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于教育生活的现代学校改进探索

2009-07-22

中国教师 2009年11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师生生活

陶 佳

一、为什么要以教育生活作为学校改进的立足点

学校改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对学校现实状况、预期目标、可能条件、主要阻力综合考量。在已有的学校改进活动中,人们经常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通过教育教学思想的创新实现学校改进,二是通过管理思想的更新改进学校,三是通过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以提高学校效能。三种类型大致可以归为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三种创新途径。三种类型各有优势:教育教学思想的创新是站位最高的一种改进活动,其预期收益也最大,但由于它的难度大,持续的时间长,因此要承担更多的风险。管理思想的更新可以借用商业企业管理的一些思想和做法,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但这种改进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商业企业管理与学校管理之间的关联度问题,一些企业管理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未必适合学校。以信息化建设为核心的技术改进日益成为学校竞争的主要手段,也自然成为学校改进的突破口;但是,由于技术改进的关键不仅仅是如何引进技术的问题,而是如何将技术与学校办学的理念相结合、并转化为学校实际的教学与管理优势问题,因此技术改进必须依赖于前二者,尤其是办学理念的创新。

随着学校改进的深入,学校办学效益和质量在不断地提高,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是现实中人们不难发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学校改进轰轰烈烈,但另一方面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的教育生活质量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观。调查显示,教师目前的生活质量不高、生理耗竭和职业评价衰落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甚至有近六成被调查者有生理耗竭现象。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虽然不及其他学段教师严重,但职业倦怠现象也是非常普遍的。有人对辽宁省大连市和铁岭市进行专门调查研究发现,小学教师中有21.6%的人存在高职业倦怠特征。[1]与教师职业倦怠紧密联系的是学生的学习生活(受教育生活)倦怠问题。虽然学校教育在不断发展,学校改进在持续深入,但学生与教师一样,未必能够通过学习而获得更多的快乐。最新的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感受比较大,以教育比较发达的北京为例,学生中,有14.8%表示对学习“不喜欢”,有47.5%表示“疲倦”,有20.7%的感到“枯燥”,甚至有10.2%表示“绝望放弃”。[2]坦白地说,虽然学校在持续改进,但教师的教育生活与学生的受教育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改观,因此有必要在继承原有改进理念的基础上,将学校改进的重点进一步指向师生的日常教育生活。

基于日常教育生活的学校改进还有以下两点理由:第一,无论是价值引领,还是管理变革,抑或是技术提升,最终都要落实到人,都要依靠人的变革。而人的变革最终要落实到人的生活,教育变革的基点只能是一个,那就是这种改进必须和师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必须能够改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生活。否则,外在于他们生活本身的任何改进举措,都难以持久地发生作用。第二,生活与教育有天然的联系,改进教育必须从改进生活入手。从广义上看,教育就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人是在一种生活中接受教育的。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教育,有什么样生活就有什么样教育;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不健康的生活就是不健康的教育……。所以,没有生活的变革,期望达到理想的教育改进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理想的学校教育生活的基本特征

理想的学校教育生活具有诸多特质,但最核心的要素应该有两点。第一,它应该是一种师生“向往”的生活。生命的活动构成了寻常的生活,它外在化地表现为各种“事情”,但这些“事情”不代表生活的本质,其根本在于一个生命体内在的“向往”。如果缺乏生命的向往,那么生活就会因为“没意思”而显得单调而无味。教育生活更是这样。教育生活由教师“教”的生活和学生“学”的生活构成了一个互为一体的活动方式,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生活中同时起到主体的作用。就教师而言,教育生活的核心是启迪青少年智慧与灵魂,为青少年一生幸福奠基;是用爱来交换爱,以智慧启迪智慧,以人格影响人格。当教师怀着这样的“向往”(也就是持续改变教育生活的各种愿望)去教书育人的时候,这种生活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教育生活。如果仅仅以教育为谋生、甚至谋利的手段,这样状态下的教育生活就是在疲于奔命或敷衍了事,教师也就永远无法享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就学生而言,理想的学习生活应该带有这样的“向往”: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怀着对知识的渴求,怀着对高尚人格的无限向往,在教师的帮助下,去探寻和改造未知世界,去努力地追求幸福和传播幸福。理想的教育生活包含高质量的“教”的生活和“学”的生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第二,这种生活是具有自主性的、创造性的、幸福的生活。与生俱来的生命力是向上的、积极有为的,但是由于受到现实中各种诱惑的蒙蔽和习性的干扰,人的生命力有时候又会逆转直下,与生命意义的走向背道而驰。因此,人的意义就在于追求符合生命本源的、积极向上的生活,学校改进也就是要实现符合师生生命内在要求的理想的教育生活。这种教育生活具有丰富的内涵,但主要体现在教育生活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幸福等特质上。首先,自主的生活回答了谁是教育生活的主人问题,正确的回答应该是:教师是“教”的主人,学生是“学”的主人。自主性的教育生活要求学校要解放教师、教师要解放学生、学生要解放自己。其次,教育要实现人的价值,而人的价值的最高形态就是创造。什么是幸福的、快乐的、成功的、完满的教育生活?标准应该很多,但核心是创造,通过师生的创造性活动,感受深刻而快乐的体验,从而赢得尊重,获得尊严感。再次,幸福的教育包括教育生活的幸福和通过教育生活而走向幸福两层意义。幸福需要物质条件作为保障,但光靠这些是不够的,尤其是在物质条件日益改善的今天,必须提高师生感受幸福、享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教育的幸福更多的是通过教育而获得的内在的幸福,是创造幸福和体验幸福能力的有机统一。

三、创造理想学校教育生活的主要措施

实现自主性的、创造性的、幸福的学校教育生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方方面面,但基本指导思想归于两点:一是解放,二是引领。解放就是释放师生创造自己理想教育生活的动力,使得师生内心向上的“欲求”不被压制,使得教学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引领就是要为师生指明发展的方向。根据这种“思路”,我校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以改善教育生活为核心的学校改进运动的。

1.加强价值引导,提升教师的职业境界

在物质条件不能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公立学校是不可能通过学校行为来改进物质待遇的),改进教育生活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价值引领,改进教师的职业心态,提高教师的职业境界。从根本上说,教育是人类的灵魂事业,它不是市场行为,一个真正教育者(注意不是一个开办学校的办学者,而是教师)不会是一个以教谋私的人。因此,我校坚守理想的教育职业的价值核心——奉献,并坚持对教师进行不断的价值引领。通过对“教育就是奉献”这个命题的理解、商谈、辩论,使得教师普遍认识到,奉献是教师职业最大的特征,是获得教育幸福的源头,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不应该以教谋私。为有效提高教师职业境界,我们基本同意教师职业境界四层次划分[3],引导教师以此为标准主动与自己的思想意识相对照,发现自己所处的教育境界,通过自我反省,有意识地由前两种境界向后两种境界转化。

为增强学校价值领导,学校还重拾尊师重教的传统。但提出尊师重教,并不是单纯号召社会都来尊敬老师(这不光是靠学校就能做到的)。我们在倡导学生尊敬师长的同时,重点是强调教师的自尊、自爱、自新,其核心就是教师的自我唤醒,用真正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提升自己。

2.尊重教师的已有智慧,引领教师创造新的教育生活

学校改进需要专家引领,但必须以教师为本,因为教师才是学校改进的主力,是教育改进的智慧源泉。尊重教师除了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之外,还要落实到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上。我校在教师校本培训时,非常注重教师实践智慧的总结和梳理,力求教师智慧的提升和共享。经过梳理我们总结出高智慧教师的七条经验,即:向学生表达出高度期望;尊重差异;鼓励多样化学习;师生平等有效沟通;鼓励自主学习能力;及时反馈;强调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些原则,成为我校教师的共同财富。

催生教师尽早成熟,除了要不断总结教师智慧之外,还必须善于引领教师有创造性地工作。教师工作很平凡,但却未必简单,它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但现实中许多教师之所以年复一年地重复昨天的故事,形成职业倦怠,就是因为内在激情与生命冲动的丧失。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劳动,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角色,从教书匠向反思型、研究型教师转变。为此我校在校本培训上不断创新,除了校本学习、课题研究、以老带新等方式之外,还创造性地开办了青年教师读书会、教学创意小展示、班主任故事会等活动,旨在创建形成研究型教师的体制机制,改善教师的学习生活。

3.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幸福观教育

幸福需要创造,幸福生活也需要不断引领,教师与学生都是这样,因为这个社会的诱惑太多。为此学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通过讲座、读书、培训、调研等方式,帮助教师理解幸福与教育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幸福观和幸福教育观。其次,以改善课堂生活为核心,提高师生课堂生活的质量,以此增加师生的教育幸福指数。再次,以丰富教师和学生课余和课外生活为主,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不断形成“人人知幸福、人人谈幸福、人人创造幸福”的文化氛围。最后,开设相应的课程,引导教师积极看待生活中的职业倦怠问题,正确理解人生意义,做好每个人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不断提高职业倦怠的预防能力和自我矫治能力。

4.切实抓好学生的品行教育

学生是成长中的主体,是走向成熟的生命,改善学生的生活没有其他路径可走,关键在于改善学生的品行,使之形成良好的习惯。但这个过程主要不是一个“外铄”的过程,而是唤醒学生的内在“向往”,成为生命的自觉。为此,我校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根本,紧紧抓住“默化”这个唤醒手段,以品行养成为目标,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措施包括:第一,以尊重为前提,确保学生的心理安全。我们认为,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只有尊重才能唤醒学生内心的自觉,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具体要求教师自觉做到“三不”与“三让”:不当众训斥孩子,不挖苦孩子,不让孩子惧怕老师;让孩子获得成人般的尊重,让每个孩子体面地生活在集体中,让孩子学会根据道理判断对错。第二,强调无声的教育。教育是有形的,但更是无声的,我们主要在尊重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无声行为和高尚人格影响孩子,通过空间环境影响孩子。在空间布置上,不仅要求学校每一块墙壁会说话,还要让每一块墙壁能够与学生对话,在交流与对话中,促使学生的自省与自律。第三,真正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品行和习惯是外在化的主体意识,“默化”最终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为此学校开展了“承诺卡”和“亮晶晶”活动,收到极佳效果。该活动主要有两个核心环节:一是承诺,二是评价。所谓承诺,就是在每个学期初,教师组织学生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主动承诺改进目标和措施,这种承诺不是外在的强制,而是内在的自省自律;在自我承诺基础上,主要抓住多元评价工作,在评价中不仅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还尊重学生的评价选择权,真正将自评与他评、单向评与综合评、即时表扬与积分奖励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张丽华,王丹.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9).

[2]申继亮.中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心理发展状况报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3.

[3]教师职业层次包括:一是把教育看做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二是把教育看做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把教育看做出于职业良心的活动;四是把教育当做幸福体验。曾汉君.教师职业认同感探析[J].新课程研究,2008,(8).

(作者单位:辽宁省普兰店市久寿小学)

(责任编辑:中和)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师生生活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城镇普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比乡村教师更严重
麻辣师生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气象行业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