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名定结构中“的”字隐现对英语名词所有格(’s)使用的影响
2009-07-23商叙明
摘 要: 本文讨论了汉语“名1+名2”名定结构中“的”字的隐现规律及其对名定结构所造成的语义、语法和语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英语中对等的定中结构所有格(s)使用的规律。
关键词: 名定结构 “的”字隐现 所有格(s) 影响
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中“的”字隐现与英语定中结构中所有格定语的使用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一般情况下,汉语中有“的”字的名定结构对应的是英语的名词所有格定语(即名词定语后面必须加s),而汉语中无“的”字的名定结构对应的是英语中的名词定语。可是在很多情况下,它们之间有时出现不对应的地方,这就给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参考汉语界研究的成就,从讨论汉语“名1+名2”名定结构中“的”字的隐现规律及其对名定结构所造成的语义、语法和语用的差异入手,进而探讨英语中对等的定中结构所有格(s)使用的规律。
1.“的”字隐现及其对整个偏正结构的影响
关于“的”字的隐现规律,徐阳春先生[1]在《修辞学习》2003年第2期发表的《“的”字隐现的制约因素》一文中提出了“的”字隐现的三种理论:板块原则、凸显原则和韵律原则。
板块原则把偏正结构分为板块和非板块两类,并且认为:作为板块使用时不能出现“的”,如“苏州园林”“台湾问题”;作为非板块用时要出现“的”,如“李平的儿子”“张山的老婆”。其中板块可以分为:固定板块、可拆板块和临时板块三类。固定板块内不能加“的”或加了“的”以后意思就完全变了,如“苏州园林”与“苏州的园林”意思完全不一样;可拆板块加了“的”以后意思基本一致,但是凸显了偏项,如“改革方案”与“改革的方案”;临时板块是为了与其它板块或非板块构成更大的结构时临时隐去了“的”,如“李平儿子的书费”中的“李平儿子”就是临时板块,由此看来临时板块是在不改变原来的短语语义情况下由非板块转化而来的。
笔者认为,板块原则对于研究“的”字的隐现规律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板块学说基本界定了“的”何种情况下可以出现,何种情况下不能出现,同时还探究了“的”的隐现对整个名词定语语义的影响。
接下来要考察的是“的”字的隐现对名定结构短语所造成的语义、语法和语用有何影响。结合板块原则,笔者逐一分析。
固定板块。固定板块加了“的”以后其语义完全变了,如“法国梧桐”是一个固定板块,但是加了“的”以后就变成了“法国的梧桐”,前者是指一类事物,即一种树种,而后者是指生长在法国的梧桐。定语“法国”一词在前者中是表属性,而在后者中是表领属。因此固定板块不能加“的”。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固定板块没有相对应的非板块,如“高峰会议”和“知识经济”,因而更不能加“的”。
可拆板块。上文说过,从定语的性质来说,这种短语在加“的”以后没有变化,仍然是表示中心语属性的描写性定语;意义也没有变化,“猪肉的价格”就是“猪肉价格”,“巧克力的饮料”就是“巧克力饮料”。但是在语用特点方面,加了“的”的上述短语传递信息的重心从中心语移向定语,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增加了强调的意味[2]。这样看来,可拆板块加了“的”以后凸显了偏项,但是语义基本上一致。
临时板块。它是在具体的语境下由非板块转化而来的,因而加了“的”以后语义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他的儿子”与“他儿子的日记”中的“他的儿子”与“他儿子”之间没有语义区别,只是有语用的区别,即“他儿子”不能独立成词。这样看来,临时板块的使用是为了使偏正结构意义更明确、韵律更和谐。
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注意的是,有些具有隐喻创造性的“名1+名2”定中结构[3][4],这种结构加了“的”以后就变成了普通定中结构,短语的语义缩小,如“水蛇腰”既可以指水蛇这种动物的腰,又可以指很细的腰,如“她拥有一个水蛇腰”;但是“水蛇的腰”只能水蛇这种动物的腰了。又如,“金鱼眼睛”既可以是实指,即指金鱼这种动物的眼睛,又可以是像金鱼眼睛的人的眼睛,如“她有一双漂亮的金鱼眼睛”;而“金鱼的眼睛”只能指金鱼这种动物的眼睛。这样看来,具有隐喻创造性的“名1+名2”定中结构加了“的”以后由于语义范围缩小而导致语用范围也大大缩小了。
2.汉语“的”字隐现规律对英语所有格(s)使用的影响
根据Dgoulas Biber等人[5]的语料研究结果,所有格(s)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关系为专指和分类指称两种所有格,尽管这两者所表达的意义有所不同,但是这两种所有格在英语中都以(s)为标志。以下根据上面的板块分析来英语中的所有格与汉语中的“的”字有怎样的对应关系。
固定板块。固定板块由于加了“的”字以后意思就完全变了,因此在英语中是不能用所有格(s)的,如“苏州园林”、“台湾问题”,它们的英语说法分别是“Su Zhou Garden”和“Taiwan Question”,名词定语后面都不能加s,而且英语中也不存在这种所有格;没有相对应的非板块的固定板块就更不能加了s了,如“知识经济”的英语说法是“knowledge economy”。
可拆板块。先看一般的可拆板块,如“改革方案”和“玻璃杯”,其英文说法分别是reform plan和glass cup,尽管汉语中可以说成“改革的方案”、“玻璃的杯子”,但是在英语中是不能加“s”的,因为很明显这里的定语表示属性或质地。
临时板块。它是由非板块由转变而来的,是领属性的定语结构,所以不论汉语名定结构中有无“的”字,在英语中都得加所有格(s),如“李平的父亲”和“李平父亲是一位医生”的英语说法是“Li Pings father”和“Li Pings father is a doctor.”即不论是“李平的父亲”,还是“李平父亲”,都是Li Pings father.
对于有些具有隐喻创造性的“名1+名2”定中结构,没有“的”字的有隐喻涵义,与有“的”字结构的相比,其语义范围更广。此类结构在翻译成英语时能否用所有格要看具体的语境。如果是名词定语是表属性的话,就不能用所有格(s)了,因为此时已经隐喻化了;如果是表领属的话,就得用所有格。请看下面三个例子:“她有诗人的气质”,“她有诗人气质”和“诗人的气质很好”。这三个句子的英语说法分别是“She has a poet temperament.” “She has a poet temperament.”和“The poets temperament is very good.”因此大部分具有隐喻含义的“名1+名2”定中结构翻译成英语都不能用所有格。
3.结语
综上所述,汉语中“的”字跟英语中的所有格(s)有以下的对应或不对应关系:固定板块与英语中的名词定语对应,可拆板块也与英语中的名词定语对应,临时板块与英语中的名词所有格(s)格定语对应,具有隐喻创造性的名词定语视具体的语境而定,非板块在英语中必须用所有格。
参考文献:
[1]徐阳春.“的”字隐现的制约因素的[J].修辞学习,2003,(2):33-34.
[2]樊洁.“的”的隐现对名词定语的影响[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44-46.
[3]李绍群.“名1+(的)+名2”定中结构隐喻的创造性及运作机制[J].学术交流,2007,(10):134-136.
[4]汉语定中结构的认知隐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
[5]Douglas Biber,et al.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基金项目:本文为作者商叙明主持的在研课题江西省2009年度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YY0910)“汉语N1+N2定中结构与英语名定结构对比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