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核:要看“显绩”更要看“潜绩”

2009-07-24朱国忠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考核素养评价

朱国忠

去年九月,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在调研时说:“坚持科学发展观,看待一个干部就应该既看他当前的‘显绩,更要看他长远的‘潜绩。云南省委就是要用‘十年后的政绩来考核评价干部。”为官一任,要造福一方。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任务、重大项目和基础工作,往往在任期内完成不了,或者在任期内可能见不到明显的成效,需要几个任期的持续努力才能做好,在继任者任期内见效,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必须干的,甚至是刻不容缓的。把“十年后的政绩”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同样注重未来发展“潜绩”的这种评价导向,能促使领导干部愿意干长远见效的事,干打基础的事,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

干部考核如此,对于教育领域教师工作的考评呢?教师的工作同样有“显绩”与“潜绩”。但是目前对于教师的评价机制仅仅停留在“显绩”上。看平时抽测或学期考试时任教学科的优分率、及格率、平均分,毕业班还要看三科总合格率。实际上,我们绝大多数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眼睛就盯在上述这几个短期的显性指标上,也就是“可视性”的“显绩”上。

教育本身是连续的,自然也是累积性的文化变革。所谓接受教育,便是一个人持续的结构性自我更新的过程。教育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源自人的完整性和经验生长的连续性。一种良好的教育,它和农业生产具有更多的相似性。它也必须春天播种,秋天收获。知识在个人意义上的建构与生长、学生综合素养的内化与沉淀,总是缓慢的、渐进的。漫长的周期性,正是教育本来的面目。教育是慢的艺术,不是简单的输入输出的即时f生过程。长期沉淀下来的素养才是真正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用的东西,教育所生发的潜在的、不断积聚的巨大力量才是真正影响人一生的动力。与学生内置的核心素养相关的便是教师工作的“潜绩”。因此,教师工作的“潜绩”远远比短期的“显绩”重要。具有讽刺味的是,我们竟然舍本逐末。看重“显绩”,忽略“潜绩”。

一切负责任的教育都是开放的,向未来开放的,为未来奠基的。关照儿童未来的教育总是激扬学生生命的,总是激扬学生扬帆远航、漫游世界的。领着学生划桨。还没出港就停泊,注定培养不出好水手。近视的时代应该过去。教育应该合乎人生长的规律,合乎道理。提高教师工作“潜绩”在评价中的比重势在必行。但问题是,“潜绩”是隐蔽的、延显的,我们要对其进行捕捉、测定,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困难并非穷尽了一切可能。时间是考察绩效最公正、最有说服力的评判人。进行“连续性考察”是我们的应然选择。对于教师工作的真实评价,需要我们对学生的发展态势进行连续性的考察之后再作出审慎的认定。无论是评课,还是阶段性的工作评价,我们都要学会远眺。在我们考核评估的过程中,既要有短线的考核,更要有长线的评估。

比如,对于启蒙教师,我们不要急着对他一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终结性的评价。如果是班级主体基本保留的,我们可以在中年级和毕业时再次对他进行联合式的考核。如果班级主体已经瓦解,我们仍然可以关注原班学生的去向,统计一下全校到毕业时发展得好的、潜力大的学生前几年都是哪些老师任教的。培养的好学生多的,前任教师仍然可以得到高分值的绩效评价。甚至到了中考、高考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对小学的教师进行关联性的考核。负责任的评估,理应是一种长线考核。就像对于农民的评价要等到秋天把谷子收上来一样,必须经历从春到秋的过程。

当我们更为关注教育教学工作“潜绩”的时候,教育的现状也许就会发生根本的改观:教学得以松绑,中小学课程的内在建构性衔接得以实现,社会新兴议题得以准入,学校本位的课程得以发展,协同教学得到更高程度的重视。现行的九年制或者将来的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就会真正联为一体。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学文化势必会倾向于一种长远的眼光,培养学生适应未来挑战的带得走的基本能力:增进自我了解,发展个人潜能;培养欣赏、表现、审美及创作能力;提升学生规划与终身学习能力;培养表达、沟通和分享的能力;发展尊重他人、关怀社会、增进团队合作;促进文化学习与国际了解;增进规划、组织与实践的能力;运用科技与信息的能力;激发主动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适应的能力这两项能力的培养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另外,有了这种长线的考核评估,“我们就更有可能回到自己从自我生命的反省中返回教育,回到一种更多元更具开放性的自我认同中,从而能够避免再一次的迷失”。(张文质语)这种长线的考核评估,对于我们更好地筛选教育教学方式,找到最有效的提升学生真性素养的范式是大有裨益的。这样筛选出来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可能更为科学可靠,更易达成最优化的教学。

当运行长线观测教师工作“潜绩”的评价机制成为现实的时候,教师就不会只对眼前负责,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教育发展到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也是对教师自己负责的时候,教师才能更好地为孩子的未来做好筹划。对孩子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素养,需要长期接力培养,起到承前启后、奠定基础的作用。我们每个领导都应该清楚,“潜绩”关乎学生的潜力,眼前的“显绩”往往没有未来的“潜绩”重要。我们只考核教师当下的“显绩”,失去的将是孩子成功的未来。抬望眼,“潜绩”人眼来,教育才有希望。我们才可能迎来有远见的教育时代。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考核素养评价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