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身之痛
2009-07-20黄莎莎
黄莎莎
我是一片来自晴隆的茶青,妈妈是一棵树龄有200年以上的古茶树。我出生在云雾缭绕、峰峦叠嶂的山区。在茶农的精心照顾下,没有受到一场冰凌和冻雨的侵袭,也幸运躲过了山野间顽皮山雀的叼啄。在第四个清明节到来前,我被采茶姐姐带回家。
2000年3月20日夜,贵阳栢顿酒店。来自浙江的茶商王先生摇着手中的玻璃杯,翠绿色的嫩芽轻轻摇曳。他将鼻子凑近杯口,闻了闻,顿感一股清香沁入肺腑。“茶叶色泽翠绿、汤色嫩绿、闻起来清香悦鼻,贵州真是产好茶得天独厚的地方啊。”透过玻璃杯,我听见王先生向电话那端的朋友脱口赞叹道。以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贵州茶叶卓尔不群的品质,亚热带气候又使贵州茶园的开园时间早于江苏、浙江地区数时日。利用这种时间差,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都有大批来自安徽、浙江、福建的茶商入黔收茶。“我估计今年外省来的茶商有上千人。我这次以每斤50至100元不等的价格收购了近1万斤茶青。”王先生继续和朋友说道。王先生就是入黔收茶的外省茶商之一,他在浙江杭州拥有一个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的茶企。他来贵州收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每到清明节前都会到贵州晴隆、湄潭、普安、铜仁等地收购我们。
趁着王先生和他的朋友寒暄时,我好奇地透过玻璃,看着窗外五光十色的繁华夜景,回忆起自己成长的历程。
四年成长,一朝被采
“我们是老朋友了,近几年一直都来你家收茶。”3月初,王先生从杭州飞抵贵阳,又经过几个小时的汽车颠簸,来到晴隆县沙子镇一户姓陈的茶农家里。
晴隆产茶早负盛名且历史悠久。1980年,在晴隆发现的茶籽化石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发现的茶籽化石,距今已有100万年的历史。明代万历年间,总兵邓子龙在晴隆题写“为民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的佳句,留下久远的茶事佳话。
陈伯伯记得小时候房前屋后,田间地角都有母亲栽种的茶树。每到清明节前后,母亲将茶叶嫩芽采摘下来,放入锅中烘炒,炒好后放到竹条编织的簸箕中用手揉搓,然后晾干,用袋子装起来备用。这种纯手工制作的茶被称为“土茶”。由于这些茶叶土生土长未经任何改良,难用热水冲泡,每户人家都准备了一个专门煨茶的茶罐,因此这种茶又称“罐罐茶”。于是田间地头经常可见,几块扁圆形石头围成的火坑上架着一壶罐罐茶,这也是当地老百姓最俭朴的喝茶方式。
清明节前是陈伯伯一家最忙碌的采茶时节。每天清晨5点,陈伯伯就领着妻儿,披着晨雾,踏着朝霞走向山区的茶园。在乍暖还寒的雨雾中,陈伯伯一家指尖飞快地在茶树上起起落落。“你摘芽的方法不对,不能用指甲掐断。”陈伯伯边采茶,还不忘提醒身边的女儿,“你得用手指握住芽儿横向用力把它折断。”
忙了一个早晨,直到晌午,陈伯伯一家才在茶园旁的小路上辟块平整的地方,升火将准备好的午饭拿出来热热吃。“明前茶值钱,得尽量多采些。”陈伯伯边埋头吃饭边叮嘱女儿。
华丽包装,名实难符
王先生从陈伯伯身上卸下的竹筐中顺手抓了少许茶青。陈伯伯望着我们憨厚地笑着,“自家的茶,自己心中有数,质量绝对上乘。”王先生用拇指翻了翻掌中的茶青,显然也很满意。一挥手,指挥身后的年轻小伙子将我们全部装进货车车厢。“拉到村东头我租赁下的那家茶叶加工厂。”为了使我们达到王先生要求的标准,王先生既带来了茶师傅,又拉来了诸多制茶机器,杀青、炒制、烘烤、揉捻、脱水等各种设备一应俱全。
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当我们达到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的要求时,我们又被运往贵阳,在这里我们经物流被发往杭州,王先生茶企所在地。
在王先生的茶企中又有一些陌生的伙伴加入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中间。
“你叫什么名字?”望着新加入的,与我长相相似的伙伴,我好奇地询问。“我是湄潭翠芽。”“我来自贵州普安。”“我是西湖龙井,来自浙江杭州。”伙伴们纷纷叫嚷开来。
其实单论茶叶的内在品质,即主要看氨基酸含量和水沁出物含量两项指标。我和贵州的兄弟姐妹要远远超过来自江浙的伙伴。经检测,贵州茶氨基酸含量为3%~5%,而江浙茶高者仅3%;贵州茶水沁出物含量一般在45%以上,而江浙茶仅为30%左右。但是王先生说,茶叶不是普通消费品,茶叶消费还附加着一种文化消费,地域文化处于弱势的贵州,也导致茶文化、茶品牌的弱势。
经过生产线上的流水作业,我们穿上了华丽的衣服,“西湖龙井”四个耀眼的金光大字被贴在我们身上。
我如包装后的“超女”闪亮登场,但内心却没有丝毫荣耀。
返黔销售,今非昔比
当我们再次亮相时,已是经过2天的颠簸,来到了全国最大的绿茶集散地,拥有“买全国茶,卖全国茶”之称的安徽峨桥茶叶批发市场。还未进入峨桥镇,我就看到道路两旁竖起的茶叶灯箱广告以及在路上行驶的挂着全国各地牌照的货车。
“1万斤上等龙井,价钱公道,就全由你销售了。”在峨桥茶叶批发市场,王先生与一位操安徽口音的商户交谈。“王先生是我们的老主顾了,价钱好说。”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王先生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当我再次被装上车时,我看到的是一辆挂着“贵A”,牌照的货车。
“刚上市的西湖龙井,您闻闻,是不是香味馥郁,尝一口,是不是鲜爽醇厚?”当我再次重见天日时,是在一家茶叶专卖店中,我听到店员这样向前来购买的顾客推荐。
透过店面玻璃窗外“西湖龙井,新茶上市”的招贴,我看见了贵阳市标志性建筑甲秀楼。经过10多天的辗转,我又回到了养育我的这片土地。
“汤色看起来确实不错,我买半斤。”正当我陶醉在回家的喜悦中,一个满口贵州话的男子以每公斤2000元的价格将我购买走了,这个价格是王先生在晴隆收购我时的10倍。
购茶男子将我放进轿车的后备箱,望着渐行渐远的甲秀楼,以这样的身份回乡,感觉还真不好受,心中涌起阵阵悲凉,什么时候我才能以自己的真面目被世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