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匀:六措施建设“贵州最美丽城市”

2009-07-17胡晓剑

当代贵州 2009年9期
关键词:都匀规划建设

胡晓剑

规划为先,特色为魂。都匀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将自身打造成西部出海快速通道上适宜居住、适宜创业、适宜休闲的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祖国广袤的西部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所谓“城市短缺”问题,加快城市化进程刻不容缓。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推进都匀城市建设又好又诀发展,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从发展的高端要素看,都匀占据生态优、区位佳的比较优势。根据省委、省政府“北上南下、西联东进,以南下为重点的开放带动战略”,结合城市化、后城市化发展规律,按照都匀市中长期规划,要彰显“山水桥城·魅力都匀”的城市特色,把都匀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与凝聚力的贵州南部中心城市,成为西部出海快速通道上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的休闲之城、创业之城、明珠之城,城市人口中期35万、远期80至100万以上。

六措施建设“贵州最美丽城市”

新形势下,“四高”即扩能改造的黔桂铁路、贵新高速公路以及在建的厦蓉高速公路、贵广快速铁路纵贯都匀,交通大跨越即将实现,大交通将提速都匀城市建设。立足“快”字当头、“好”字优先的发展要求,扬都匀区位、交通和生态优势之长,避缺少大资源、大项目支撑之短,全力实施可持续生态城市带动发展战略,通过城市化发展形态的革命性变革,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为聚集人气、吸纳产业、发展经济和市民安居乐业提供支撑性载体。

规划为先。城市规划决定城市品质,是城市公共利益的守护者和引导者。都匀市集山、水、桥、园、林、城于一体,江流与城市协调的天然条件,使都匀天生成为云贵高原上一座“城中有江、江岸有城、城在林中、绿在城中”‘的山水风光城市。山、水、桥是都匀的城市特色,丰富的山、水、桥环境为都匀建设个性城市提供了宽大的舞台。为此,都匀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规划放在首要位置,以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认真把握好规划的编制、实施、监督三个环节,高起点编制规划,严要求实施规划,努力实现“山水桥城·魅力都匀”的城市形象目标,致力建设“贵州最美丽城市”。

“十一五”以来,都匀市积极开展规划工作。投资153万元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已通过省政府批准。投资200万元,先后完成了广惠片区、新火车站片区、九小片区等的控制性规划及河西片区的景观规划。投资200万元修编18个乡镇的总体规划,已进入审批程序。同时,编制完成《都匀市市域村庄整治规划》。一系列规划的编制实施,为指导都匀打造可持续生态城市,加快城市化步伐,提供了有力的法定依据和技术支撑。目前,正投入460万元,要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建成区(23平方公里)控制性规划、剑江河两岸(19公里长)景观规划、建成区综合管线及项目实施方案规划编制工作。

布局功能。依托现有城区,按照“整体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集聚规模显现、基础设施完备”的要求和“南北拉动、东西扩张”的发展战略,都匀市不断拓展城市空间,扩大城市容量,拉开建设骨架。结合自然地形地貌、水系、现状城镇及交通建设,以城市快速干道为纽带,呈组团状沿周边发展,逐步形成“中心城区——功能卫星城”的结构形态。积极调整生产力布局,发挥两个积极性,在配合开发区搞好洛邦——大坪产业聚集区建设的同时,按照“一体两翼”的原则,大力推进甘塘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留足都市工业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兼顾发展效率和宜居环境的建设,促使规模服务、服从于效率,逐步把都匀建设成为规模科学、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保障有力、宜居宜商的现代都市。

治理剑江。剑江河是都匀的“母亲河”。综合治理剑江河,必须统筹治理、协调推进,正确处理好整治、保护、开发、利用的关系,力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丰收。一是抓规划。做好保护的规划、防洪的规划、上游支流的功能规划、建设的规划,坚定不移抓好实施。二是抓保护。力避发达国家、发达地区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弯路,始终强调对源头和支流的保护。特别是对斗篷山景区的开发,要在水源、植被、生态的技术上、物质上得到确保的前提下,方能适度开发,坚决保护好匀城人民的“生命线”。三是抓整治。致力解决上世纪50年代大肆采煤造成的“小黄河”污染问题,抓紧抓好剑江支流的生活污染治理,使整个剑江河流域有个好的生态环境。四是抓建设。因水而异,因地制宜,把剑江河沿岸塑造成一个集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河滨生态景观走廊,实现“人文、生态、宜居”目标。五是抓管理。依靠高效、严密的管理,从文化内涵、水体水质、沿岸景观、管理水平等方面逐步完善、巩固和提升成果,让资源发挥作用,变为经济效益。

完善设施。近年来,都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解决发展“瓶颈”问题。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快干线公路、城市环线、城市快速通道建设,加强水利、电力、通信以及管道天然气和电能为主的能源建设,加快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抓实城市供水管网改造等项目。目前,“三纵九横五出口六连线公路网”建设工程有力推进,建成环东路、水厂大桥、城市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项目,拓宽延伸了剑江中、南、北路和龙山大道、河滨东路等重要路段,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下一步,将尽快拆除原黔桂线的清泰坡铁路联络线,分步建设城市西环线;加快城市东出口快速干道(173至大坪马寨)、西出口快速干道(纬八西路至甘塘团寨)、新火车站广场和跨江大桥、城市燃气管道、城市雨污分流系统等重大工程项目进度,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吸引力,力求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集聚产业、吸纳人气。

打造特色街区。“要致富,必创业。”针对都匀经济总量小、弱、差的实际,结合城乡群众治穷致富的现实需要,都匀市委、市政府不仅要大力倡导全民创业,而且要大力支持全民创业,最大限度地激发民间巨大的潜能,充分调动起广大民众的积极性,放手创业、拼搏致富。依托比较优势资源,大力打造特色商业街区,竭力为市民自主创业提供载体。通过持续打造食汇街、石板古街特色街区等,城市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沿街店铺增添了商机。仅新华东、西巷改造一年来,稳定新增就业上百人,增加市民财产性收入160万元。今年要投入450万元,将石板古街特色街区延伸至新华路、富强巷,电网同步下地。下一步,要持续打造购物、休闲、美食、品茶等特色街区,继续抓好城市亮丽工程,促进全城开门做生意。同时,积极鼓励、支持返乡人士创业,促进民本经济蓬勃发展。

提升城市品位。城市作为人们生产、生活平台,一定要体现出入文关怀,适合人们居住,让城市居民享受到城市带来的乐趣、便利、美好和

精神、文化愉悦。都匀要通过“环境革命”,不断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自豪感、认同感、幸福感和归宿感,合力创城市品牌,再造环境优势,推动经济发展。都匀市委、市政府以改善人居条件为重点,大力实施“七大工程”:一是抓好“一江三公园”建设。结合都匀特殊的自然资源禀赋,以剑江河为载体,打造美丽宜人的城市风景线,使“十里剑江看匀城”渐成旅游亮点。坚持高起点规划,原生态传承,高标准建设,抓好东山公园、西山公园和马鞍山森林公园三大城市公园的打造工作,为广大市民和游人提供优良的游乐、休憩场所。二是狠抓绿化美化工程。抓好城区可视范围内的山体绿化,力争用3至5年时间,逐步实现城在林中,举目青翠。千方百计扩大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三大指标逐年攀升,现分别达38.95%、36.20%和8.63平方米。三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多措并举,综合解决城市空气、粉尘污染等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按国家标准,2008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气达到350天。四是加快大街小巷治理,持续开展“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城市面貌日益靓丽。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小区。发挥都匀得天独厚的生态和区位优势,把房地产业作为聚集人气和城市经济支柱的产业来大力重点发展。严格建设居住环境,建设生态型、人文型绿色文明小区,打造居住首选地,为都匀楼市添足马力。六是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率先在全州实施廉租房制度,开展了四期廉租房建设,同时建成了一批经济适用房,确保低收入群体居有定所。抓好商品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三个层次的房地产,满足不同经济阶层的住房需要,既要保证社会稳定和谐,又要保证对经济发展起一个强劲的拉动作用。七是实施“文化亮市”战略。坚持把市民文化意识的养成放在首位,促使城市具有浓郁的崇文精神。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不懈办节办会,加快发展旅游业,努力把都匀建设成为一个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现代文化旅游城市。

在经济欠发达、地域欠开发的突出情势面前,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城市化的总体水平,大力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是都匀市委、市政府面临的现实抉择,也是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作者系中共都匀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猜你喜欢

都匀规划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都匀市老干部争当义务宣传员
都匀 向春节返乡人员送温暖
绘就“大都匀”画卷
都匀市老干部心系都匀的旅游发展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