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缕春愁铸情史 万种芳心谱哀歌

2009-07-24王小红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6期

摘 要:娇娘,是明代剧作家孟称舜《娇红记》传奇中着力塑造的艺术形象。娇娘才貌端妍,秉性聪慧,不乏大家闺秀的温润,又有着大家闺秀少有的勇毅,在传奇小说人物中脱颖而出,为人所称颂。

关键词:《娇红记》 娇娘 哀婉 勇毅

人道是“书到临尾渐渐松”,笔者读《娇红记》却别有所悟:书到临尾渐渐悲……读之不能不掬一把伤心而感动的泪水,为申纯、娇娘至真至纯的爱情,为娇娘至勇至烈的品性所感动。

娇娘,是明代剧作家孟称舜传奇《娇红记》中着力塑造的艺术形象。娇娘才貌端妍,秉性聪慧,不乏大家闺秀的温润,又有着大家闺秀少有的勇毅,在传奇小说人物形象中性格鲜明,为人所称颂。

娇娘是个有情的女子。娇娘第一次在家中遇到申纯,见“申家哥哥好一表人材也”,“神清玉朗,转明眸流辉满堂。他虽是“当筵醉饮葡萄酿,全不露半米儿疏狂”,便“蓦然间翠靥红生两颊旁”,立时泄漏了春情。作为女子,她不便明言,只好“倚床视荼靡花,久不移目”,“浩然长叹”,害怕青春易逝,年华虚度。

母亲劝父饮酒时,娇娘未有表现,可母亲劝不胜酒力的申纯饮酒时,娇娘却看在眼里,急在心中,赶紧帮申纯说话“三兄似不任酒力矣!姑止此”。其爱意浓厚可见一斑。这是娇娘第一次主动表示对申纯的关心。二人拥炉而坐时,娇娘害怕申纯受冻,“固抚生背曰:‘兄衣厚否?恐寒威相逼也。”情真意切,进一步流露出了娇娘的爱恋之意。尤其是她不能和申纯结合而绝食时,家人骗她,说申纯已别娶,并把香佩送还,“娇见之,曰:‘相从数年,申生之心事我岂不知者。彼闻我有他故,特为此以开释我耳。因取香佩细认,觉其虚,因曰:‘我故知申生不如是也。”其情感已由倾慕上升为对申生的依恋、体贴与信任,细腻真切的感情令读者为之动容。

娇娘是个聪慧的女子。在当时社会,男子薄情,喜新厌旧,停妻再娶妻的现象并不少见的,所以娇娘虽对申生一见钟情,却始终没有不切实际的浪漫幻想。她对申纯采取了既热又冷、如迎似拒的态度,因为她所要追求的是互爱基础的爱情。为了实现这一爱情取向,即便是在她认为申生不是薄情寡幸之人,可以托付终生后,仍旧不断地试探和考验。申纯为怜怜窃鞋,鞋落飞红之手,又与飞红扑蝶调笑,偶拾飞红之词,一连串的事情引起了娇娘的猜疑。当初两人拥炉私语诉衷情,荼蘼架西结同心,如今申生不记初盟,将自已一片芳心辜负,内心怎不痛楚,悔恨交加?她不能容忍自己的感情被亵渎,“我便把恩情断却、断却终无怨”。直至申生与她在明灵大王祠前立下誓言,误会才得以冰消雪化。终于和申纯从开始的形体倾慕进而到感情相契、心灵共鸣。由此可见,她要选择一条自己的爱情道路,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追求幸福生活。

娇娘是个勇敢的女子。作为眉州通判家的小姐,本应恪守封建礼教的道德规范,而娇娘却为了爱情全力反抗。当她认定申纯是能和自己白头相守的“同心子”时,便私定盟约,大胆与申生“幽会”、“私合”,“事败当以死继之”,对于爱情的追求,她表现得比申生更为勇烈。当爹爹将她许聘帅府公子,申纯出于无奈,让娇娘勉事新君,表现得软弱无力时,专心一意于申生的娇娘非常生气,说“兄,丈夫也,堂堂六尺之躯,乃不能谋一妇人。……妾身不可再辱,既以与君,则君之身也”。在强大势力面前她不屈服妥协,倔强刚烈,做出力所能及的反抗。她鄙视庸俗、卑下、淫邪的帅府公子,把与申纯初盟看得比父命更重。在那个“三从四德”的年代,这实在是很难得。对与帅府公子的婚姻她坚决不从,甚至引刀自戮,以死来抗争恶势力的威逼,用生命维护了自己美好的爱情,实现了“生与同衾,死与同穴”的愿望。

娇娘,是作者在晚明这个特定的时代塑造出来的一个艺术形象。明代中后期,封建经济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意识形态领域里左派王学倡导个性解放,市民阶层迅速壮大,反封建的要求不断加强。妇女正在觉醒,反对封建礼教的束缚,寻求婚姻自主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身为大家闺秀的娇娘,也会呼吸到时代的新鲜空气,受到感染和影响。娇娘“同心子”标准的提出,把《西厢记》提出的、为以后许多爱情作品承袭的“郎才女貌”的婚姻标准,大大推进了一步;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爱情,可以使相爱的双方付出生命,这带有浓厚的现代性爱色彩。因此,娇娘形象的历史典型意义,比起崔莺莺,便提高了一步;她的“自择佳配”的要求,与杜丽娘“花花草草由人恋”的要求一脉相承;而其与“同心子”结合的进步恋爱观,则给予之后出现的以宝、黛爱情为主线的《红楼梦》以很大影响。

娇娘用她短暂的一生为我们谱写了一首哀婉的情歌,同时也以她的勇毅激励着后人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前行。

(王小红 山东省东营职业学院教育系 25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