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信用制度在企业中的影响

2009-07-23

会计之友 2009年30期
关键词:企业信用市场经济

李 勇

【摘要】重建社会信用不仅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还是当前保证国家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集团化公司信用制度的构建首先是宣传信用理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标准;其次是完善制度维护并规范信用关系,增强经济主体的信用约束;最后是加强市场主体自身1'~7fl制度建设。因此,建立健全企业的信用管理支持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企业信用;信用缺失;市场经济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有企业的管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企业面临着较高的信用风险。由此造成的后果是:生产经营举步维艰,现金流几乎停滞,贷款持续增长,企业效益逐年下滑。这些问题表明,信用管理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

一、加强信用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关于信用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人们一般从如下角度进行分析。信用一词最早属于道德伦理范畴,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双方行为的一种规范。要求当事人自觉遵守承诺、履行义务的道德准则,是一个人本身所固有的品行。而法律意义上的信用是关于经济信赖的社会评价,是民事主体所具有的诚实守信能力和经济履约能力在社会上获得相应的信赖和评价。信用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还是一个法律问题。近代以来,以“诚信”为基本要求的儒家道德受到过大的摧残和冲击。改革开放有两次很大的信用危机,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三角债,发生在企业之间;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末的银行不良资产,发生在企业和银行之间。这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中是没有发生过的。改革开放中,人们的信仰出现危机,过分追逐经济利益,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导致诚信观念和诚信道德同样处在危机当中,以致造成现今的状况。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企业作为信用主体参与市场活动,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部分企业经营者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以假冒伪劣产品欺骗消费者。民间也流传着“无商不奸、无奸不商”的俗语。似乎经商就一定要奸猾。否则就不能赚钱。据权威机构的研究和统计,目前我国由于失信问题给国民经济带来的损失每年高达5855亿元人民币,信用危机已直接影响到经济的运行。实践证明,从道德方面显然无法解决信用危机给整个国民经济造成的阻碍。为保证信用体系和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有必要把信用作为一种法制要求和一种外在的强制力表现出来,使其具备一定的法律含义。从经济视角即我国目前信用缺失的严重性和阻碍我国市场化健康发展的方面,或者从西方经济学重视市场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互动的思想,阐释诚实、信用、创新等道德是市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社会文化因素等等方面,强调信用建设。确实都是重要的。但笔者认为它们不是全部。除了上述理由外,还应该研究人性方面的原因。因为人是信用活动的主体,人性本身的一些局限性或优势直接影响到人们的信用行为。讲究信用,善化心灵,和睦人群。不只是一种社会的秩序需要。更是人远离动物的野蛮性、提升人性的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中国当前信用制度的状况分析

(一)当前企业随社会信用制度缺失的主要表现

随着人口的增长、交往的扩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组合社会成员的形式由乡村变成城市,全球性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开放社会或大社会也随之形成。在大社会中。人们不再生活在过去的家族、小圈子中,更多的人离开乡村到城市中去生活,人们可以在一个较大的环境中活动,成千上万的人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里,不可能彼此熟悉,也不可能让一个人把整个城市成千上万人的信息都掌握得一清二楚。与此同时。人们在城市生活的目的已不再是为了团结起来服务于集体的共同目标,而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更好的生活环境,是为了进一步和他人合作、分工和交易。于是“陌生人”越来越多,“熟人社会”也因此而瓦解。我国虽然建立了市场经济制度,但是与之相伴的市场经济的信用交易制度还未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信用意识还未建立,因此造成信用制度、信用观念缺乏,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集团化、规模化企业之间的拖欠有增无减。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的现象俗称“三角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爆发以后,虽屡经治理,却从未根除,而且蔓延扩大,愈演愈烈。其原因是企业用此种方式获得的负债资金,既无需支付资金成本(本息),又不受契约、合同的法律约束。这种负债不是正常的商业信用,因为它具有“非契约”性质。债权人一方是被动地甚至是被迫将自己的流动资金被债务人一方占用,导致债权企业不得不加大业务费用。好企业也会被这种不讲理的负债行为拖垮。据统计,目前我国有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深受“三角债”困扰,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多达上万亿元,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干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2企业对银行履行还债义务不及时。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状况恶化在银行与企业的关系中表现极为突出。一些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未改制的亏损或劣势企业也挖空心思悬空金融债权;个别生产经营正常的大中型企业则通过多头开户,资金不入账等方法不履行还款协议,这些都造成银行不良资产的继续增加。

3现阶段某些地方政府信用也面临严重的危机。一些地方政府不恰当地介入经济活动,自己给自己担保,最后说不管就不管;政府项目批了,但资金迟迟不按合同约定投入。而是钓银行或者外来投资者的钱;一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时热情周到,开出许多优惠条件,但等投资者资金到位后,却不兑现承诺,政府政策没有连续性,说变就变,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对整个社会信用的负面影响极大。

(二)信用缺失的危害性

我国目前存在的信用秩序混乱现象,不仅直接危害债权人的利益,而且危害着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1企业方面来看,信用秩序混乱使企业资金运行梗阻。企业由于大量资金被应收账款占用,即使为了维持简单再生产,也必须借入更多的资金,这样就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减少了利润。一些企业甚至被“三角债”拖垮,而且,信用秩序的破坏几乎累及所有企业,形成债务链,造成资金沉淀和资金周转速度減慢。据工商银行对4万户工业企业的统计,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天数1995年为267天,到1999年6月已延长到384天,比1995年增长44%,严重降低了企业的资金运行效率。

2从银行方面来看,信用秩序混乱时银行不良债权大量增加,效益不断下降是产生金融风险的重要根源。银行是效益中介,信用是银行业生存的基础,银行的负债主要是公众储蓄和企事业单位存款,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银行对其债权人必须承担和履行绝对的责任,这一头是硬的;而银行对其债务人发生的大量违约、违信行为却无能为力,这一头是软的。一头硬

一头软,银行作为效益中介难以为继。

3从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来看,信用秩序混乱导致企业之间、银企之间充斥互不信任、互相怀疑的心态,正常的信用观念遭到破坏。甚至迫使市场、企业、银行不得不排斥信用,拒绝信用。如为防止拖欠,一些企业要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收钱,不发货;有的企业采取以交易货,实物抹帐的交易方式,减少了交易机会。加大了交易成本。银行为防范风险、保证债权权益,只能对贷款、对各种信用工具的使用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在向客户开局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等信用工具时,要求客户提高保证金比例。

4从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来看,信用秩序混乱,直接影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信守契约、清偿到期债务,对一个企业来说是最起码的要求,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入场券。如果企业可以对履约清偿到期债务不负责任,不打算或不能履行信用承诺可以悠然自得,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各种保护,并且经常得到保护、受到照顾,企业就不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认真转化经营机制,现代企业制度将无从谈起,国有企业改革也难以步入正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信用原则、契约精神和相应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放弃诚实守信的信用原则,就等于放弃改革自身。从这个意义上讲,信用的缺失是未来企业做大做强最大的危险。

(三)企业信用缺失的根源分析

形成我国企业目前信用秩序混乱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总的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原因。由于特殊的历史进程。我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相适应的契约关系、信用关系和法律制度在我国没有充分发育。而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经济主体的往来主要由政府这只“有形之手”调节,无所谓信用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市场逐步成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主要手段,但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制度的建设明显滞后于改革的进程,由此出现企业信用约束的真空。致使企业信用问题凸现出来,以至拖欠和赖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

2运行原因。从建国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供给不足,呈现短缺经济的特征。企业和地方政府普遍存在重产量、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的倾向,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由此造成的问题由于长期的物资短缺在相当程度上被掩盖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复建设的后果逐步显现出来,企业增加了,大部分商品出现过剩,企业库存大量积压,下岗失业人数迅速增加。很多企业出现亏损,资金周转日益困难缺乏、甚至丧失了清偿能力。

3体制原因。信用问题大量发生在国有企业之间和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之间,是有体制原因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都不会出现普遍的债务清偿困难问题。这一问题是经济转轨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一方面经济中借贷行开始大量发生;另一方面作为贷款主体的国有企业又没有成为产权明晰、权责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它们不担心到期不能清偿债务会导致破产。而且由于责任不明确,很多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认为。企业是国家的企业。银行是国家的银行,所有者或出资人都是国家,不存在谁欠谁的问题,这是导致企业欠债不还的重要原因。

三、建立我国集团化公司信用制度的对策及建议

合作是与信用联系在一起的,信用(信任)是建立和维护合作的前提与基础,合作是促进和增强信任的方法与途径。未来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在合作社会中。信用成为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传统资源具有同等地位的一种新的社会资源。对信用资源的社会开发与利用,关系到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因此。建立个人的公共信息收集与发布机制,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如今的现实社会里,这种个人的公共信息必须由专门的组织来收集和发布。有了这套机制。我可能不认识你,但却可以查到你曾经的所作所为,从而对你的个人信用做出评估。有的人非常怀念农耕社会,原因之一就是那时的人守信,对当前的过渡期,人们却抱怨不已。是不是过渡时期人们天生不守信呢?当然不是,真正的原因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全建立起适应社会需要的、收集并公布个人公共信息的制度。

(一)宣传信用理念。加强产权制度建设。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大集团、大企业的道德标准

产权制度建设要遵循两条原则,其一是有效性,其二是经济性。有效性要求产权制度必须被社会中大多数成员所接受和遵从;经济性则是指产权制度建设带来的收益必须大于制定及维护它的成本。这两个原则决定了市场化过程中产权制度建设必然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所要求的产权制度之所以花了几百年的时间才建立起来,其根本原因在于产权制度建设的长期性、缓慢性。产权制度建设是一个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博弈的动态过程。产权制度建设的渐进性决定了社会信用形成的长期性,不能奢望社会信用在一夜之闻就能建立起来,就像不能奢望产权制度在一夜之间就建立起来一样。社会信用替代不了产权制度。没有产权制度作保障的社会信用是容易被侵蚀的。当我们感觉到社会信用缺乏的时候,实际往往意味着产权制度的缺乏。如果企业的造假、逃税、不守信用等现象得不到法律的惩罚和威慑,怎能保证信用评级结果的公正性呢?如果信用评级的结果失真,扭曲和虚假的信息的广泛传播必然导致市场秩序更加混乱不堪,企业“寻租”现象更加严重,信用必将陷入更大的危机之中。真理和谬误往往只有一步之遥,笔者并不反对建立一个客观公正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只是在此强调,仅仅通过建立“信用理念系统”、“信用评价系统”,解决不了违法犯罪问题,也解决不了由于制度缺陷导致的信用危机和秩序混乱。只有当一个企业建立起稳固的现代化制度以后,信用评价系统才会有效地发挥作用。美国近期爆发的一系列公司丑闻说明,不管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有多高,仅靠个人自律是难以保证社会信用不出问题的,即使在一个把守信用当作个人习惯的社会中,产权制度依然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没有产权制度作保障的社会信用是完全靠不住的。

(二)加强市场主体自身信用责任

1理顺企业职能,完善企业信用制度。企业是有序市场经济的维护者,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信用建设并在此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一是根据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内控机制和财政审计、社会监督机制,使企业的会计核算合法、透明,准确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及资产、负债盈亏情况;二是进一步明晰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资产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产权,规定各类资产的评估标准和办法,以便公平、

准确地评估国家、企业和个人的资产净值,为经济信用活动提供真实资信。并通过对信用的界定、对信用双方的制约。增强企业的信用法制观念。因此信用制度与信用体系建设应当首先从企业做起。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企业是市场经济信用活动的重要主体,企业的信用素质提高了,全社会的信用秩序就会根本好转。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信用高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因为它可以依靠自己良好的信用从银行、供应商、客户以及消费者那里获得融资支持、结算方便和消费依赖,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拓宽市场份额,取得丰硕的效益。因此,企业在建立现代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尽快健全信用管理制度。一是自身信用风险控制制度。包括财务核算制度、银行贷款管理制度、应付账款管理制度等;二是客户信用风险控制制度,包括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等。通过以上制度的建立,提高企业信用的自我约束能力和防范、规避信用风险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间的信用危机,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三)建立社会化的信用管理支持体系

信用体系的核心是独立于市场交易之外的第三者,它通过对各种信用记录的收集与分析评价后为客户提供信用信息与服务,它是帮助客户判断和控制风险的社会化信息保障系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信用服务将是一项朝阳产业,政府应统筹规划发展我国信用产业的框架和步骤,明确政府在推进这项工作中的作用和职能。当前应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通过规范企业自身行为来改善现有的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以对法律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对受托单位的资产评估和账务核算的审计,提出公平、真实、准确的资产评估报告和会计审计报告;二是在现有资信评级公司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和发展若干个具有权威性的资信评级机构,按照全国统一规范的评级内容和标准,对受托单位的信用等级进行认真评定,确定真实、公正、可信的信用级别;三是普遍建立企业的资信管理网络体系。构建一个社会共享、公正、真实的企业资讯网络,为这些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提供可靠的资信证明,以保证经济活动在良好的信用秩序下进行。

信用问题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时至今日,信用问题之所以又成为人们关注之焦点,皆因信用制度的建设状况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尽管我们已发现问题,并在努力解决问题,然而建设集团化公司信用制度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同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建立和完善一样,需要我们为之奋斗。为了尽早建立适应我国集团化企业的信用制度,规范信息传递机制,完善信用监督和惩罚职能。我们必须加快建设诚信社会、诚信企业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让整个社会沐浴在诚信的灿烂阳光中。

猜你喜欢

企业信用市场经济
扬州市稳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企业信用修复
泰州市推行企业信用修复全链条服务模式
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涉军”企业信用评价扩大试点工作即将启动
影响企业信用政策制定的因素分析
“涉军”企业信用评论扩大试点工作即将启动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