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009-07-24周玉林
周玉林
摘 要: 德育工作自古以来,都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中职学校尤其不能放松德育工作。本文结合中职学校实际情况,分析了中职学校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德育工作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德育教育 综合素质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育人的阵地。中职学校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中职学校毕业生大部分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各种工作岗位,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择业教育、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的精神。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而现阶段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加强德育教育,显得更加紧迫重要。
一、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
(一)从中职学校学生现状来看。近年来,由于学生生源逐年下降,中职学校生源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生存,学校在招生时往往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量”,而非“质”。不少中职生的思想状况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信心,自卑感强,由于受普高热的影响,很多中职生认为只有升入普通高中,才是优秀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是“末等公民”。为此,他们总认为自己能力低,前途渺茫,低人一等,具有较强的自卑感,意志消沉。2.文化基础差,不爱学习。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下良好基础,加上学习习惯差,因此,中职生的文化基础特别是数学、英语等课程普遍较差。另外,由于长期养成的习惯,他们进入中职阶段学习后,不会学习、不爱学习的陋习很难改掉,因此,对他们来说完全是全新的专业技能课,学习兴趣也不浓厚。3.追求物质享受,缺乏吃苦创业精神。现在的中职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长的宠爱,加上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精神,做事没有恒心、没有毅力,接受劳动技能训练时怕苦、怕累。4.行为规范和自律能力差,法制观念淡薄,出口成“脏”、抽烟、赌博、打架、早恋、乱扔垃圾等现象随处可见,敲诈、偷窃等违法行为屡屡发生,明知道不可以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但由于自控能力差,明知故犯。因此,如何管好学生,使他们勤学、好学,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二)从学校德育现状来看。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误区如下:1.指导思想不端正,对德育教育的内涵理解片面。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就业率的影响,只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却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同时,对德育教育的内涵理解片面,一是把德育简单地理解为纪律教育,导致学生往往形成搞好卫生是为了保住流动红旗,守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荣誉的思想,给德育教育蒙上了急功近利的色彩。二是把德育等同于思想教育,忽视了学生道德行为方面和个性心理素质及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劳动观念、公民道德、坚毅勇敢品质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各方面欠缺。2.由于中职学校生源因素的原因,导致对学生的过分溺爱。由于初中毕业生人数逐年下降、普高扩招等原因,导致中职学校的生源严重不足。学校本着学生是“上帝”的观念,过分溺爱、迁就学生,表现在对校规校纪的执行放松,对违纪违法的学生只作轻微处理,目的是减少生源流失,对违纪严重甚至犯罪的问题学生,学校也是以正面教育为主。3.内容空洞枯燥,德育方法陈旧落后。德育活动停留在“口号式”、“文件式”,学生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反感。活动轰轰烈烈,学生表面积极参与,然而心若止水,不能起到唤醒、激活与弘扬个体道德潜能中积极的、建设性的因素,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其结果只能是低效或者无效的。
(三)从社会的需求来看。随着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不但要求人才具有科学文化高素质,有攀登高新科技的才智和毅力,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曾有人对中职生的特征做了概论,指出其应具备如下特征:知识结构合理化,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应该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动态平衡系统,网络化后进行重新组合,使知识结构始终保持高效的状态;能力多样化,它包括:适应能力,职业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能力,创新能力;成熟化,它是指在思维方式,性格特征,知识和职业,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等方面都能做到成熟化;个性化,即新的世纪,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展示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身心健康化。而这些都要求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这正是我们学校德育教育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教书育人,学科渗透。各科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政治、语文、社会、思品等学科有明显性的德育内容,教师要结合知识的传授,针对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数学、科学等学科有隐性的德育内容,教师备课时要注意挖掘,以便课堂上有机地搞好德育渗透。此外,还应注意把课堂教学同火热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学生的目光从课内引向课外,由学校引向社会,以增强教学的可信度和感染力。如政治课上可播放《改革开放三十年》等录像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活动育人,形式多样。学校的各项活动都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良机。教育活动采取统一与分散相结合,活动上明目的、讲时机、有效益,必能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
1.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和爱国教育。以有效适宜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国情、省情、市情、乡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组织“学校是我家”演讲比赛,组织“公民道德”征文比赛和纪念“五四”演讲比赛、国旗下的讲话、每日赠言等,寓教育于活动之中,都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2.开好校会、班团队会,搞好队的活动。全体教职工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选拔德能兼备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是关键。因为只有班主任思想品德高,学生才会“亲其师”;只有他业务能力强,学生才肯“信其道”。教师既要有严父般的要求,又要有慈母般的关爱。因为爱心是化开顽石的熔炉。
3.搞好“电影系列化教育”活动。电影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之一。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思想实际、成长规律,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影片,如《弹道无痕》、《集结号》、《那山,那人,那狗》等,使学生开阔视野,锻炼思想,陶冶情操。
(三)实践育人,提高能力。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人很早就认识到环境对人的影响。青少年学生天性活泼,模仿能力强,思想认识上的局限常使他们总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们正是在与外面社会的接触与相互作用过程中,接受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影响,逐步发展了自己的道德思想和行为习惯。基于这一点,实施德育必须相机诱导,把握学情。如利用学雷峰活动月就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可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走上街头,清理垃圾;走进社区,帮助乡里,实践育人,久而久之,必将使学生的德育素质得以很大的提高。
(四)注重健全学生的人格教育。学校德育应注重健全人格教育。健全的人格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都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识、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具有强健的体魄、优雅的仪表、文明的举止,树立身心全面发展的良好形象。人格教育是塑造学生形象的教育。强健的体魄、优雅的仪表、文明的举止是学生人格形象的外在表现,文明的举止要求规范个人行为,完善自我意识。一个学生即使比较充分地接受了道德教育,也不一定具有完美的个性。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只会在较高层次上做出价值取向,而缺乏适应日常社会生活问题能力的人,抛弃了低层次的做人本领,高层次的价值取向也终究会落空,很难为社会作出有益的贡献。
德育是一种整体教育,是一种开放教育,具有多层、多触角的全方位性。学校只有注重德育教育,才能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增强对祖国的深刻认识,巩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只有促进学生形成和完善健全人格,才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之花才会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劳凯声.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厚粲.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3]林崇德著.中学生心理学.北京出版社.
[4]郑和钧,邓京华等著.高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5]徐仲安著.中学生素质教育.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