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盲校体育课中对盲生协调能力的培养
2009-07-20谢钧
谢 钧
协调能力是指在进行身体运动的过程中,调节与综合身体各个部分动作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集灵敏度、速度、平衡能力、柔韧性等多种身体素质为一体,充分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支配和调节功能。协调能力是学生形成运动技能的重要基础。学生协调能力好,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就能较快地掌握运动技术。因此,体育锻炼不仅能提高盲生的机体灵活性,触觉的灵敏度和机体运用等自然力,而且能启发盲生进行空间思维和记忆,发展听觉,提高定向和平衡能力。盲生由于视觉障碍,在体育课中,表现出胆小、焦虑等因素,导致动作僵硬、呆板、不自然,以至于招来他人的笑话甚至歧视,这深深地伤害着孩子们的自尊心,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使其原本不协调的动作,越发不协调。那么,如何通过体育课提高盲生的协调能力呢,笔者通过不断的尝试与实践,对在体育课中培养盲生的协调性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影响协调能力的因素
1.遗传因素:人体之间之所以能够协调地实现各种复杂动作,与神经系统的功能水平有很大关系,而神经系统的功能是不易受后天因素影响的,其主要取决于先天遗传因素。因此,遗传对协调能力的影响很大,这也是盲生协调能力个体差异较大的重要原因。
2.其它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动作速度,弹跳力、柔韧性等运动素质与协调能力关系密切。这些素质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盲生完成各种技术动作,把握运动技术的空间、时间、节奏等特征以及各部分肌肉用力的合理配合,而这些都反映了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因此,可以说协调能力的发展要依赖于其它运动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3.运动技能的储存数量:运动技能的形成是条件反射建立的结果。盲生运动技能储备的数量越多、储备的质量越高,就越能顺利地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掌握新的、较为复杂的的技术动作,从而表现出良好的协调能力。
4.盲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学生的协调能力与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内心坚定,斗志顽强等心理品质有直接关系,这些心理品质都可影响协调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二、提高盲生协调性的策略
1.知识、技能的学习,培养盲生的协调性发展。与明眼学生相比,盲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体育技能差异较大。为了符合盲生的实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力争使每个学生的目标经过努力都能达到。拟定适合盲生水平的尝试层次,盲生在尝试过程中一般进行如下几项活动:观察和触摸教师的示范,分析教材,重温某些技能,反复练习体会动作,对所学技术动作进行类比,解决提出的问题,达到掌握新知识、技术、技能的目的。在教学课堂练习过程中,主要培养盲生的定向、运动能力,坐、立、行等动作的协调能力。
2.欢愉、宽松的氛围,利于盲生协调性的发展。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由此可见,无论哪一种教育教学活动,都需要有良好的环境,特别是心理环境。只有在和谐的心理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同伴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才能促进彼此的发展。在体育课中,盲生会因为对某一技能或技巧无所适从,而感到焦虑、甚至恐惧,从而出现动作不协调现象。体育课中要促进盲生的协调能力,就更离不开欢愉、宽松的心理氛围。因此,多创设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不但能让盲生放松心情,愿意与教师亲近,与活动亲近,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而且也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了动作,利于盲生协调性能力的发展。
3.轻松、自由的机会,促进盲生协调性的发展。学生的各种基本动作都是在不断的练习、游戏中学习、完善的。协调能力作为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不断的练习中发展和提高的。盲生认识空间的能力差,常常不敢活动,以至出现一种“盲相”。因此,盲生在体育课中,要完成一定的动作,必须克服自己胆怯、坚持性差等弱点,才能较好地参与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各种各样需要克服动作协调性困难的练习都可作为培养协调能力的手段。如体形的训练、动作速度与节奏训练、改变动作空间范围训练、各种游戏及利用各器械做各种练习等。
4.在体育课堂练习中,提高盲生的协调能力。
(1)跳绳是一项全身性的活动,手脚协调配合,可促进盲生的协调性。同时,跳绳时呼吸加深,手握绳头不断地甩动又会刺激拇指的穴位,对脑下垂体产生作用,进而增加脑细胞的活动,提高思维能力。脚又是人体之根,六条经脉在这里交错汇集。跳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人精神舒畅,行走有力。
(2)立定跳远是测试下肢爆发力和全身协调能力的最简单有效的手段。完整的立定跳远技术动作由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预摆: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前后摆动。前摆时,两腿伸直;后摆时,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稍前倾,手尽量往后摆。要点: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摆动时一伸二屈降重心,上体稍前倾。 起跳腾空:两脚快速用力蹬地,同时两臂稍曲由后往前上方摆动,向前上方跳起腾空,并充分展体。要点:蹬地快速有力,腿蹬和手摆要协调,空中展体要充分,强调离地前的前脚掌瞬间蹬地动作。
落地缓冲:收腹举腿,小腿往前伸,同时双臂用力往后摆动,并屈膝落地缓冲。要点:小腿前伸的时机要把握好,曲腿前伸臂后摆,落地后往前不往后。
(3)快速跑是盲校体育课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不仅能提高盲生的速度、柔韧和灵敏等素质,而且还能提高盲生的协调能力,培养他们坚韧的意志品质,顽强的拼搏精神;提高盲生整体素质,增强竞争能力。
5.训练其它感官,进行缺陷弥补,提高盲生的协调性。研究表明,儿童知识的获得,有90%来自视觉,只有少数信息从触觉、听觉等得来。人自出生以来,即靠视觉来获取知识,观察其四周的环境。从学习知识的角度来说,视觉的重要性大大超过了其它知觉,而且认识一个物体,其形的属性比其它属性更重要。然而,人们在体育活动中大都是用视觉器官来认识体育运动的场所、器械和不同的动作,失去视觉的人,只能通过其它感官来弥补视觉的缺陷。因此,听觉和触觉是盲生接受外观信息的主要渠道,通过听觉和触觉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对外观世界的感知能力。在进行听觉的训练中,首先让盲生对周围生活中各种声音具有敏锐的感觉和细微的辨别能力,同时让他们通过铃声、口哨声等来辨别站立点与发音点方向、距离远近和节奏感。在进行触觉训练中让盲生来认识、区别和判断事物,培养盲生在体育课中获得了对事物的触摸表象,结合其他表象,逐渐形成概念,扩大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如实心球的传递、投掷游戏等等,借助这些工具增强触觉,从而准确判断事物的性质和状态。听觉和触觉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增强盲生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平衡力和适应力。
在体育课中提高盲生的协调性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在体育实践中花大量的时间,花精力,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样才能使每个孩子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