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着高远,放飞想象的翅膀

2009-07-23朱丽娟

文教资料 2009年15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想象力培养

朱丽娟

摘 要: 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本文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想象情境,巧用“艺术空间”,大胆假设推断,借助绘画旋律,以及仿写、扩写、改写等方法来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思维的空间,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想象力 培养

所谓想象,简言之就是由实际存在的事物创造出新的形象或意境的过程。黑格尔曾说过:“对于艺术家来说,如果说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是文学的翅膀,运用想象,学生能在理解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在更高更远的文学思想深处领略语文的魅力。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语文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想象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想象是创新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想象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感受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主动积极地去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必要性

康德说:“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张大的创造力量。”想象是创造的重要条件,正是有了“人能否长上翅膀,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的想象,人类才有了遨游天空的现实。可见,想象能弥补生活的缺陷,丰富生活的内涵,激活沉睡的思维,创造出形象生动的第二自然。它对语文学习的作用尤其重要,它可以使学生根据教材的描写,教师的讲述,打破个人已有经验的狭小圈子,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零碎的知识联系起来,经过大脑整理加工,构成一个完整的新形象。文学离不开想象,阅读需要想象,写作需要想象,作文创新更需要想象,语文的魅力在于想象。回味无穷的诗歌,有趣的小说、戏剧,令人遐想的科普读物,精彩的评论小品等无不诱人想象,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有着培育学生想象力的独特优势。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目标的体现者,学生的心灵世界蕴藏着巨大的想象创新潜能,他们的想象力可以有意识地被唤起,可以从多方面培养。所以在教学中将想象力的培养落实在实处,是每个教师应仔细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条件

1.营造开放、亲和、合作、民主的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应创设一个自由思维的空间,在课堂上营造开放、亲和、合作、民主的教学环境。语文课本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应呵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质疑和标新立异的观点,给学生以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自由思考、发散思维,切忌对提问或答题离奇甚至错误的学生打击、讽刺、挖苦,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智商、情商共融,让学生在愉悦、合作的教学氛围中消除因心理等原因导致的学习的焦虑、自卑与紧张,带着高涨而激动的情绪学习,从而自觉自愿地步入思维的王国,进而大胆地求新索异,主动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在文学的蓝天翱翔。

2.培养学生的求新、求异思维。

萧伯纳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流,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互相交流,得到的却是更加丰富的思想。”学生多数都具有从众心理,习惯于依附课本和老师的讲解,缺少自我意识,大大抑制了联想和想象思维。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要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变故易常,调动他们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从不同角度去拓展足够的思维空间,从而对被认为已成定论的事物中获取更多的新结论。它突出的是思维的开放性、多样性和灵活性,强调的是围绕同一个问题,从同一端点出发,寻求角度迥异的途径,沿着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思考,探求为数众多的答案,不强求答案的统一。“尽信书,不如无书”,针对某一观点、思想,改变原来平常的思维角度,从对立面提出相反的、类似与之矛盾的新见解,只要能自圆其说、合乎常理便应得到认可,这是求异性联想和想象思维的重要表现。它强调的是批判、挑剔和质疑的思维品质,不轻信现成结论,不迷信老师和权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从反面去提出质疑,这是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思维的又一重要手段。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想象力的途径

1.创设情境,触动想象。

创设情境,触动想象是指在教学时或设置相关问题引发思考,或用音乐、图像营造一种氛围,或用实物点缀一种情调,为学生创设一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以此触动学生想象思维。鲁迅先生《纪念刘和珍君》中讲到这些爱国青年学生遇害的情景时写道:“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攒射”意为“集中射击”,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当整排的机枪向几个学生集中射击时是怎样的一种场景,而这几个女学生毅然抗议不退缩是怎样的一种义勇,通过这种情景“再现”式的想象,学生以与自身的比较更能钦佩当刘和珍那些青年学生面对执政府警察机枪“攒射”时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与血气。又如学习梭罗的《瓦尔登湖》时可以展示一些瓦尔登湖宁静安详的画面,触动学生的实景感受,从而能读懂作者那远离尘世污浊,保持纯净如水的可贵心灵。再如《故都的秋》里有这样一段描写“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如果只是读和说,还不能尽味这优美文字背后的意蕴,我们应该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想象。为此可设置几个问题进行引导,如:你有在秋天的某个早晨看到过类似的情景吗?当作者看到、踩到落蕊时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学生通过想象,会在脑海中浮现类似这样的画面:一个清秋的早晨,丝丝阳光照进作者的小屋,起床后,作者推开小屋的房门,惊喜地发现老槐树的落蕊铺了满满的一地,仿佛昨夜突然下了一场大雪,作者怀着一颗欣喜的童心,伸脚踏了几下,却没有踩雪时“咯吱,咯吱”的声音,他好奇地捧起一撮嗅一嗅,没有气味,但有一股雪的清爽之感……“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秋天的清冷萧瑟顿时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象,学生贴近了作者,对郁达夫的一丝落寞有了心理共鸣,感受到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

2.巧用“艺术空白”,激活想象。

巧用“艺术空白”,激活想象是指在教学中相机借助课文中的“艺术空白”如省略号或含蓄的结尾等,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合理展开想象,根据课文前后情境补充省略号内容或续结尾。如让学生揣摩猜想《边城》中翠翠对爷爷说的“爷爷你真是个……”以及《红楼梦》中林黛玉临死时说的“宝玉,你好……”等话中省略号所蕴含的丰富的潜台词。利用小说《祝福》中“那是,……实在,我说不清……”的省略号,让学生充分想象,品味其中蕴含的意义,从而体会人物的思想、境遇。有的小说戏剧结尾含蓄,言虽尽却意未止,恰当使用,拟出想象命题,可使学生活跃的思维缘文驰想,如为《项链》《边城》再续结局等。学生们在体味“艺术空白”时,兴趣浓厚,思绪辐射,想象的翅膀在“无边的艺术天堂”中自由放飞,语文课的思想性、文化性、趣味性也就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了。

3、大胆假设,诱使想象。

大胆假设,诱使想象指借助课文情节或人物性格假设情景,诱发促使学生以此展开想象。契诃夫说过:“你有细腻的推想能力或者假想本事,这才是真正的才能。”教授小说、戏剧时,根据情节设计一系列能拓宽学生思路、让学生自由假想的情节是非常有用的。如:陈奂生在火车站假如没有碰到县委书记其结果会怎么样?如果玛蒂尔德没有借到项链会怎样?丢失项链是件偶然的事,如果玛蒂尔德没有丢失项链,她的命运将如何?假定侍萍面对朝思暮想的儿子周萍,抑制不住汹涌的感情波涛,脱口喊出:“你是萍…萍儿”时场面会怎样?欧也妮如果没有在财产转让书上签字,请想象葛朗台会怎样……以上设计的这些假设,刺激了学生猎奇求新的心态,激起了他们的想象欲望。学生们对假定情境中的人物进行了许多大胆有趣的想象。如对《雷雨》的场面:有的说周萍发疯似地冲出了周馆;有的说周朴园目光呆滞,倒在了椅子上;有的说周萍骂侍萍下贱,侍萍气极,神情恍惚,倒地……对葛朗台的举动:生甲推想他会气极而疯;生乙认为他会杀了自己的女儿;生丙预言他会让查理回来带走欧也妮,条件是欧也妮签字;生丁甚至猜想他会把查理当作人质胁迫欧也妮签字,等等。品评学生的想象,与文本对照比较,这种既大胆又合理的想象,更有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理解有趣的命题给了学生运用想象力的很好的契机,给了学生自由驰骋思想的广阔天地,学生思维激活了,不断假设情景驰想,如此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升华了作品的主题。

4.借助载体,激发想象。

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收听音乐、观看荧屏图像、品味一词一诗、感悟一画多画内涵等,借助这些载体,鼓励学生奇思异想,甚至“胡思乱想”,让学生进行辐射状思维。白居易的唐诗《琵琶行》里有著名的描绘琵琶曲的诗句,而如何让学生从字面的诗句中体会到琵琶女弹奏的时而柔婉时而铿锵的乐曲,从而能明白白居易确切精湛的诗歌表达艺术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静听琵琶曲《十面埋伏》,用语言表达听后的感受,用文字描绘听曲想象到的情境与画面,学生之间交流评价。之后再反向想象,从《琵琶行》中的诗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所描绘的情境去想象感受琵琶女弹奏的乐曲的韵律变化,借助载体,触动想象,搭起抽象乐律和形象体会之间的桥梁,学生会发自内心地叹服白居易这段名篇的非凡之处。相似的途径,如让学生听古筝弹奏的音乐《春江花月夜》,然后缘曲驰想,进行片段景物描写。再如以“万绿丛中一点红”为题,让学生发散思维,构思一幅独特画面。学生思维活跃,笔下有绿地红花、田野飘动的红领巾;青山红日、蓝天下的红旗;海上日出……真可谓“一树梅花万首诗”。

5.仿写、扩写、改写,训练想象。

譬如让学生用“雨天”、“读书”、“孤灯”三个词语充分想象,写一段有文采、意境完整的话;让学生改写或扩写小说、剧本中的情节或环境;让学生写荷花淀里的祥林嫂、当代的别里科夫、中国的葛朗台,等等。学生对此类作文很有兴趣。如一学生改写《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学生的希腊文落下了一大截,当局终于贴出告示:‘聘请雅可洛夫教授希腊文。欢迎会上,我们掌声雷动,礼堂的门‘吱呀被推开,一个猥琐的身影,接着是雨靴,是长衫,是竖起的衣领,紧捂的耳朵,还有雨伞……人们的嘴张得跟希腊文教师的眼镜一样圆。全场哑然……”一篇篇文章洋溢着学生创新思维的激情,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充分释放,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写作的热情,他们在写作中思想大胆驰骋不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有学生写话题作文“冷与热”时,把“冷”“热”想象成两个对立的人,构思了“冷”“热”先前争斗,导致田地干旱,百姓流离失所,后来二人握手言和,于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样一个故事。新颖的构思,深刻的立意,生动的描述,赢得了全班同学的赞赏。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诗人写诗是如此,学生学习语文是如此,人们认识世界、建设生活也是如此,而由内到外,由外入内,想象是其中重要的链接。

社会需要创造性人才,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语文的魅力在于想象。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思维的沃土和主阵地,教师应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努力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应大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放飞其想象的翅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民族进步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才能绽放出充满生命活力的绚烂之花,才能放射出具有创新特质的璀璨光芒。

参考文献:

[1]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余柏民.心理学教程[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

[3]胡文静.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策略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5).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想象力培养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