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与创新皆得

2009-07-17

体育教学 2009年1期
关键词:总分运动会体育运动

杨 东

一、传统体育运动会必须进行改革

学校体育运动会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示范窗口。它不仅能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而且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也起着极大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体育运动会一直是以田径项目为主,纯竞技性的田径运动会。

传统的体育运动会存在以下不足:(1)项目设置单调。大多数学校的运动会都是以田径项目为主,严重缺乏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2)直接参赛人数少。由于受项目、场地等影响,直接参加人数严重不足,最多只占全校人数的30%左右。(3)比赛内容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严重脱节。有许多项目不利于学生长期锻炼,如铅球、铁饼、标枪等。(4)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得不到体现。由此可见,传统的体育运动会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地步。

二、我校运动会的改革创新

我校从2002年起就开始进行学校体育运动会的改革,完全摈弃了传统的体育运动会模式,创新了以“健康第一,人人参与”为宗旨的“体育超市”模式的学校运动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下是我校的做法。

(一)运动项目的创新

“超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地方,超市中有着许多商品供顾客选择。我们的“体育超市”也是如此,向学生提供了20多项比赛项目。如:30秒篮下投篮、篮球定点罚球、双手垫排球、两人对垫排球、足球定点射门、15米蛇形往返跑、折返跑、袋鼠跳往返、双手头上掷实心球、实心球投准、立定跳远、原地纵跳摸高、一分钟举重物、仰卧起坐、仰卧举腿、简易保龄球、跳绳(一分钟双飞、30秒单摇、双人跳绳)、踢毽(单踢、盘踢、两人轮踢)、引体向上、屈臂悬垂、爬竿、横梯吊行、夹球跳、飞镖竞技、呼拉圈等。这些项目的设置充分考虑了个体的差异和学生的兴趣,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都具有较大的价值,而且比较容易开展。这样大大地增加了学生选择项目的机会,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参加体育竞赛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激发了体育运动的兴趣。

(二)组织形式的创新

在竞赛的组织上,我们做好了下列工作,保证了运动会的顺利进行。

1.制定评分标准

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难易程度,以及对学生的测试情况,我们把所有项目分成三类,第一类分值依次为5、4、3分,如引体向上、罚球线投篮、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等;第二类分值依次为4、3、2分,如15米往返跑、仰卧起坐、30秒篮下投篮等;第三类分值依次为3、2、1分,如踢毽、跳绳、简易保龄球等。合理的评分标准使学生选择项目时目的性更加明确,更能体现学生的不同需求。

2.宣传发动

比赛前由体育组下发竞赛通知和各单项的比赛办法和评分标准,让全校师生明确比赛的有关事项。我们不仅在体育课中进行讲解,并对部分项目进行训练辅导外,还通过国旗下讲话、周一校班会课、各班板报和学校橱窗进行宣传发动。

3.认真填写参赛证

我们要求人人参与,且个人的总得分均计入班级总分之中。为了防止部分班级为了班级的荣誉,让体育水平高的同学替代水平低的同学比赛,从而出现班级总分提高的虚假现象,所以要求学生清楚、准确地填写参赛证上的有关内容,如班级、姓名、学号,并贴上一张个人近期的照片,最后由体育组盖章。无证、无章的学生不得参加任何项目的比赛。

4.加强裁判培训

因运动会参加人数多(我校有3000多人),项目多,需要大量裁判,因此,我们除了调用150多名教师外,还要求各班推荐3~5名学生担任裁判。赛前,我们组织所有工作人员学习裁判知识,强化责任心,裁判分工明确到位,而体育教师主要负责临场指导和裁决争议。对于学习合格的学生,颁发裁判证,在比赛时可凭证优先比赛,保证了学生裁判的参赛权。

5.认真组织比赛

比赛开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以及实力选择参赛项目,而每位学生最多可选报六个参赛项目,每个项目的选报不受名额的任何限制。这也是“体育超市”名字的由来。当学生一个单项比赛结束后,裁判员必须根据学生的比赛成绩对照相应年级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将该学生的比赛成绩、得分清楚地填写在学生参赛证上,并签上名,同时在单项成绩记录表上作好记录,以便运动会结束后的统计、核查。

6.结分统计,双管齐下

比赛结束后,体育组收齐各年级的单项成绩记录表,进行统计,根据各班参赛人数算出各班的平均总得分;同时各班体育委员也将本班学生的参赛证收齐,统计出全班的平均总得分和学生的个人总分后交体育组核对。根据各班分数的高低确定各年级团体名次,而根据学生个人总分的高低确定获奖的等级(达到某一分数,获某一等级奖励)。

(三)表彰奖励的创新

我们在运动会的表彰和奖励上,除了设有年级组“班级团体总分奖”和“个人总分奖”外,各年级还设有“优秀组织奖”和“道德风尚奖”。而奖励面则大大拓展,“班级团体总分奖”为本年级班级数的50%;“个人总分奖”则不受名额限制,达到某一分数,获某一等级奖励;而“优秀组织奖”和“道德风尚奖”则根据各项评分决定,有一个则奖一个,这种大面积奖励旨在鼓励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体育超市”模式运动会的优点

经过改革,我们可以看到,以“体育超市”模式代替田径运动会模式有以下优点 :

1.“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体育超市”模式运动会从项目的设置开始就充分考虑了学生兴趣的需求,不仅有竞技类项目,如双手头上掷实心球、引体向上、折返跑等,还有传统类项目,如跳绳、踢毽等,更有学生非常喜欢的趣味类项目,如袋鼠跳往返、简易保龄球、夹球跳等,促进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正像走进超市后必有我需要的物品一样,没有一个学生放弃比赛的项目。

2.“体育超市”模式运动会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了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我们不仅在项目的设置上关注了个体的差异,更在评分标准上关注了个体差异,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可参与的项目,都可为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创新的奖励方法,更为学生带来另一份惊喜,这对学生长期坚持锻炼,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体育超市”模式运动会符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人人参与、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理念。学生参与比赛,不是学生之间的比拼,而是自身能力的发掘。学生选择一个项目,他只要达到一定成绩,就可取得相应分数。例如:初一女生,在30秒单摇跳绳中跳70次可得2分,跳75次可得3分,跳80次则可得满分4分,这充分体现了轻竞技、重健身的思想。也正是这些关注个体差异的做法,吸引了学生的积极参与,真正做到了“人人参与”这一宗旨,更使学生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并长期坚持锻炼,培养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三、“体育超市”是对传统运动会的继承和创新

经过四届“体育超市”运动会的修改和补充,“体育超市”模式运动会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我们总感觉到还欠缺点什么。经过对全校师生的问卷调查和深入反思,我们认为,传统的田径运动会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另外,学校体育运动会还有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任务。虽然田径运动会只是少数体育尖子生直接参与,但能很好达成上述思想。

(2)田径运动会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也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竞争是竞技运动会固有的本性,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等坚强的意志品质更能在此中体现,从而提高了抗挫折能力,增强了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在“体育超市”中很难体现。

(3)“人人参与”是现代运动会要达到的目的。现在许多体育工作者看到,田径运动会只有少数体育尖子在参与,但是不知他们是否看到下列情况:以班级为单位,在一个运动员身后,总有几个学生在服务;总有几个学生在了解各班的得分情况,在跑道的四周,各班的加油鼓劲声总是此起彼伏,而各班的比赛通讯稿更是雪片般飞向宣传台,难道这不是参与运动会的另一种形式吗?而在此中所体现的关心他人,分工合作,集体主义精神不正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吗?

因此,我们在2006年的学校运动会中再次进行改革,除了保留“体育超市”外,还加入了经过修改后的田径运动会,对于学生能长期坚持锻炼,平时易于开展的跑跳类项目加以保留,而对不易开展、不能长期坚持的投掷项目加以筛除,而教工的4×100米接力则是保留项目。

四、创新学校运动会的意义

学校运动会的改革应该是改变原有运动会与新的课程理念严重相悖的地方,构建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新模式运动会。从中能使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精神;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最终达到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整体健康。

传统的田径运动会和创新的体育超市运动会皆得,这必然是新的学校运动会模式的最终取向。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李世平.组织好校运会的几点做法.中国学校体育,2004.1.

3.吕兵文,于霞.让学生从看台上走下来.中国学校体育,2007.1.

猜你喜欢

总分运动会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
我要参加运动会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与众不同的运动会
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