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就“四课”基本功唱好校本研修“原生态”
2009-07-20田谷华
田谷华
校本培训的终极目标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一个教师由初登杏坛到胜任教学到成为一方名师,必须炼就十八般武艺,而其中最基本的功力就是做好“四课”这篇文章。笔者这里说的“四课”不是指四种课型,而是和“课”有关的四个基本环节。
一、备课
如果把每一堂课比做一个个生命,那么备课就是母亲的“十月怀胎”,没有生命的孕育过程就没有生命的诞生。教师不备课何谈上课?如何备课,这是我们每个老师进校上的第一节培训课。
1.备知识。在现代社会面前没有永远的老师,只有永远的学生。教师要“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成为全能型人才。这样惟有多读多记多思。
2.备课标。备课时应仔细研读课程标准,确定好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课标的理念贯穿于课堂。
3.备教材。首先要吃透教材,然后要调集积累的素材和教材相关链接,还要消化教材,这是一个对教材精心加工,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做到心中有书,上课时对教案神视而目不遇,要像庖丁解牛一样。
4.备教法。教法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要因科制宜,因材制宜,因课制宜,因生制宜。
5.备学生。“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学生是我们的教学对象,而这个对象又是真实地发展变化的,因此我们必须对其了如指掌。了解的途径有课堂提问和交流、作业和测试、课后对话等。
6.备课件。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的一种基本手段。每个教研组发挥集体作用通过自制或网上链接等方式建设课件资源库,而这些课件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协作性和动态性等特征。
7.备导语。导语就是一支曲子的过门,唱好这个“过门”就会做到“课伊始,趣已生”。
8.备板书。好的板书设计对一堂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图文并茂、形式新颖、眉目清楚、条理工整、色彩鲜艳的板书设计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在赋予学生感官的审美要求时,板书必须成为沟通教学内容的内在思路、教师的教学思路、学生探究的学习思路。
9.备练习。练习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注意基础性和拓宽性相结合。还要注意分层性,为“吃不饱”的学生设计附加题。
10.备反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就是“反思”。提倡老师写教后感,提倡二次备课,不断地修改教案、扩充教案、激活教案。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设计不可能十全十美。
二、讲课
教师写好了“剧本”以后就要在讲台这个舞台上演示了,既是导演也是演员。演好每一出戏,上好每一节课是每一位老师的终身追求。
如何讲好课?必须达到如下五个要求:
1.坚持“一个基本点”:确保课堂教学不出现“硬伤”,即明显忌讳的东西,诸如:(1)知识性错误。(2)满堂灌,讲满45分钟。(3)讽刺、挖苦学生,鄙视差生。(4)语言不清楚,声音太小。(5)语病多,半截话。(6)板书混乱,潦草,有错别字。(7)不讲普通话,方言多。(8)提前上课,推迟下课。(9)举止不文明,奇装异服,语言粗鲁。(10)酒后上课。(11)上课抽烟。(12)课堂接听手机。
2.注意“两个参与”:为了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思维参与和行动参与,倡导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求得思维参与和行动参与的统一,没有思维参与,行动参与就是盲目的,没有行动参与,思维参与就不能发现问题。
3.强化“三个凡是”:凡是学生能想到的就要让学生去想,凡是学生说得出的就让学生来说,凡是需要学生动手的就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实践。
4.贯穿“四个互动”: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人本互动,不能形成满堂灌,满堂闹,满堂问,满堂讨论,满堂电教的模式。
5.达到“五个要求”:使每堂课做到“师生互动,动中求活,活中求新,新中求实,实中求效”。
三、听课
教师之间的互相听课既能形成互相学习的好风气,更能产生共同促进的效果。如何听课?
首先,是要“听”授课老师对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或是教学任务的落实情况。是圆满地完成了本节的教学目标,还是基本上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是没有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这些是听课过程中要考虑的第一个因素,也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其次,是要“听”授课老师对于完成这些教学目标或是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同样一节课,同样一个教学目标,在不同的人手中,就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手段,就会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当然也就会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再次,要“听”授课老师对于当节课的课堂组织情况。一节成功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作为一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授课老师是不是很好地把握了师生双方的角色定位,是不是很好地组织了当节课的教学双边活动,是不是体现了“老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是不是做到了师生双方的和谐统一。最后,作为听课人,还要“听一听”自己的心声。也就是说在听别人讲课的同时,还要反思一下如果这一节课让自己来讲的话,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方法,有什么样的过程。别人在一些环节的处理上,有没有值得自己学习或是借鉴的地方。要学会吸收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才是听课的真正目的。
要真正听好一节课还要把坚持“四到”贯穿始终,即“耳到”——仔细聆听师生对话;“眼到”——认真观察教师教态、表情、肢体语言、板书、所用教具及学生反应与表现;“心到”——边听边认真思考,把授课者的理解、感悟及教法与“我”作比较;“手到”——记录教学流程、重点、难点、板书、师生交流情况、教学“亮点”及自己触景生情碰撞出的“火花”。
四、评课
评课,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对讲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确立了现代教学观,和对其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评课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牛鼻子,牵住了这个牛鼻子就能促进整个教学改革向前发展。
评课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如何评好课?
1.坚持评课原则:打破“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怪圈,对讲课老师从帮助、培训的目的出发,全方位地给予指导,帮助讲课老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专业发展。同时要坚持激励原则。通过评课活动,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因此,在评课过程中,既要解决必须解决的问题,又要注意语言的技巧、发言的分寸、评价的方向和火候,以便发挥评课的效益功能,起到推动教学工作健康发展的作用。
2.明确评课目的。评课,应该根据教研活动的目的或听课者听课的目的确定评课的目的。评课时一定要围绕已确定的目的进行,做到既有理论阐发,又有具体的教学建议,有说服力和可信度。在评课过程中,要根据讲课教师提供的课堂教学实例,交流教育与教学思想,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帮助、指导讲课教师和参与听课活动的教师提高教学能力。通过评课,使参与活动的全体教师,从一个课堂教学实例中吸取教益,学习教学方法,改进不足,以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3.把握评课内容。评课评什么,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根据目前教学改革的趋势,评课应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1)评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情感、德育)。
(2)评教材处理 (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准确把握教材重点难点,精心组织、处理教材)。
(3)评教学程序(教学思路设计 、看课堂结构安排)。
(4)评教学方法和手段(①量体裁衣,灵活运用教学方法。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③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看教师是否适时、适当地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脑、电视、电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5)评教师教学基本功(板书、教态、语言、操作等)。
(6)评学法指导(①看学法指导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确。 ②学法指导的内容是否熟悉并实施 )。
(7)评能力培养(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否: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挖掘学生内在的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心理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教会学生在多方面思考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8)评师生关系。①看能否充分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②看能否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9)评教学效果(即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力的形成程度、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等)。
4.讲究评课的技巧。
(1)有准备地评课,不信口开河。评课时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对听课时所获取的感性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综合,使之上升为理性的东西。听课时往往会发现一些问题或经验,评课时要对这些看起来似乎是各自独立的问题加以仔细的分析研究,发现他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还必须注意揭示那些被表面现象所掩盖着的本质问题。
(2)有重点地评课,不吹毛求疵。评课的重点主要围绕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课堂教学的组织结构、课堂信息的传递结构、学生思维活动的密度和质量、教师的基本功等方面进行,因此不在琐碎问题上吹毛求疵。有的老师在听课时往往抓不住课堂教学中的要害问题,总是对教学中出现的偶发性错误抓住不放,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应该尽量避免。因为这样做,不但不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反而会严重地伤害教师的自尊心。
(3)全面评课,不以偏概全。在听课中往往会发现有些教师在某一方面有十分突出的优点,令人赞叹不已。例如,粉笔字写得很漂亮,或者板图画得非常漂亮,等等。这些突出的优点往往会使听课的人产生一种愉快的心境。相反,有时候也会因为授课教师存在某一方面的缺陷,给听课者带来一些沮丧失望的心境。因此,如果在听课时发生这种情形,在评课时就要特别注意防止感情用事,以偏概全。如可以评一评教学的整体结构是否完整有序,体现这一完整性的各个要素的排列是否有序,这个顺序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否符合课型特点等。
(4)因人而异地评课,不搞程式化。①注意年龄差异。②注意教师的性格差异。③注意教师的素质差异。
(5)因课而异地评课,不一概而论。 对汇报课,评课的立意不求高,注重基础;对研究课,从研究的角度出发;对评优课,要评出高低优差来;对观摩示范课,应采用集体公开形式评课,通过集体讨论、评议,对所示课例进行分析评论,形成对课堂教学的共同评价,以达到推广经验的目的。
(6)实事求是地评课,不庸俗化。在评课中,真诚是一种修养, 在评课者与被评者之间建立起一种民主的、建设性的、对话的伙伴关系。
5.灵活采用评课方式。评课方式多种多样,如教师自评,同行评课,专家评课,领导评课,学生及家长评课,等等。
运用评课手段,引导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是推进课课程改革,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我们力求倡导、建立一种新的评课文化,以使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成长起来。
总之,抓好这四个环节,也就使校本培训得到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落实;一个老师能把好这“四课”关,也就占领了课堂这个主阵地,就会出色地扮演好教师这个角色,唱好自身提高这出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