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与人生的相拥

2009-07-17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09年1期
关键词:行道树比喻生命

汤 蒙

本栏目特约主持人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校长赵一梅

华章溢彩

行道树(片段)

文·张晓风

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这一点,其实我们知道得比谁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品读

奉献

按常理说,人是不可能听懂树的语言的。但如果用心去感受,你也能感触到树的生命的律动。《行道树》运用聆听树之独语这一独特的叙述方式,亲切自然地表达出作者对树的崇敬。抖不落的烟尘是唯一的装饰,为神圣的事业承受着痛苦与孤独,站成一列向太阳致敬,固执地制造着不被珍视的清新,在飞尘里忧愁又快乐……这哪里是没有知觉的树呀?这分明就是一个个十分可爱的人啊!让我们知道了“行道树”的关键词——奉献。

素材小卡

为事业默默奉献的典例

《牛虻》主人公亚瑟(即牛虻),他是一个为意大利的自由而战的斗士,他为了理想,割舍了爱情与亲情。作者:英国女作家埃·莉·伏尼契。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享有“伟大的乐圣”之称,穷困潦倒,双耳失聪,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赋、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他以自己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形成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他的一生都是“用痛苦换来的欢乐”(罗曼·罗兰语)。

名著《荆棘鸟》,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考琳·麦卡洛。书的开头有一个引子,“传说有—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但歌声比世界上任何生灵的歌声都悦耳。它一旦离巢去找荆棘树,就一定要找到才肯罢休,它把自己钉在最长最尖的刺上,在蓁蓁树枝间婉转啼鸣。”文中的荆棘鸟超脱巨痛,发出生命的绝唱。

华章溢彩

孤独的树

埃林·彼林[保加利亚]

一降肆虐的狂风从遥远的树林里刮来两颗种子,随意将他们分洒在田野里。雨水将它们润湿。阳光给它们温暖。于是,它们在田野里长成两颗树。

最初,它们十分矮小,然而无心的时间把它们高高地拉离地面。它们便能眺望得比以前远多了。

它们也能彼此看见了。

田野十分辽阔,直到那葱绿的平原的尽头,也看不到任何其他的树木,只是这两棵远远分隔的树,形影相依地矗立在田野中间。它们的枝丫纵横交错,仿佛是些用来丈量这旷野的奇怪的标尺。

它们遥遥相望,彼此思念,彼此羡慕。然而,当春天来临,生命的力量给它们温暖,充盈的液体在它们体内流动起来时,它们心中也勾起了对那永存的,同时也是永远离开了的母体的思念。

它们会心地摇动着树枝,相互默默地打着手势。当一只小鸟像一种信念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的时候,它们就高兴得战栗了起来。

狂风暴雨来临时,它们惶恐地东摇西摆,折断了树枝,呜呜地呻吟着叫喊,仿佛想挣脱地面,双方飞奔到一起,紧靠支撑,并在相互拥抱中获得解放。

夜晚到来,它们消失在黑暗中,重又被分隔开来。他们痛苦得如同病魔缠身,它们祈求地仰望天空,期望快快给他们送来白日的光辉,以求再能彼此相见。

如果猎人和干活的人坐在它们中的一个影子下休息,另一个就忧伤地喃喃低语,沉痛地诉说孤独的生活那么苦恼,离开亲人的日子过得那么缓慢、沉重、没有意义;他们的理想因得不到理解而消失;他们的希望因不能实现而破灭;找不到慰藉的爱情多么强烈,没有亲情的处境多么难以忍受。

品读

渴望

作者用冷静的语调和舒缓的节奏叙述两棵由种籽长成为参天大树的树的历程,语言是那样优雅而抒情。雨水将它们润湿,泥土将它们埋藏,阳光给它们温暖……这些贴切地勾勒出了两棵树最初的生长环境。瑰丽的比喻让人惊叹,鸟儿像心念跳跃引起高兴的战栗、狂风暴雨中的呻吟叫喊、紧靠支撑在黑暗中祈求光明的渴望……那些忧伤的倾诉,充满着孤单与苦恼。《孤独的树》表达的是对寂寞的反抗,是对孤独的坚忍,更是对同类的渴望。

素材小卡

亲情是树,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条根,让它吸收营养永葆青春;亲情是河,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条支流,让它永不干涸澎湃向前;亲情是火,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根木柴,让它永不熄灭温暖四方。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情牢不可破,那是在长期的共同战斗中结下的友情,更可贵的是,两个人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来的光明,比从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中所得来的光明更干净纯粹。——培根

华章溢彩

关于树的随想(片段)

文·李萦枝

我习惯于把树想像成一个缄默而内心丰富的人。它站立在时空的地平线上,在天空和大地之间以孑然的身影演绎着生命中的四季。

从第一片绿叶的萌芽到最后叶子的凋零,循环往复,树经历着生命的茂盛至衰败的轮回;当绿翳覆盖着树冠,树的身上流淌着绿色的液汁。这是青春的液汁,它使树充满了年轻的梦想。当我在三月的阳光下经过一棵树,翠绿的叶片上淡淡的绒毛使我想起春天少女般清新的面孔。我于是闻到了树湿润的、幽谧的,充满了绿意的芬芳,它满身的绿泼墨一样洒在我的心上。此刻的树,多像一个生气勃勃的少年,将明亮的思想诉诸枝头上的绿叶。

在我的感觉里,烈日炙烤下的树是焦灼不安的。枝头蝉鸣叙述了它长长的烦闷;在炎热的夏季,树仿佛是一个被各种思绪纷扰,躁动的灵魂等待一片清凉的青年人。

没有比枝头上沉甸甸的果实更能展示树的辉煌了。我之所以用“辉煌”这两个字,是因为树以时光做桨,抵达了黄金一样的彼岸。然后是秋风将叶子一片一片地带往秋天的尽头,秋风中的树是伤感的,落寞的,空空的枝丫是它握不住秋天最后一抹金黄的手。它在寂静中默默地低语,像一个用尽青春为时光着色而鬓发染霜的中年人,诉说着内心的苍凉。

在西风中站立的树比以往显得枯瘦,有着灰蒙蒙的颜色。当雪皑在枝干上,树就像一个行将进入生命极限的白发老人,在一片纯净的白色中回顾生命最初的单纯。

在树的生命日复一日的延续中,时光将沧桑斟在树的身上,树的形体往往可以用来诠释一个人的内心。我曾经在旅途中见过一棵树。从粗壮的树干以及沟壑一般布满的纹理可以断定,这是一

棵有着很多年轮的老树。最初的一刹,我的心被一种莫名的力量震撼——树干扭曲着,枝条虬结,带叶的树冠向后倾斜,仿佛一个在痛苦中挣扎的人头发纷披,挥舞着臂膀,对天长啸。

有一个夏天的夜晚,我通过一个乡村农舍的窗户,看见小路上在劲风中狂乱摇晃的一棵树。雷声骤起时,电光像一把利剑劈开树冠。我想像那是一棵巨人的头颅裂开,他思想的火花在黑暗中飞溅。

希腊诗人埃利蒂斯的《疯狂的石榴树》,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另一棵树的形象。诗中的石榴树之所以疯狂,是由于它体内有一颗太阳在秘密地焚烧,浑身焕发着一种源于光明的热情。因而,它“以新生的叶簇在欢舞”,“以胜利的震颤在天空举起它的旗帜”,并“抓住了一匹奔马绺绺纷披的鬃毛”,“摇着一个即将诞生千百艘船只的海洋”。这样的一棵树会激起一个人内心潜在的能量,当我们在诗句中穿行,我们将充满激情地高歌。

与人短暂而脆弱的生命相比,树更久远而坚强,生命空间也更为广阔。树有两个天空,一个是树叶迎迓的上方,一个是根须伸展的足下。天地合一,树因此而具备了某种无限。但树不会行走,这注定了树习惯于停留,而人永远在漂泊的途中。

品读

生命

文章把树喻为缄默而内心丰富的人,新颖别致。承接这一比喻,作者又把三月充满绿意芬芳的树比喻成生气勃勃的少年,把夏季顶着烈日炙烤的树比喻成躁动的青年,把秋风中落叶飘飞的树比喻成辉煌的中年,把雪皑枝干的树比喻为进入生命极限的老人。用人生命的历程来描摹树木四季的演绎,作为植物的树在作者文字的流动里,不知不觉便充满了人生的况味,诠释了一个关键词——生命。

问题链接

《树》(诗)作者:艾青

《悬崖边的树》(诗)作者:曾卓

《致橡树》(诗)作者:舒婷

《一棵开花的树》(诗)作者:席慕容

《苹果树》(中篇小说)作者:高尔斯华绥[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白杨礼赞》(散文)作者:茅盾

《松树的风格》(散文)作者:陶铸

《读树》(散文)作者:李国文

综述

《行道树》、《孤独的树》、《关于树的随想》三篇文章均以树为摹写对象,赋予树以人的情感与形象,让人在对树的品评中,灵魂得到升华,寓情于树,十分高妙。三篇文章的叙事角度虽异,但效果同佳。《行道树》用第一人称作为叙事主体,树给人讲故事,亲切自然;《孤独的树》用第三人称作为叙事主体,旁观者评说冷静;《关于树的随想》用第一人称做叙事主体,直抒胸臆。三篇文章虽然主旨不同,但同样动人心魄。

责编:胡蕊

猜你喜欢

行道树比喻生命
动物喻人的惯用语
行道树
弯道
买椟dú还珠
弯道情结
弯道情结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