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学校特色化的内涵、本质和特点
2009-07-23张进
张 进
摘 要: 学校特色化是指学校从标准化向个性化的发展过程。优质和独特是特色化的本质。特色化的过程是整体的、稳定的和文化的生成过程。学校特色化具有动态性、整体性、生成性、文化性、稳定性等特征。
关键词: 学校特色化 内涵 本质 特点
学校的特色发展是当代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一大追求,学校特色化是这种追求的动态实现过程。在学校特色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出现了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等概念的并用或混淆,导致了认识和实践中的很多误区,甚至是争论不休。因此,弄清学校特色化的内涵与本质,以及它和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等概念的内在联系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前提。
所谓学校特色,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个性风貌[1],它具有单一性、局部性、发展性和初级性等特点。而特色学校,则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的独特、优质、稳定的办学风格与优秀的办学成果的学校[2],特色学校是学校特色成熟的标志。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虽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同时存在着内在的连续性,我们把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内在连续的发展过程称作学校特色化。
一、学校特色化的内涵
学校特色化是指学校由大众化、标准化、制度化和同一化的办学模式发展成为具有自己的特点、内涵和个性的独特办学风格,并取得优质教育成果的成长过程。从普通的大众化、标准化学校到学校特色再到特色学校和优质学校不仅是一个表现形态的变化,而且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过程,是一个由局部向整体升华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校特色化。特色化既是一种动态过程、手段,又是学校发展的追求、目标。
首先,学校特色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从学校自己的传统和条件出发,充分挖掘校本资源,找寻优势突破口,形成特色点,再从特色点渗透扩展,最后成熟为整体的、稳定的、优质的特色学校的过程。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没有完成的终结点,只有不断追求更完美的目标。
其次,学校特色化又是学校发展追求的目标。这可以解释为特色化了的学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特色学校。当然,特色学校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目标,它不可能是终极的,因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再次,学校特色化是一种自主内涵式的发展,是一个创造性的、充满文化渗透性的提高。在学校特色化过程中,学校改变和选择不了自己的传统、内外环境;学校特色化不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它更强调对学校文化内涵的关注,是学校的自主发展。那种希望通过制定并执行一套特色学校的标准来刻意创造或发展特色学校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学校特色化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过程,“学校特色”、“有特色的学校”、“特色学校”、“名牌学校”是学校特色化的不同层次,实现层次之间跃迁的关键是学校特色的逐步拓展、不断细化、长期积累和广泛辐射。
二、学校特色化的本质
古人云:“事物之独胜处曰特色。”所以,学校特色化的本质有两点:一是“独”,二是“胜”。即学校特色化既是独特的,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学校的行为和表现,有积极进取的个性表现,同时又是优秀的、突出的和领先的。没有突出的贡献,没有优秀的成果,只有个性是无所谓特色化的。
(一)学校特色化的本质是个性化。首先,从学校特色化的起源看。学校特色化起源于二十世纪中叶,由于人类进入“后工业时代”即“信息化时代”,伴随知识以几何级数的激增,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传统的掌握“标准的”、“普遍的”和“价值中立的”知识的人才,受到了质疑,社会欢迎的是个性各异、富有人格独立性和创新性的人才,而独立性、创造性归根到底就是个性的张扬,创造性总是寓于独特的个体之中,这种个体的基本品质就是要具有个性[3]。学校特色化就是要在办学方面有自己的思路,有自己的理念,有独特的举措,为全校师生所认同,形成传统。学校只有办出特色,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特色化源自于社会对个性化人才的需要,学校特色化的目的就是培养个性各异的人才。
其次,从学校特色化的发展来看。学校特色化是一种在寻求服从于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竭力创造出富有个性特征的办学风格的过程,它追求的是独特性,关注的是学校文化内涵的自主发展。这种独特的自主发展,是在继承、吸收和内化一切优良的学校文化传统、遵循办学规律,从本校和本地的实际出发,顺应社会发展的办学要求,逐步创造独特的办学理念、办学策略、方法和办学内容的过程,并由此凝聚而成的一种他人无法“形似且神似”仿效的整体的独特办学风格和精神风貌,一种“学之不像,移之不活,夺之不走”的整体风貌。所以,学校特色化的过程,就是学校个性化的形成过程,学校特色化的最终归宿就是拥有自己的、独到的、特殊的风格和优质的个性,且这种个性化的特点显露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别人只可以模仿,但永远无法真正复制。因为每个特色化的学校都深深地打上了学校的传统和长期教育教学所沉淀的精神文化的烙印,并留下了社区环境、社会要求等痕迹。
所以,不论学校是追求自身的独特个性与风格,还是由此而培养个性各异的“产品”——学生,结果都表现为张扬个性,崇尚主体。学校特色化就是学校的个性化。尊重并高扬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是特色教育的精神内核[4]。
(二)学校特色化的目标是优质化。特色学校是个性化的学校,但却有统一性,统一于学校的根本任务。学校特色化的目的,不是为了特色而特色,而是为了更好地育人。追求卓越,创办优质,始终是学校特色化的题中之义,并且是一切学校追求的永恒主题。
学校特色化要有先进的理念作为支撑,要有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要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先进理论作为特色建设的理论基础。没有理论指导的办学特色是肤浅的和短暂的,任何急功近利的办学特色都是经不住考验的。同时,学校特色化应该是科学的,办学符合教育方针、教育规律和教育实际,顺应社会的教育发展趋势。学校特色不论怎么“特”,都不能违背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办学思想不论怎么“新”,都不能脱离学校和教育的实际;方式、方法不论怎么“异”,都要符合客观要求。因此,学校的特色化必须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和长期的实践探索,不能一哄而起,草率运作,学校特色化要追求的是卓越,而不是标新立异。
学校特色化的根本价值取向是优质的育人效果。提高学生素质,追求育人绩效是学校特色化的方向,是特色化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特色化不能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用时髦的活动或技巧代替特色。只有把育人绩效作为特色化的根本目的,特色才能被认可,学校才有市场,教育才有生命力。特色学校的最大价值在于为社会培养了大批
人才,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获得了社会的认可,所以,特色学校多是优质学校。
三、学校特色化的特征
学校特色化是创建特色、发展优质的过程,相对于学校的常规存在而言,是一个动态的、整体的创新过程,其中始终充满着对学校文化内涵的高度关注。所以学校特色化的发展不同于学校的常规发展,除了其独特性和优质性的本质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定性。
(一)动态性。学校特色化是一个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如果个性和特色没有发展,就不会有特色化,学校特色如果只在初始阶段的低水平状态下徘徊,就只能叫做个性,而不能称为特色化。因为特色化不仅要独特,而且要优质发展。因此,学校特色化是不断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的动态发展过程。
(二)整体性。学校特色化是一个整体的推进过程,既有“特色”在量的方面的显现,更有“特色”在质的方面所引起的变化。也就是说,特色化不仅无时无处不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等各个领域,而且是学校所有管理者、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共同追求的目标、理念和自觉行动。它体现为人员参与的广泛性、各领域之间的协调性和各层次、内容的一致性[5]。
(三)生成性。学校特色化是一个不断地利用学校已有的条件与资源而产生新文化、新策略、新方法和新环境的过程。这就要求不仅要挖掘学校已有的传统,而且要结合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对其进行整合、加工,没有新内容的个性,就不能称之为特色化,特色不仅要有个性与传统,更要有出色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的时代特征。
(四)文化性。学校特色化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形式、模式和行为表现,但其内涵是文化的,精神的。学校特色化首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特色创建才是真正的特色化,没有精神内核,没有“中枢”,特色是缺乏活力的,甚至是短命的。其次,学校特色化的主体部分是学校文化,是学校传统和时代有机结合而蕴育出的学校精神,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学校的特色行为和形式才能充满活力,才会丰富多彩。
(五)稳定性。是指办学的个性和成果长期地显示、保持和发展,并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成为学校的性格,具有较深的社会影响;而不是随心所欲,朝是夕非的短时间轰轰烈烈,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学校特色化标志着教育个性的定型和成熟,其特有的文化积淀已经内化成所有人共有的一种可以长期保持的认知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校特色化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学校自主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先弄清楚特色化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点,才能使发展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参考文献:
[1]郭继东.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的辨析[J].中小学管理,2000,(11):7.
[2]顾颉.试论办学特色与特色学校的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1996,(2):51.
[3]张鹏程.教育个性化与校本课程开发[J].当代教育科学,2003,(18):26.
[4]张华.“特色教育”本质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3):17.
[5]王晓东.浅谈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J].辽宁教育,200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