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策略:小学语文新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策略之一
2009-07-20李妙卿
李妙卿
[摘 要]很多小学语文新教师在走上讲台不久后就会发现自己在师范院校里所习得的教学知识技能、从教育实习中所得的教学经验远远不足以应付眼前的教学工作。如何让刚上岗的小学语文新教师尽快走上教学的正轨?本文站在新教师成长的起点上探讨一种促进新教师较快提高教学能力的策略——模仿策略,以期帮助小学语文新教师能更快地适应、胜任小学自身的教学工作,并为创新教学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 语文新教师 教学能力 模仿 策略
模仿性学习是人们通过观察被模仿者(或称“榜样”)的行为(这种行为既包括内隐的心理行为,又包括外显的动作,它们对于模仿者来说是新的),获得相应的表象(亦叫模式表象),从而产生类似行为的过程。在提倡“创新”的时代,模仿性学习似乎已显得陈旧过时了,也几乎被人们淡忘了。然而,公正地说,从婴儿的咿呀学语到成人的学习,模仿性学习一直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虽然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尝试错误而产生顿悟,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但正如班杜拉所说,“如果人们只能从尝试错误的后果里学习的话,那么生存的前景就确实是渺茫的。由于这个原因,人们并不通过尝试错误的后果让学习的人发现适当的行为来教儿童学游泳,成人学开汽车,以及医科学生从事外科手术。可能的错误越严重,越危险,那么依赖在行为之功能组织里的观察学习就越多。”这里的观察学习即模仿性学习,这是一种间接经验的学习,它比直接经验的学习过程更迅速,更简捷。虽然新教师要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就必须亲身经历大量的教学实践。但这必然耗时多,难度大,这样,新教师从执教之初到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路子,所进行的就是一种效率很低的教学。因此,小学语文新教师在踏上工作岗位后要想尽快走上教学正轨,快捷有效的途径就是采取模仿性学习的策略。具体方式有“拜师学艺”、广泛观摩示范教学等,通过观察、模仿他人优秀的教学,就能迅速地掌握、提高各种教学技能。
一、听课、模仿策略
不管是拜师学艺还是观摩示范教学,都包含了听课、模仿这样的活动。因此,下面先谈谈小学语文新教师在听课、模仿他人教学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1.听课的策略。这里的“听”包括倾听、观察、记录、思考等多方面的活动。从听课的目的来看,听课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观摩性听课。这是一种以学习、模仿为目的,观摩优秀示范教学的听课活动。因此,小学语文新教师应多争取机会听这样的课,这样就有利于直接以优良的教学为仿效样本,了解优秀教学的标准。这一阶段的模仿学习,其观察范围可以是全方位的,包括上课时教师是如何处理教材内容,采取了哪些教学方法进行施教,施教的程序怎样,教师怎样与学生交流,遇到突发事件如何处理等。所作的听课记录是实录型的,即原原本本地如实记录。(2)探究性听课。这是一种以探讨研究解决某种问题的方法为目的而进行的听课活动。新教师在教学中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关教材内容的教学角度选择、有关教学方法的选取,如何组织课堂讨论等问题。因为是带着问题听课,所以其目的性更强。听课时,要重点观察记录,对于富有特色的、自己需要的要详细记录下来,并在课后认真思考教者为何这样教,这样教的效果如何,对于同一内容,不同教师的教学有何不同,自己又是怎样处理的,等等,以找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此外,还可以研究教学行为与学习结果的关系,小学语文新教师若能坚持进行这样思考、探究地听课,就会更快地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
(3)批判性听课。与前两种听课方式相比,这是一种层次更高的听课活动。新教师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听课经验后,从看热闹到看门道,能分辨出教者的教学好在哪里,差在何处。记录时,可着重记录教者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便过后思考应如何改进。为检查自己的分析、评价是否准确恰当,新教师还应经常参加评课会,听听其他教师的意见,再看看自己的见解是否与评课的结论一致。
关于听课策略,这里还要指出的是,新教师在模仿他人的教学时,要注重观察模仿对象的多样化。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创造性行为的一个主要来源,当观察者看到众多不同的榜样时,就会影响到他们自己的创造性表现。“博采众长,集成一家”说的就是榜样、示范多样化的作用。总之,榜样越是多样化,观察者就越有可能作出创造性的反应。所以新教师在模仿时也要善于“博采众长”,这样才能“集成一家”。
2.模仿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尽管优秀教师的教学有许多优秀之处,而新教师的教学需要不断改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新教师也不能完全否定自己的教学,而应结合多方面的因素,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模仿。在模仿他人的教学时应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1)自身的因素。自己的教学中存在着哪些缺点需要尽快改进;在多种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中,选择哪一种是最适合自己的;好的教学模式有许多,自己在仿效哪一种教学模式时具备更多的有利条件,等等,这都是新教师需要首先明确的。如很多老教师经常采用让学生质疑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但如果新教师在自身还缺乏较强的问题归类能力、组织讨论的能力、引导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情况下,就进行盲目模仿的话,课堂教学效果差不说,还可能导致课堂一片混乱。因此,与其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质疑而自己又难以控制,不如事先精心设计几个有把握的问题让他们讨论。这样做虽然显得有些“专制”,但这是新教师成长的一个必经阶段。
(2)学生的因素。新教师备课的不足之一是对所教班级的学生缺乏了解,而凭自己的主观臆测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如果教师所教班级的学生还不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却要模仿他人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法,这样,就不可能收到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学校的条件。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学校的设备当然比不上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的设备先进,因此,教师在考虑运用哪种教学手段时,就要首先考虑学校的实际,要利用学校所能提供的条件进行教学,而不可盲目地模仿需要各种先进教学媒体才能进行的教学。
总之,新教师在明确自己急需提高的是什么,以及考虑了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后,就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观察模仿,以在教学方面真正取得实效。
二、发挥“师徒挂钩”的优势
以上论述是站在新教师模仿的角度来进行的,那么,下面就站在教师培训者的角度来看看“师徒挂钩”这种方式,以找出在实行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师徒挂钩”曾经是一种主要的教师教育方式,它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工艺式的教师教育却越来越显示了它的局限之处:一是以师傅为主,导致活动的广度与思考的深度都受到限制。二是有些老教师在知识结构方面没有及时更新,在“带徒弟”时仍旧以陈旧、落后的知识结构去影响新教师,这就有可能使新教师的个人意愿和个性发展受到抑制。因此,“师徒挂钩”的主要地位逐渐为其它形式的教师教育所替代。然而,主要地位的丧失并不能抹杀它继续存在的合理性。至今,各级各类学校采取促使新教师成长的办法中仍有“师徒挂钩”这一事实便是它仍有生命力的一个很好证明。然而,怎样才能使“师徒挂钩”的培训方式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并收到更好的教育效益呢?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对策:
1.师徒观念的更新。传统的师徒观认为师傅就是师傅,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师傅的一切技艺都是科学的、先进的。师傅最大的心愿就是塑造第二个“自己”。而做为徒弟,就是要被动地完全接受、模仿师傅的一招一式,然后依葫芦画瓢地演示出来就行了。显然,这是一种陈腐的师徒观,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是培养不出有个性、有创造性的青年教师来的。现代的师徒观应该是:“师徒挂钩”是一种互动、促进双向流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教师在老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进步与老教师在新教师促动下的再学习和再发展是同步的。师徒双方本着平等、民主的关系原则共同学习,共同促进,在帮带过程中,既重视老教师的经验,又重视新教师积极地、有主见的学习,要在模仿中融入自己的见解,并对模仿得来的教学方法进行加工改造,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你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教学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新教师要敢于“标新立异”,而老教师也要敢于自我反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论。
2.合理帮带计划的设计。“师徒挂钩”很多时候都流于形式或成为一句空话的一大原因是上至领导,下至师徒本人都没有认真地对帮带活动进行宏观的总体设计和具体的计划安排。宏观的总体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带教原则、带教安排和带教机制。具体的计划安排包括诸如课文教学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重点的落实等。除了总体设计和具体安排外,还需要相应地建立一套制度,以保证师徒挂钩计划的真正落实,从而促进帮带目标的有效实现。配套的制度应大致包含这样的内容:实行管理目标责任制,有专门的学校领导管理,定期检查帮带情况;建立奖惩制度,对帮带有明显成效的(如新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活动中获奖),给予师徒一定的奖励,对未能认真实行计划的教师以一定的惩罚。只要做到科学合理地设计、安排,加上制度的保障,“师徒挂钩”就一定会真正收到实效。
总之,只要采取的方法策略得当,模仿性学习就会使一个教学新手尽快成长起来,胜任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并为以后教学的创新打下基础。正如班杜拉所说,“由于示范作用的传统概念主要限于反应的模拟,示范作用一直被看作为创新的对立面。与这个普遍的信念相反,通过示范作用的过程也可以产生创新。示范作用在几个方面可促进创造性的发展。正像我们曾经看到的那样,示范作用可给创新提供认知和行为的工具,此外,示范作用通过把原有成分创造性综合和培养非传统性,直接促进了新风格的产生。”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学习策略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2]张亚萍,韩俊江.“师徒帮带”辨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