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回首

2009-07-18王海龙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09年4期
关键词:太多太多汶川灾难

王海龙

同学们,欢迎大家准时收看本期的“热点集训营”。2008年绝对是不寻常的一年,是注定要载入史册的一年;对中国人民来说,2008年是留下心灵印记、拥有太多的思考和感动的一年。让我们再次回首2008,选取三件曾经备受关注的热点时事,并共话其中的欢喜与忧愁。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三位记者朋友参与此次的“热点”讨论,首先请看热点素材资料——

罕见的南方冰雪灾害

2008年刚一开始,我们就迎来了一场百年罕见的冰雪灾害。从1月10日开始,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从南到北,把大半个中国裹挟在冰寒之中。

人民日报记者:突如其来的冰雪让人们多少有些猝不及防,尤其是赶着回家过年的人们。冰雪阻碍归途,回家的路艰辛漫长,而且还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在这个艰难的时刻,让我们忘不了的,是胡锦涛总书记脱下棉衣搬起救灾物资的朴实身影;是温家宝总理攀爬山路探访抢险职工的雪地足迹;是连续抗灾26天后殉职的开阳县李彬他们透支的身体;是奋战在冰天雪地里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和电力、交通、公安等部门员工冻伤的脸庞;是火车站里那个递来一碗热姜汤的陌生面孔:更是在这场雪灾中守望相助、感动你我的普通百姓……这洋溢在神州大地上的爱心与理解。让人骄傲,让人自豪,足以融化路上与心中的冰雪。

是啊,我们无法阻挡自然灾难的到来。但至少可以选择面临自然灾难时的态度!在灾情面前是唉声叹气、痛哭失声还是众志成城、勇往直前?中国人用一颗勇敢的心向世界做出回答!

我们通过这次抗击冰雪灾害的行动。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砥砺了民族的意志,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惨烈的汶川大地震

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让全世界瞩目和震惊。这是一场中国的国殇!

四川电视台记者:(屏幕上出现汶川大地震的一系列图片)“惨烈”是此次大地震的一个关键词。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如此惨烈的地震灾难是继唐山大地震后的又一次重演。灾难摧毁的不止是四川人民的生命和家园,也在蹂躏着全国人民的心灵!

“抗震救灾”是面对这场大地震的最真实写照。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各级政府,从国家最高领导人到普通公民。都肩负着相同的抗震救灾的使命。在这个神圣的使命中,不分你我,不分高低贵贱,中国人的信念和意志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万众一心”是对抗震救灾的最好形容。中华民族的团结一心就表现在了这点上,越是灾难、越是艰难、越是考验,中国人就越是齐心协力,这是一个民族生存与自强不息的根本。是我们的民族魂!

确实。提起四川大地震,我们忘不了得知消息时的震惊。也忘不了看到震区景象时的不忍。更忘不了受灾群众一声声对亲人的呼唤……汶川地震。虽可令山川移位、建筑损毁,却毁不了神州大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更挡不住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步伐。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每个中国人心中“四川雄起”、“中国加油”的顽强信念!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在寒冷的2008年,一场始于美国的全球性的“金融流感”让世界各国伤风感冒,或咳或喘,不论是发达市场还是新兴经济。都遭遇了有史以来最惨烈的跌势,市值都接近甚至远超过“腰斩”。

中国财经报记者: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们中国的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股市大跌,物价上涨,消费低迷等。在这个时候,大骂老美没用,抱怨不如自救。中国政府采取自救性的经济政策。用四万亿元拉动中国经济增长,这无疑是实实在在的事情。面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一定会像抗震救灾那样有能力,也一定会像成功举办奥运会那样有办法完美过关,相信中国经济一定能够健康平稳地向前发展。

“青山逛不住,毕竟东流去”,2008年带给我们太多太多不平凡的经历,带给我们太多太多深刻的感受。从世界到中国。从国家到每个家庭。无论大小,都有太多太多的故事:而无论故事大小。又都是那么真实感人。希望在崭新的2009年里,我们送走阴霾覆,迎来更加灿烂的阳光。

1师:同学们,通过以上的三个片段镜头及讨论,我们可以概括出哪些适合写作的主题?

生甲:从“素材之一”中我能概括出与团结、奋发图强、奉献精神、爱心、温暖等相关的写作主题。

生乙:从“素材之二”中我能概括出与战胜困难和挫折、自强不息、齐心协力以及感动、希望等与之相关的主题。

生丙:从“素材之二三”中我能概括出信心、成功、努力和清醒的分析形式,抓住机遇等主题进行写作。

除此之外,根据上面提供的三则素材,你还能想到哪些适于写作的主题呢?

2如果再从2008年中挑选一件时事新闻作为“回首2008”的[素材之四]的话,你会选择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

3从素材之一、二、三中任选一个作为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日,自选角度,文体不限;②诗歌不少于30行,其他文体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④不能引用以上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责编:张戎

猜你喜欢

太多太多汶川灾难
致母亲
新中国同龄人
曲奏汶川情花开时代梦
欠父亲的太多太多
忍受不可忍受的灾难
“5·12”汶川大地震10年记(上篇)
分手的温柔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灾难
汶川樱桃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