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经济发展基本框架构建

2009-07-22林维柏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16期
关键词:循环经济区域经济

林维柏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循环经济崭新模式克服当前愈来愈严峻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瓶颈,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抉择。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株洲市经济发展为例,进一步提出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及“3+1”发展模式,为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探索可行路径,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 发展框架 循环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推行的区际倾斜战略对目前地方政府行为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负面影响,这从客观上弱化了落后地区的发展基础。而湖南省株洲市正处于建设循环经济的起步阶段,为了体现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要求,就需要从客观及主观层次来详细分析区域经济调控的几个问题。

客观层次问题

压缩型工业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压缩型工业化的特点就是模仿能力强,创造能力弱,产业结构急剧转变,资源与环境压力大。株洲市作为工业重镇,工业经济在经济整体中占有绝对主体地位,具有典型的压缩型工业化特征,经济发展中资源与环境压力较大。由于株洲市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特别是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致使环境遭到严重污染,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株洲市资源型经济总量的扩张带来两大隐患:一是生态环境逐步使人类生存条件恶化,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整体发展;二是资源的大量消耗使生态环境能够提供的经济承载能力越来越弱,各种资源趋于枯竭,阻碍了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和接续产业的发展。更进一步分析,株洲市资源与环境现状不但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威胁到人类生存。

此外,株洲市经济增长也有来自资源与环境的压力。株洲市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工业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对资源的大规模掠夺式开发利用,致使株洲市变成了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和地区”。而且株洲市能耗水平远远高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更远远高于国际的一些发达国家。

主观层次问题

政府规制的缺位。目前株洲市政府规制作用的缺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政府主导型发展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相关法律机制的不健全。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更需要以法律作为实施的坚强后盾。我国的环境经济政策虽然种类较多,但真正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并发挥作用的并不多。有些环境经济政策虽然有政策性规定,但是由于没有配套的措施,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企业参与意识不强。部分企业缺乏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认识,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当前两者之间的矛盾了解不够,究其原因,就在于循环经济发展缺乏有效的机制支撑,企业无法从中获得足够的利益。这导致部分企业在工业生产中片面追求局部和眼前经济利益,在发展循环经济上紧迫感不强、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不足;一些行业部门在其行业发展规划中也未能体现出循环经济的理念。

公众参与程度低。实施循环经济不仅需要政府倡导与企业自律,更需要提高广大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已经建立循环经济体系的国家无一例外都较重视国民的环境教育,公众从小就接受爱护环境的教育,日常行为深受影响。株洲市乃至我国始终未重视环境教育,公众环境意识较淡薄,缺乏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绿色消费意识和行为未在社会范围内普及。

区域经济发展基本框架问题

(一)小循环:创建循环经济型企业

发展小循环,就是在单个企业层面,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企业层面循环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不仅可以把污染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大幅度减少污染物产生量,而且能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原材料转化率,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株洲市工业企业在清洁生产推进中,应以以下内容为推进基点:

在企业层面全面宣传与推广清洁生产知识,使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充分了解清洁生产的意义与基本模式。通过意识传播,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强调生产中的新技术应用与推广,改善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普遍现象。宏观层面应淘汰和限制高能耗、高投入、低产出、重污染的企业和产业,坚持用市场经济的手段优化资源配置,研究开发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建立和完善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技术指标体系,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和排放的污染物,降低生产成本。推行15014001认证活动,促进工业企业与国际接轨。企业建立15014001环境管理体系后,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企业的环保形象,并进一步得到国外相关企业、政府的认可,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发挥外部激励的作用。清洁生产需要政府的倾斜政策支持,因此政府应出台一些地方性法规,对清洁生产效果较好的企业实行一定的减、免税措施,或为企业利用外资起到信息提供与服务作用。

(二)中循环:建立和完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发展中循环,就是在企业群落的区域层面,运用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理念,建立和完善生态工业园区,提升区域经济运行质量。推进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园等园区的建设,应根据生态工业系统特点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要求,发挥资源技术优势,强化系统关联,优化系统结构和产品结构,完善产业链,使园区内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资源循环利用,能源梯级利用,信息共享利用,实现产业结构最优化,以促进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地来说,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以“一区三园”(河西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田心高科技工业园、董家段高科技工业园)为主体,引导产业向专业园区集中,形成聚集效应。各县域工业园区要形成特色生态产业集群。

(三)大循环:创建资源循环型社会

大循环,就是在整个城市和社会层面,围绕城市中水回用和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建设城市资源循环型社会。结合株洲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和排放现状,创建大循环,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具体来说:

建设污水处理厂并保证污水处理厂满负荷运行。鉴于现实情况,株洲市应建设好污水处理厂,相应提高污水收费标准,既可保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资金来源,又能在某一程度上抑制污水的排放。可以进行污水处理厂出租出售,实行社会化、企业化运作和管理。

建设中水回用工程。尽快建设株洲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处理后的中水可用于城市景观用水及农业灌溉和工业冷却水。同时,在住宅小区、学校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中水回用系统,使中水全部得到利用。

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回收网络体系。逐步建立完善的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发展有效的实用技术和具有产业化规模的再循环系统,扶持规模化生活垃圾再利用企业,加强对再利用工厂的监管力度,适当提高废品回收价格,以显著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比例。

(四)大力发展资源再生产业

在“3+1”模式中,除了大、中、小循环外,“1”的目标是建立资源再生产业基地,结合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目前,株洲市资源再生产业存在着规模小、回收体系不健全、政策不配套、产业化程度低、利用水平和附加值低等问题,特别是一些新的废弃物如家电、办公电子用品和建筑材料等问题,正日益凸现。因此,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产业将是株洲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领域。株洲市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应从直接利用、再生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三方面考虑:

废旧物品回收后直接再利用,或经拆卸、维修、升级或粉碎等物理性处理后回收零件和原材料;再生循环利用,经过物理的、化学的处理过程对废弃物中的有用资源进行提取,或通过一定过程使其具有新的特定性能,以进行再生利用的过程;综合利用,将难以回收但易燃、热值高的废弃物进行能源生产,如有机堆肥、燃烧供热等。废弃物的再资源化,以合理的分类回收为基础。

参考文献:

1.冯之浚.循环经济与浦东发展[M].人民出版社,2005

2.周国梅.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绿色财富[J],2005.3

3.陈丽娜.区域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3

猜你喜欢

循环经济区域经济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