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化条件下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提升途径刍议

2009-07-20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小班化课堂效率小学数学

林 飞

[摘 要]小班教学不仅仅是学生人数的减少,这只是小班教学的着眼点而已,关键在于由此引起的从形式到内容的根本性变化,即通过课堂活动的进行,不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理论知识,更注重提升其抽象思维能力,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实现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班化 课堂效率

小班教学的提出实际上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提出了挑战,并进而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改变,使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它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数学授课中,数学教师与学生,两者在运用数学语言的交流中,存在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因此,如何发挥小班化的比较优势,在教师有效主导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最大程度的巩固,使之成为现今教学实践中一个重要的现实性课题。对于此种情况,数学教师必须在把握教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注重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掌握主动学习的方法,深化对主动学习思维的理解,才能切实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小班化的教学本质是发挥教师与学生单位比较比率相对较高的场域优势,运用数学语言进行的沟通,在开展过程中其能否做到流畅、自然、有效,还依赖于师生之间是否能够构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小班化的环境下,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消除教师在课堂上包打天下与满堂全灌的思维定式,并切实尊重学生的见解;要注意转变处理师生关系的方式,消除强力监管与被动服从的行事方针,切实尊重学生的情感;注意转变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消除自由随意与简单粗暴的落实思路,切实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的要求、教材的内容结构、课堂的教学目标,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时间,通过加大自学力度,加强同学之间的协商探讨,培养学生认识数学现象、分析数学问题、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解题方法的能力,尽快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问题,从而在一种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互动中,让学生渴望学习知识,乐意上好数学课,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其数学素质的提高。这样,学生的活泼思想才能得到解放,看待事物的独特视角才能得到承认,寻求创新的积极情感才能得到呼应。

例如,在《认识钟表》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对本课知识进行一定的讲解,在学生对所学概念具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教师手持钟表教具让学生回答的方式来加深印象。在回答的过程中,回答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回答出现偏差的,要采取幽默化解等方式来提出善意的、可接受的指导。如有的同学在时针、分针的区分上出现了偏差,将14点30分,误认为6点15分,教师就可说:“虽然回答得不错,但是我们必须要坐飞机到美国去说!老师相信你通过努力学习,一定会亲身到美国看看。”这样,既让学生认识到了错误,又避免了回答错误的尴尬。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性

处于小学阶段的未成年人,对外在的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自身的表现欲和渴望获得他人认同的心理较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学习数学、提出问题、与同学交换意见。在具体的实践中,借助小班化学生数量较少,学生交流机会增大,教师针对性地辅导效率上升的特定优势,教师可以尝试在学生中间“挑拨离间”,以学生彼此对问题的认识差异为基础,主动根据当堂课的内容抛出某些可以见仁见智或者多种方法均可解答的问题,让他们去“咀嚼”,去“抬杠”,使之在彼此的讨论交流中,自由地发表个体的观点,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地提出问题,创新性地设置解答问题的实现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从而自觉清除消极的心理障碍,并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学生之间在学习基础、理解能力方面的差异,注意落实“不求每个学生成功,但求每个学生进步”的理念,发挥小班化的课堂空间内教师指导面积增大,指导深度加深的课堂优势,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方面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以增强对学习数学的信心。例如,在“三位数退位减法练习”中,教师可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先出示一些三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图牌,把图牌分发给冠以不同名称的小组的学生,再设置一些标有不同价格的诸如自行车、电磁炉等物品,让学生根据计算结果,找准与自己手中图牌中相减结果相应的物品为朋友,其它同学则当裁判,评选出优胜者。小组内的同学还可以采用互帮互助的方式,帮助出错的同学,如果改正正确,就算这个小组胜利,而不对单个同学进行负评价。由此,通过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突出形象化认知与实践

数学是一门以客观世界为研究对象,抽象性极强的自然学科,相对于知识基础薄弱、思维尚在发展中的小学生来说,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势必也会给数学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障碍,因此,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就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程的特点,勇于创新内容的呈现形式,用一种直观化的、为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载体诠释抽象的数学知识,帮助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细化课程的教学目标,用一种渐进式的、为小学生所逐步认知的方法来巩固知识,帮助其形成数学学习的体系化体验。在数学学习中,还可以发挥小班化的学生数量较少的优势,利用一些实体模型,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依据一定的操作步骤,来促进自身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让班内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与教师进行针对性交流的机会,并提升自身对数学的学习情趣,提高数学素质,获得属于自身的成就与发展。例如,在学习有关“三角形”的内容时,关于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分类,如要求学生一下子掌握,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对分类知识具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联想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哪些是直角三角形,哪些是锐角三角形,哪些是钝角三角形;或者让学生准备可以自由拉伸的“三角形”模型,当讲解不同的三角形的时候,让学生拉伸手中的模型,以在观察模型的变化中,增进对三角形分类的感性体验,加深对三角形分类的理解与认识。

四、激发学生的求异创新热情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否对数学具有持续学习的原动力,就在于其能否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尽管学生在知识基础、反应能力等方面有着形形色色的差异,但这并不等同于每个人都没有进步的可能。只要学生敢于大胆思考、小心落实,即使结果可能出现差异,但其必然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一定的进步,也能运用数学知识联系实际解决一定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小班化的独特优势,根据学生的学情与课堂内容的结构,设定契合学生个体化学习特征的,层次细密、针对性强的实现目标,并鼓励每个学生的首创精神,鼓励他们标新立异,主动实践。同时,对于最终的学习效果,教师也要注意体现一种人文关怀,应该用一种宽容大气的视角来看待每个学生的表现,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塑造一颗富有自信又具有开拓性的心灵,令其看到属于自身的进步。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橡皮泥等教学用具,在学习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后,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由想象,大胆创作,捏造出他所知道的生活中的事物。最后,不管学生的作品像或者不像,简单或者复杂,教师都要根据他们的作品进行适当的评价,鼓励其善于将知识化为现实的精神,从而增进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并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小班的出现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对教师、学生以及对整个教学过程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比如,学生得到了更多的个别关注、教师减少了管理班级和维持学生纪律的时间,此外,还可以改善学生和教师的态度,使学生之间的交往机会增多。处于小学阶段的未成年人具有知识积累较少,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弱,对成人的依赖意识较强的心理特点,因此,数学教师在小班化的教育空间内,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建构互动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充分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之增强了信心和成就感,最终达到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国辉.合作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郭义东.小学数学新课改漫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方形凯.小学数学教法[M].济南:山东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小班化课堂效率小学数学
小班化的“化”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青岛实施中小学“小班化”教改 全面革新传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