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热点:自体输血好处多
2009-07-16
新闻背景近期,医院手术患者增多,临床用血量激增。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向社会发出了血液库存告急的求助信息。目前,血液库存状况已有所缓解。在鼓励积极献血的同时,有些医院已经开展了自体输血,既可大大降低异体用血量,又能避免异体输血传染疾病和输血反应的风险。
自体输血已成为现代医学热点
北京的9岁小患者柏西强,因脊柱侧弯需要做矫治手术。术中,北京博爱医院的麻醉科、输血科和手术医生密切合作,为其进行多种形式的自体输血,输血量超过6000多毫升,确保了手术成功,同时又避免了异体输血。
避免和减少异体输血,一直是临床医生的追求。自体输血就是采集受血者自身的血液,或回收手术中视野范围内的血液,经过储存或一定的处理,再回输给患者,以满足手术期间或紧急需要的一种输血方式。随着艾滋病、丙型肝炎等血液传播疾病的日益增多。以及血液供给的匮乏,自体输血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热点。
自体输血有三种方式
这种安全的输血方式在部分国家已占到择期手术的80%~90%,而目前在我国,自身输血的比例仍很低。卫生部规定,三级甲等医院自体输血率应达20%以上。自体输血包括预存式自体输血、术前稀释式自体输血、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等方式。那么,具体哪种输血方式适合您呢?先让我们简要了解一下上述三种自体输血方式。
预存式自体输血就是术前预先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储存起来备用,待手术时输还给患者。尤其是稀有血型的患者更适合采用这种输血方式。只要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克/升,可以择期手术,患者签字同意,都适合作预存式自体输血。预存式自体输血一般在手术前3天进行,每次采血一般不应超过500毫升,若需要做两次采血,间隔要不少于3天。
术前稀释式自体输血就是在患者麻醉后,手术前经静脉采集患者一定容量的自身血液在室温下保存备用。然后向患者输入一定比例的晶体液或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释。这样当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分丢失就可减少。根据术中失血情况,可将其自身血再回输给患者。这种方法还有降低患者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灌流的作用,可应用于肿瘤手术,方法简单,费用低。但是,若患者血红蛋白<110克/升、凝血机制发生障碍、静脉输液通路不畅是不宜采用这种方法的。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是采用先进的血液回收装置,负压吸引手术视野中的体腔积血、术中失血,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回收、抗凝、过滤、洗涤等处理,滤除血液中的组织碎块、血凝块、脂肪等,然后再回输给患者。术中机器回收的血液可立刻提供与患者完全相容的血液,符合患者的生理需要。但是这种方法费用较高。若患者流出的血液被细菌、粪便、羊水和消毒液污染,出现严重溶血,则不宜采用这种方法。
严重感染患者不适宜
白体输血是一种经济、合理、科学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这一输血方式节约了血液资源,降低了异体用血量,缓解了血液供需矛盾,还可有效避免与输血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免疫反应,保证稀有血型和疑难配血患者得到合适的手术用血,并可刺激骨髓,增强造血机能,有利于术后身体的恢复。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这也是唯一的血源。
自体输血的采血量应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手术需要来综合考虑,惠有贫血,严重心、肝、肺、肾疾病的患者,严重高血压,菌血症或感染性发热的患者,一般不宜采用自体输血方法。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自体输血容易造成癌细胞扩散,因此应慎重选择输血方式。
(据《健康报》)
编辑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