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金属电阻率”的难点与考点
2009-07-22钱洁
钱 洁
近几年的高考物理实验试题,比重逐年增加,并且具有以下特点:从简单背诵实验转向分析理解实验;重视操作过程的考查;电学实验考查的频率较高,仍是考查的重点;从学生实验转向变化的创新实验;课堂演示实验走进高考物理试题。下面以“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进行解读,帮助同学们突破难点和考点。
一、解读实验探究
1. 实验目的
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阻值,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2. 实验原理
用刻度尺测一段金属导线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导线的直径D,用“伏安法”测导线的电阻R,根据电阻定律公式,则金属的电阻率ρ=RS/L=πD2R/4L。
注意:“伏安法”测电阻是课程标准要求的一种基础的测量方法,此方法适用于提供了电压表和电流表两测量工具的情况,即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再结合欧姆定律I=U/R,计算出待测的电阻值。通常电压表、电流表有两种连接方法:电流表外接法和电流表内接法。其取决于待测电阻的大小,如果待测电阻阻值较大,一般采用电流表内接法,这样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3. 实验器材
金属丝、螺旋测微器(千分尺)、毫米刻度尺、电流表、电压表、电源(3 V)、滑动变阻器(0~20 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注意:(1)被测金属丝要选用电阻率大的材料,如铁铬铝合金、镍铬合金或1 000 W的电炉丝等,电阻5~10 Ω之间为宜,在此前提下,电源选3 V直流电源,电流表选0~0.6 A量程,电压表选0~3 V量程,滑动变阻器选0~20 Ω。
(2)螺旋测微器准确度:0.01 mm;读数=固定刻度(mm)+可动刻度(mm);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上表示半毫米的刻度线是否已经露出。
4. 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分三次测量导线不同位置的直径,取平均值D,求出其横截面积S=πD2/4。
(2)将金属丝两端固定在接线柱上拉直,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的金属丝长度,测三次,求出平均值L。
(3)根据所选的测量仪器和电路设计原则设计电路图如图1所示,然后根据电路图按顺序将实物连接起来,如图2,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位置处。因为金属导线的电阻和电流表的内阻相差不是很大,因此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应采用电流表的外接法。开始实验时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阻值应调至最大,实验过程中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不宜过大,以防止温度升高而使电阻率发生变化。
(4)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测出几组电流I、电压U的值,分别计算电阻R再求平均值,把多次测量的D、L、I、U数据记录在设计的表格里。
注意:测量时,通过金属丝的电流应控制在0.6 A以下,因为安培表量程为0~0.6 A;每次通电时间应尽量短(以能读取电表数据为准),读数完毕立即断开开关S,以防止温度升高使金属丝长度和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计算时,务必算出每次的电阻值再求其平均值,不能先分别求电压U和电流I的平均值,再由欧姆定律求电阻的平均值,否则会带来较大计算误差。
5. 数据处理
导线的横截面积S=πD/4=________m2。
所测金属的电阻率为ρ=SR/L=_______Ω•m
6. 分析与结论
由实验表中数据计算得出待测金属丝的电阻率平均值。
7. 实验反思
(1)测量金属导线的直径时要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的结果要估读到最小刻度下一位数字。
(2)为了减小电阻的计算误差,可以作U-I图象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3)经实验表明,引起误差的原因可能是:①采用外接法时,由于伏特表的分流影响,造成电阻测量值偏大,若误用内接法则安培表分压影响更大;②仪表量程太大且读数不准;③计算未遵从有效数字运算法则。
(4)实验中易混的:R=U/I和R=ρL/S两个定律,这两个定律都是实验定律,但前者是研究电阻与电流、电压两者之间的关系;后者是研究导体本身的性质即电阻与材料、长度、截面积三者之间的关系,与所在的电路因素或是否接入电路无关。注意R=U/I中,电阻R与电压U、电流I无关;R=ρL/S中,电阻率ρ与金属导线L和横截面积S无关。
(5)实验中易错的:测量电路(内、外接法)、控制电路(限流式和分压式)、量程的选择及有效数字、电阻R平均值的计算等。
(6)实验中易忘的:金属丝未接入电路就测量其长度,用千分尺测直径D前未查零误差、测D时未按三个不同位置测量取平均值,或按照“测多算少”累积法测出直径D。
二、考题例析
例1 (2007•山东)检测一个标称值为5 Ω的滑动变阻器。可供使用的器材如下:
A. 待测滑动变阻器Rx,全电阻约5 Ω(电阻丝绕制紧密,匝数清晰可数)
B. 电流表A1,量程0.6 A,内阻约0.6 Ω
C. 电流表A2,量程3 A,内阻约0.12 Ω
D. 电压表V1,量程15 V,内阻约15 kΩ
E. 电压表V2,量程3 V,内阻约3 kΩ
F. 滑动变阻器R,全电阻约20 Ω
G. 直流电源E,电动势3 V,内阻不计
H. 游标卡尺
I. 毫米刻度尺
J. 开关S,导线若干
(1)用伏安法测定Rx的全电阻值,所选电流表为___(填“A1”或“A2”),所选电压表为______(填“V1”或“V2”)。
(2)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并根据所画原理图将图3中实物连接成测量电路。
(3)为了进一步测量待测滑动变阻器电阻丝的电阻率,需要测量电阻丝的直径和总长度,在不破坏变阻器的前提下,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所需器材及操作步骤,并给出直径和总长度的表达式。
解析 (1)由电源的电动势为3 V可以确定电压表的量程为3 V,电路中的电流不会超过0.6 A,电流表选A1,电压表选V2;(2)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与待测电阻的大小关系,可以确定电流表应该采用外接法。无论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还是限流式接法,均可保证实验的安全、精确,也同样便于操作,但考虑到分压式(方案一)连接耗能多,所以采用限流式(方案二),如图4所示
(3)方案一:需要的器材:游标卡尺、毫米刻度尺
主要操作步骤:①数出变阻器线圈缠绕匝数n;②用毫米刻度尺(也可以用游标卡尺)测量所有线圈的排列长度L,可得电阻丝的直径为d=L/n;③用游标卡尺测量变阻器线圈部分的外径D,可得电阻丝总长度l=nπD-,也可以用游标卡尺测量变阻器瓷管部分的外径D,得电阻丝总长度l=nπD+;④重复测量三次,求出电阻丝直径和总长度的平均值。
方案二:需要的器材:游标卡尺
主要的操作步走骤:①数出变阻器线圈缠绕匝数n;②用游标卡尺测量变阻器线圈部分的外径D1和瓷管部分的外径D2,可得电阻丝的直径为d=(D1-D2)/2,电阻丝总长度l=nπ(D1+D2)/2;③重复测量三次,求出电阻丝直径和总长度的平均值。
例2 (2008•全国)(1)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铜丝的直径,测微器的示数如图5所示,该铜丝的直径为__________mm。
(2)图6为一电学实验的实物连线图。该实验可用来测量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500 Ω),图中两个电压表量程相同,内阻都很大。实验步骤如下:
①调节电阻箱,使它的阻值R0与待测电阻的阻值接近;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调到最右端;
②合上开关S;
③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向左端滑动,使两个电压表指针都有明显偏转;
④记下两个电压表和的读数U1和U2;
⑤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头的位置,记下和的多组读数U1和U2;
⑥求Rx的平均值。
回答下面问题:
(Ⅰ)根据实物连线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的电路原理图,其中电阻箱的符号为 ,滑动变阻器的符号为 ,其余器材用通用的符号表示。
(Ⅱ)不计电压表内阻的影响,用U1、U2和R0表示Rx的公式为Rx=_________。
(Ⅲ)考虑电压表内阻的影响,用U1、U2、R0、的内阻r1、的内阻r2表示Rx的公式为Rx=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螺旋测微器读数为4.591
(2)(Ⅰ)电路原理图如图7所示
(Ⅱ)R=R0;
(Ⅲ)R=。
点评 近年来,高考实验题逐步由课本实验转向设计性实验,但实验的原理、方法仍然是课本实验所学过的,因此要求同学们扎实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然后转变为自己的设计能力。在实验设计中,为了提高实验的精度,减少实验误差,控制实验条件至关重要。实验条件的控制涉及许多方面,如实验原理、器材选择、基本仪器的使用、电路的连接、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图象的绘制、电路故障的判断及误差产生的估计等。
1. (2008•海南)一毫安表头满偏电流为9.90 mA,内阻约为300 Ω。要求将此毫安表头改装成量程为1 A的电流表,其电路原理图如图8所示。图中,是量程为2 A的标准电流表,R0为电阻箱,R为滑动变阻器,S为开关,E为电源。
(1)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①将图9虚线框内的实物图按电路原理图连线;
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调至________端(填“a”或“b”),电阻箱R0的阻值调至零;
③合上开关;
④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增大回路中的电流,使标准电流表读数为1 A;
⑤调节电阻箱R0的阻值,使毫安表指针接近满偏,此时标准电流表的读数会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⑥多次重复步骤④⑤,直至标准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同时毫安表指针满偏。
(2)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完成全部实验步骤后,电阻箱使用阻值的读数为3.1 Ω,由此可知毫安表头的内阻为________。
②用改装成的电流表测量某一电路中的电流,电流表指针半偏,此时流过电阻箱的电流为_________A。
③对于按照以上步骤改装后的电流表,写出一个可能影响它的准确程度的因素:______________。
2. (2008•江苏)某同学想要了解导线在质量相同时,电阻与截面积的关系,选取了材料相同、质量相等的5卷导线,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一导线的直径如图10所示:
读得直径d=_________mm。
(2)该同学经实验测量及相关计算得到如下数据:
请你根据以上数据判断,该种导线的电阻R与截面积S是否满足反比关系?若满足反比关系,请说明理由;若不满足,请写出R与S应满足的关系。
(3)若导线的电阻率ρ=5.1×10-7 Ω•m,则表中阻值为3.1 Ω的导线长度l=______________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