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革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2009-07-16

中国经贸 2009年10期
关键词:公共部门人事管理人力

徐 静

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企业界,人力资源管理逐渐取代了人事管理,使对人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随之扩及公共管理领域。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也逐渐为人们所认知,以新的理念和管理模式改造公共部门是大势所趋。但目前,我国公共部门还未完全摆脱传统的人事管理的窠臼,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思路势在必行。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通过对公共部门的就业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和管理,来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工作技能,实现公共部门的战略目标的全过程。公共部门与其他部门相比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部门人事行政机构复杂

公共部门是一个横向部门化,纵向层级化的庞大组织。而这样的一个庞大组织体系又是按照完整统一的原则建立起来,它要求公共部门的目标必须一致,信息传递必须快速有效。这也就必然使得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特殊性

公共部门不同于其他社会部门,它在追求经济效益、注重产出的同时更要侧重于追求社会效益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应建立一套适合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具有广泛性

虽然随着市场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在整个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公共部门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调控作用仍然是其他任何组织不能取代的。如何安排人,安排哪些人担任要害公共部门的调控角色都将对整个调控作用和效果产生重大影响,进而波及到整个社会的运转。由此可见,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对整个社会的影

响是相当大的。

二、中国传统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干部管理制度是典型的人事管理模式,是革命战争年代延续下来的,它存在着诸如管理对象笼统复杂、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弊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这一制度进行了改革,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政府的机关工作人员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试图通过对国家干部的分类管理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制度,并为其他公共部门的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提供一套可资借鉴的经验。此后,改革并没有止步,我国继续进行不断的探索,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事业单位的大规模聘用制改革等。其中的一些改革与西方新公共管理背景下引入私营部门的经验和做法的改革有异曲同工之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思考和建构

没有进行整体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支离破碎,难以发挥其在组织管理中的系统整合和提升效能的功能。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环节之间密切联系,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其它环节效用的发挥。

2.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重感性轻理性,重经验轻科学,因此,长期以来规范化建设都较薄弱。如组织设计欠缺,纵向之间和横向之间职责不清;缺乏系统和规范的职位分析,制约着人力资源管理其他环节如人员编制、招聘管理、薪酬设计、绩效考核等的开展;薪酬设计缺乏个性化的考量,过于线性化,导致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

3.没有形成以绩效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首先,重过程轻结果的传统科层制的痼疾仍然在众多领域蔓延。其次,重使用轻开发的传统用人观仍然存在。虽然执政高层领导多次强调并出台了相关的政府文件,要求把人事工作的重点转到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上来,但其践行却是举步维艰。

4.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制度性的缺陷

首先是表现在多重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其次是政出多门的人事政策。再次是用人单位缺乏足够的人事自主权,没有多大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余地,能够做的只是在统一的既定政策中进行个性化和非特殊化的管理。由于人事管理权力过于集中,管人与管事相脱节,用人单位缺乏调节和激励员工行为的必要手段。

5.业务部门主管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技能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各部门主管均要承担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责,他们在诸如人事编制、岗位职责、员工招聘、培训、职业生涯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在选拔管理人才时,存在着重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而轻综合素质的倾向,不少专业人才在被提拔为部门主管或在更高层次的岗位上任职后,其综合素质与岗位的要求不相匹配,尤其是不善于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结果影响了组织整体的工作效能。

三、变革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1.从战略和国家未来兴衰的高度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

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使人力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凸现出来。中国是一个人口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优势,缩短甚至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人力资源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支撑这种发展的是粗放型模式,今后能否继续保持这种发展势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肃课题。如果我们只满足于这种外延式的增长方式,将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才能走出自身特色;只有创新,才能实现超越。而内涵式发展和创新的源泉却来自高素质的整体人力资源。

2.从管理的基础工作抓起,整体配套,系统推进

中国的国民意识带有一定程度的重感性轻理性、重经验轻科学的传统,不少西方人事科学中有价值的成分并没有在中国扎根。因此,我们需要从基础工作做起,为人力资源构建一个规范的操作平台。此外,还应把人力资源管理当作一个系统来建设,克服那种急功近利和断章取义的趋向。只有这样坚持不懈和系统推进,才能逐渐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健全和完善起来,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3.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理念

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公共部门内部缺乏一种竞争机制,这就必然导致一部分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的潜能未得到有效的刺激和开发。通过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理念,对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开展绩效评估,从而在公共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人员之间引入竞争机制,让其在竞争环境的压力下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发展,提高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这也有利于带动整个公共部门全体的运转效率提高,国际竞争的实力增强。另一方面,可以明确了解部门内部的人力资源素质和能力状况,以便为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4.完善体制,下放人事管理权力

制度变革和下放权力既是西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经验,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因素。目前,一个重要的工作是要理顺公共部门人事管理体制上多重管理、政出多门的状况,并且要适当下放人事管理权力。当然,在中国这样一个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势下,需要保持一定的相对集中,保证全国公共管理的基本规范,如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基本的人事政策以及公职人员的基本行为规范等方面。但在具体的人事执行和操作层面的制度和办法方面的权力是可以下放的。中国公共管理涉及的范围大,各地各行业的情况各不相同,那种搞大统一的管理思维是不切实际的。

5.立足于能力和素质的人力资源开发

首先是要建立学习型组织,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的组织才能适时进行变革,保持生机和活力。其次,改变传统集中运动式的培训方式。一个有效的培训应该是对任职人员的能力结构进行定位,然后针对其中的不足实施培训。最后,培训应立足于任职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整个公共部门在社会公众的威信和形象,也关系着我国参与21世纪以人才为中心的科技竞争的实力和水平。我们应当不断研究新方法和新理念,对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的潜能进行有效开发,提高整个公共部门的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更大程度上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产品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滕玉成 俞宪忠主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吴志华:《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的问题与改革》,载《理论与改革》,2005(6).

[4]刘 霞 潘晓良编著:《管理心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猜你喜欢

公共部门人事管理人力
工商管理对公共部门管理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
国企改革中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推进
浅析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新形势下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方案探究
新形势下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有趣的动物
基于双视角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创新管理
人力旅行
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