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2009-07-24马东升
马东升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可以收到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语文阅读课教学,可以为学生阅读文本创设一个诱人的学习情境,可以真实地再现场景,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从而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作用
信息技术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高新技术,它集图形、动画、声音、文字等功能为一体,动态感强,信息量大。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活化了教材内容,增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艺术性与感染力,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下面,本人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作一浅析。
一、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语文阅读内容繁多,体系庞杂。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使师生疲于应对,每一篇文章都按一个模式进行肢解:分析文章段落层次,归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等。这种教学,不仅让学生渐渐对学语文失去了兴趣,而且让教师对教语文教学失去了兴趣,少有余暇感受文本之美。信息技术则打破了传统的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多媒体和网络信息量大、传输快,对搜集信息、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极大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可对阅读内容作一些适当的补充,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课文内容涉及的相关资料等,既能让学生在充分涉猎的基础上自主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例如教学《内蒙访古》一文,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古草原景观到今日呼和浩特、包头这两座城市的新貌,从一截古长城遗址到数处青冢遗迹,从“胡服骑射”到“昭君出塞”,从汉代的阴山城堡到现代的集市贸易,从历史地理民族知识到唐代边塞诗歌……将这些图片和文字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或上传到校园局域网供学生查阅,势必会突破教材的局限,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阅读的效率。还可再进一步让学生自主查阅更多的相关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存储、交流。这样就能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和重组信息等信息素养。显然,这种效果是传统阅读教学难以达到的。
二、训练和提高学生文字感受力与想象力
将信息技术用于阅读教学有助于推进学生的创新发展。何以见得?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人类左右半脑的特点。左脑为抽象思维中枢,其思维材料侧重语言、逻辑推理、数字、符号等;右脑为形象思维中枢,其思维材料侧重事物形象、音乐形象、空间位置等。刺激左右半脑可以使大脑的总能力和效率成倍地提高。当前普通中学的教学,显然以“左半脑”的抽象思维为主导型,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假如让学生既阅读文本语言(刺激左脑),又观看有关形象、聆听有关音乐(刺激右脑),将左脑的抽象思维与右脑的形象思维相结合,多渠道地充实学生的阅读感受,就能训练和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创造条件。CAI课件就能担此重任。如阅读《故都的秋》,教师制作“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的“秋晨破屋”、“秋槐落蕊”、“秋蝉残嘶”三幅画面,让学生来补充制作“秋风送凉”、“清秋果树”两幅画面;再分五个小组,每组各为一幅秋景图配上100字左右的解说词。上课时边演示边解说边评议,这样学生解读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都会得到训练和提高。
三、多个角度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是阅读活动的能动参与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又能产生愤悱之情和阅读急切感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是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体现。利用多媒体文、图、音并茂的特点,可以为阅读教学创造一个又一个良好的主动学习的环境。如运用多媒体情境导入模式——场景式、人像式、图画式、设问式、音乐式、组合式等,就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动机。又如阅读剧本需要创设一种戏剧氛围——配上个性化的独白、对白使人如闻其声,展示场景、播放背景声响使人如临其境。对此,集语言、图像、音乐于一体的CAI课件就可大显身手。学生在这样的戏剧氛围中阅读,兴趣必然浓厚,学习的主动性也随之增强。阅读其他作品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如孙犁的《黄鹂》,运用多媒体有声有色地展示黄鹂,从啼叫、外观、生长环境到“黄鹂鸣翠柳”的图片,同时展示虎、鱼、驼、雁的“极致”造型,并在屏幕上显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而且能引导他们自觉地探究课文的哲理。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固然有许多优点,但它与传统的阅读教学并非对立关系,而应是相辅相成的互补关系。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阅读教学也并非完美无瑕——毕竟课文实用的工具性和丰富的人文性更多蕴涵在文字中,需要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咀嚼,读者才能受到更多的教育,获得更深的感悟;而语感能力的提高和审美境界的提升更离不开对文本的反复诵读和品味。因此,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阅读教学,还须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要从文本阅读的特性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