间隙,多次将拉提卡在火车站的画面穿插其中,以此来表现杰玛的心理活动,强调杰玛对拉提卡执着的爱恋。

二、表达影片主题

创作者的主观思想和情感也能够通过细节表达出来,细节还可以拓展影片主题的深度和广度。《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一部励志性影片,表现出了主人公杰玛的奋斗历程,但同时,里面也穿插了关于宗教冲突、贫富差距等内容,这些都是通过细节来展现的。

因为宗教冲突,遭遇袭击的贫民窟陷入到一片火海和混乱之中,导演运用运动镜头和主观镜头来表现年幼的两兄弟在人群中穿插奔逃。突然,镜头固定,一个身着宗教服装,手持弓箭的小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导演运用正反打,首先分别是小孩和兄弟两人的近景,然后小孩的特写,再到杰玛的特写,最后快速摇到舍利姆的特写,三个孩子的表情都是茫然的,瞪大的双眼里充满着惊疑和恐惧。这组镜头节奏很快,但是让人印象深刻。也许他们根本就不明白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暴力和屠杀,但是宗教冲突在他们原本天真无邪的心灵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投下了抹不掉的阴影,让人扼腕叹息。

另外,编剧在剧情的设置上,也是独具匠心的。在《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这个节目里,杰玛需要求助的三个问题也很令人回味。

他求助现场观众的问题是:印度国徽中有三头狮子,狮子下面有一行什么字?在警察局里,审讯官告诉杰玛,这个问题简单到他五岁的女儿也知道正确答案。但杰玛却答不上来。的确,在他的人生经历里面,只有谎言必胜、暴力必胜和金钱必胜,唯独没有“真理必胜”。更耐人寻味的是,在求助成功后,主持人也没有公布正确答案,而是给观众思考的空间:到底什么能够战胜一切?

杰玛需要去掉一半错误答案的题目是:哪位板球运动员是本世纪历史得分最多的?去掉了两个错误答案A和C后开始插播广告。在卫生间里,主持人对杰玛进行了一系列的暗示,并在镜子上写下了“B”,但是杰玛却坚定地选择了“D”,结果他答对了。为什么杰玛会拒绝主持人的暗示呢?影片也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明。但笔者认为,也许不断地遭遇欺骗和背叛的悲惨经历,已经让杰玛变得成熟,他不再轻易相信别人,更何况,一开始主持人对出身低微的他进行冷嘲热讽,更加使他心存戒备。

杰玛选择电话求助的是最后一个问题: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中,其中两个叫阿托斯、波托斯,第三个叫什么?这个问题他选择给舍利姆打电话,而接通后得知对方是拉提卡,杰玛并没有立即重述问题,而是强忍着激动问:“真的是你吗?”在主持人的催促下读了问题后,他也没有追问拉提卡是否知道答案,而是问:“你在哪里?”得知她也不知道答案的时候,杰玛的表情依然是激动和兴奋的。这足以表明,在杰玛看来,与自己的爱人相比,奖金是微不足道的。而同样,拉提卡在说了“不知道”后,依然面带微笑说:“杰玛,没有钱……”虽然这句话被掐断了,但是观众可以从这个细节推断,她肯定也和杰玛的心意是相通的。

电影里还有一些隐喻象征的细节,比如,杰玛不知道1000卢比上面的人像是甘地,但被伤害致残的盲童竟然非常熟悉100美元上的人像是弗兰克林;在带美国游客去看“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景观”之后,杰玛被殴打,他那句“你想看印度最有代表性的东西吗?这就是!”体现了杰玛对社会的痛斥;而美国游客那句悲天悯人的“现在是真正的美国时间了”,诠释了西方社会文化中的人文关怀,两种文化在这里激烈的碰撞,引发观众的思考。

三、交代场景,展示民族特色

细节还能够作为基本的构成要素来丰富场景、展开场景。使场景产生更加丰富和充分的生活实感。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影片开始是一群贫民窟孩子在所谓的“私人领地”里玩棒球却遭警卫驱逐的一幕。当孩子们在奔跑逃避时,伴随着轻快的音乐,镜头跟着孩子们的奔跑进入贫民窟,从脏水池里的拾荒者、路边的小贩、目无表情的理发师、熙攘的人群等一一掠过,给观众呈现了脏乱的居住环境,以及生活在贫民窟里的这些人的琐碎生活。同时,镜头带领观众将其与周围的高楼和明星的私人直升机形成对比,体现出了贫富之间的巨大差距。通过这种细节的组接,不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景,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情节、表达思想的作用。

同时,电影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传播自身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媒介。而独具民族特色的内容,往往都是靠影片中的细节来表现。电影里看到主人公杰玛答题时用摇头来表示肯定,这与印度人摇头表示“yes”点头表示“no”相吻合。杰玛兄弟逃离普努斯的魔掌后爬上了从孟买开往新德里的火车,天亮后,兄弟俩坐在火车顶,开始一段未知的旅程,伴随着印度民族风格的音乐,一个个有着印度特色的生活镜头不断浮现,立体地展示了印度的火车文化。除此之外,剧中人物的服饰、音乐,以及结束后的歌舞等等,无一不展示了独特的印度风情。

注释:

[1]许南明:《电影艺术词典》,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版。

[2]钟勇:《电影细节的审美功能与解读》,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年12月第8卷,第4期。

(李姜江,黄子婵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影视艺术研究中心 330031)

猜你喜欢

艺术魅力
哈萨克族舞蹈的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
幼儿舞蹈对幼儿审美价值及艺术魅力培养路径浅析
儿童剧《马兰花》的艺术审美魅力
舞台灯光设计的功能与魅力
舞台音响的艺术魅力
播音主持艺术魅力及创新空间
关于声乐钢琴伴奏艺术魅力的有效思考
浅谈梨园戏《郑元和》
《美丽人生》中的二元对立
漫谈河南豫剧的“哭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