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大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2009-07-24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外国文学教学相长学会

陈 了

作为一名高校文学课程的青年教师,“任重道远”四个字最能表达我此刻的心情,我教授的外国文学史是中文专业的一门难教、难学的专业必修课,针对这门课程,我做了一些关于教学方法和授课方式的思考。下面,我想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具体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启迪学生思维,明确“学会学习”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是我在总结教学经验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在人的一生中,要学的知识是很多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把全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全部学懂、学透,况且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遗忘的过程,在不断吸收知识的同时也伴随着不断地失去知识。所以,仅靠老师灌输知识,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涉及到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启迪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外国文学中的现象,以青年人特有的心态去体悟作品中的人和事。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学到的不是死知识,而是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是掌握知识、吸收知识的方法,以点带面地对自己所学知识加以归纳和总结,达到知识的系统化和理论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之受益一生,从中学会学习。

二.培养学习兴趣,加速知识内化进程,使学生乐于学习。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一件事情不感兴趣,往往很难把它做好。就拿外国文学课来说,对于多数中国人的学习而言,是较为陌生的。其奇特的文学风格,有时不符合中国常规的语言表达,尤其是其中的一些人名、地名冗长难记,很难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常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讲故事”的方式,把复杂的情节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知识,这样既能让他们对作家、作品有整体的把握,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有很多学生私下和我交谈时,说到听了我的课后,有忍不住马上到图书馆把作品借出来看的欲望,从而实现了由“要学生学”到“学生要学”的重要转变,加速了学生知识内化的进程,增强了自学能力,提高了学习水平。

三.关注现实生活,寻找文学与生活的契合点,使学生学会学习。

“文学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无论是中国文学还是外国文学,有一点是相通的,即都是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的。我认为,如果教学脱离了生活实际,犹如鱼儿离水,一味的空谈理论,那将变成纯粹的“说教”,这是学生不愿接受的。因此,我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文学观点,典型人物等。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把理论知识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实现学生学习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跨越。与此同时,我通过分析比较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探讨其中的异同,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外国文学难以理解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高学习本领。

四.实现教学相长,从师生教学互动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作为青年教师,也许在知识储备、教学经验方面,与老教师有一定差距,但却有一项优势,是老教师无法比及的,即与学生年龄差距小,容易接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与他们打成一片。为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我除与学生经常课下交流思想外,还特向他们开设了“电子信箱”,每周抽出固定时间来回复他们信中提出的问题,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我还打算开设博客和文学爱好者QQ群,以便进一步促进与学生的交流,从目前的情形看,基本做到了师生的教学互动,促成了教学相长,使学生从教学互动中学会了学习。

教学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师生双方学习的过程,我有理由相信,只要遵循教学规律,一步一个脚印,“摸着石头过河”,不断积累,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就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更符合学生特点、操作性更强、效果更好的教学新路,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向“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接近。

陈了,女,硕士,湖北咸宁学院人文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外国文学教学相长学会
The Land They Lived on: Reading The Bluest Eye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三层论述 逐层递进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学会分享
ThePatriarchalSocietyofChinatowninEataBowlofTea
ContrapuntalReadingofJaneEyreandWildSargassoSea
教学相长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