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江苏省大学生“村官”现象
2009-07-24林方毅金蕊
林方毅 金 蕊
摘 要: 江苏省从2007年开始大规模选聘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而2009年江苏省市联动面向普通高等学校选聘5010名应届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更是引来了近5万大学生报名,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存在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江苏省 “村官”现象 原因 问题 对策与建议
2007年,江苏省首次启动大规模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该年共选聘了1011名优秀大学生赴苏北五市经济薄弱村任职。2008年,省级选聘人数达到1670名。而2009年江苏省市联动的选聘总数更是增加到了5010名。据介绍,“扩招”主要是江苏省“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的需要。计划到2012年,江苏省2.2万多个村、社区都要有一名大学生“村官”,目前的“缺口”还有1.5万名,所以全省加快了选聘的步伐。
2009年江苏大学生“村官”共提供5010个名额,此次选聘共有省内外612所高校49989名毕业生报名,经各市选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和报名人员网上缴费确认,共有510所高校30722名毕业生通过资格审查并缴费确认,相当于六取一。据了解,目前全省13个市取得笔试资格的人数均超过千人。其中苏州市人数及考录比双双位居全省第一,220个名额共有5045人竞争,相当于23选1。取得笔试资格人数较多的还有南京4431人、无锡3364人。而常州市虽只有2181人,但因选聘计划数较少,仅提供170个职位,所以考录比仍达12.8∶1。
一、大学生热衷报名“村官”的原因
1.严峻的就业形势。
据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2009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预计有45.8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3.16万人,同比增长4.83%,本科生19.3万人,同比增长12.55%,专科生23.3万人,同比增长2.4%,其中本科生增幅较大。预计还有大量外省高校毕业生将来苏就业。
另外,受世界金融风暴的影响,目前已有一批中小企业关停倒闭或减员,就业岗位大量流失,用工需求急剧下降,并且这种不利影响正逐步扩大,出现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由外向型生产企业向内向型各类企业,由劳动密集中小企业向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由工业向农业,由农民工向城镇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蔓延的趋势。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使得应届高校毕业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政策的保证。
2009年大学生“村官”的待遇依然优厚,到除苏州以外的12个市任职的毕业生,可使用专项事业编制,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直接转正定级,薪级工资高定一级。从起薪之月起,按照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参加当地的各项社会保险,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按照当地事业单位统一政策缴纳住房公积金、计发住房补贴。“村官”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的,更有考研加分、公务员定向招录、事业单位优先聘用等优惠政策。其中在3年内报考省内高校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或选择一门单科加5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2009年江苏省还特别出台了一项新的扶持政策,即大学生到苏北地区村(社区)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将由财政全额返还。据了解,到苏州任职的大学生“村官”,除不享受事业编制外,考研加分等各项待遇还与其他市“村官”基本相同。
3.“村官”也是个大舞台。
天之骄子走上黄土地,是否真有用武之地?目前江苏省已经为他们搭建了干事创业的平台,在2007、2008年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中,已有65人当选为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637人当选为村党组织副书记,149人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13人当选为县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对2009年新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各地也将通过降低创业门槛、设立创业基金、提供创业信息、给予技术支撑等方式积极引导他们创业。此外,还要研究选拔大学生“村官”担任基层领导干部和进入公务员队伍的竞争机制,加大选拔使用力度,真正让农村成为大学生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二、存在的问题
毋庸置疑,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作用是积极的,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做法是受到农村各方面广泛欢迎和充分肯定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思想上的“扎根”问题。
大学生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原因较多,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就业的考虑。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认为担任“村官”是在就业压力下的无奈选择,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仅占四分之一左右。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是由于上级党委政府在招聘前的一些优惠承诺,这些大学生表示在担任一段时间“村官”后,会通过考公务员、考研、提拔等途径,尽管脱离农村基层。可以看出,到农村担任“村官”,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选择。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教育引导他们在思想上扎下根来,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2.能力上的“提高”问题。
大学生自身能力缺乏,难有作为。不可否认,大学生年轻、有文化、有激情,但是想在农村大展身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学生“村官”会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大学毕业生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创业又缺少资金,想要改变现状,难度非常大。很多大学生“村官”专业不对口,在农村派不上用场,最终只能是学非所用。对于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村官”来说,对村里的工作环境、行为习惯、民风民情等一无所知,农村的人际关系十分复杂,与村干部和村民的沟通存在障碍,融入群众难。前两年所招聘的大学生“村官”虽经过上岗培训后直接分配到所服务行政村,但短期培训对于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显然是不足的。此外,试用期后的培训严重不足,也影响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
三、对策与建议
实践告诉我们,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为农村干部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对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
管理部门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大局,不断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制度,做到既有章可循,又不至于管理僵化。一要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坚持大学生自觉自愿原则,在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确保把有志向、有热情、有潜力的大学生选拔出来。二要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和管理,配备优秀的管理干部,通过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三要建立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健全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予奖励,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能力不胜任、村民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严格考察确认后,予以辞退。四要构建好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分流导向机制,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落实,保证长期稳定吸引和留住真正热爱农村、有能力的大学生扎根建设新农村。
2.加强大学生“村官”招聘前的政策解读。
目前,很多毕业生只知道大学生“村官”工作待遇好且稳定等好处,却对当“村官”需具备哪些素质,有哪些具体的政策知之甚少。大学生“村官”应该充分认识自己下基层或当村官的目的,树立正确的态度,如果不是真正想到基层或农村工作,就应选择其他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到基层工作或当“村官”。这样会出现很多大学生是被较好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所“诱导”而不是被“引导”担任“村官”的,“诱导”去的“村官”的动机和行为将对其今后开展具体的工作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政府部门在出台政策后,应及时进行政策解读,使毕业生对“村官”政策了解得更加全面而准确,大学生当“村官”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随波逐流,甚至是追虚名图虚利。否则,除了耽误大学生自己的青春外,也将给社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
3.大学生“村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投身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一要热爱农民、热爱农村事业,真正做到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掌握“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扎根农村,把农村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舞台。二要有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磨炼自己的同时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三要提高处理具体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要在实践中学习工作技巧,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和提高组织管理、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四要充分把书本知识和实践工作相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
4.要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要认识到大学生“村官”是一项战略工程,一方面处于战略位置的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作为支撑,另一方面需要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所以,要逐步把相应的配套措施完善,保证这些大学生去了以后不会心寒,回来后会带动更多大学生支援农村甚至落户农村。这样一定会一定程度地解决“三农”问题,大学生们也会感觉有所收获,不会感到虚度光阴。
参考文献:
[1]本文的数据来源于江苏大学生村官网http://www.jsdxscg. gov.cn/和江苏毕业生就业网http://www.jsbys.com.cn/jiu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