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2009-07-16鱼萍
鱼 萍
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和原则
信息系统的设计应遵循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协议和接口的原则,确保系统先进、经济、适用、安全、可靠;采用国际通用的软件开发标准和开发工具,确保系统的开放性和较高的可维护性;各个功能模块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便于根据需要开发新的功能,以适应不断发展业务需求;充分保护现有软硬件和数据资源。软件接口可将数据输出到Excel,Word或Access等,或从这些格式的数据文件中导出数据,从而使用户有更大的灵活性。
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
主要子系统包括:系统管理、样品受理、样品检验、模板定义工具、资源管理、实验室环境管理、材料库存管理、检验人员管理、质量统计和检验查询。由系统主控模块负责各个子系统的统一管理,包括升级和运行等。
1.系统管理。主要用于维护系统基础资料、相关标准、设置用户权限、系统功能模块查询等,提供整个系统运行所需的基础数据设定功能。基础资料代码包括科所代码、检验类别代码和检验项目代码等。相关标准包括检验标准和收费标准。用户权限包括用户账号、子系统管理员授权和操作员授权。另外,还提供手写签名图片维护、报告基础模板维护、用户密码修改、系统日志等功能。
2.样品受理。主要进行样品检验受理、检验任务管理、结果报告、检验收费管理、样品库管理,以及查询和进度监控管理。主要提供给样品受理部门、样品检验部门和检验报告审核与发放部门使用。样品受理通过样品管理系统将检验任务、国标名称、标准值、计量单位、检验方法、评价用语、收费标准等所有标准信息及其他客户数据,分派到各职能室。样品库管理是系统对样品库库存情况、样品领用情况和处理情况等信息的管理。查询和进度监控模块是相对独立的模块,可以对系统中的关键业务进行数据查询或进度监控。
3.样品检验。主要进行检验任务管理、样品库管理、原始记录管理、检验结果录入和检验报告的编辑、审核与签发,以及查询和进度监控。主要提供给检验室的相关业务人员使用。
任务管理模块主要完成样品交接、检验任务分派;样品检验系统的样品库管理模块主要用于检验科所对样品流转库进行管理,包括样品入库、领用、到期处理等操作;报告管理模块负责处理检验结果录入、检验报告编制、审核和签发等业务;查询模块主要完成交接单查询、检验结果查询、检验报告查询、收费查询、检验任务和检验进度监控。
4.模板定义工具。提供各类用户模板的维护功能。按照一定规则编辑的用于生成其他模板或文档的Word文档。模板中含有系统所能识别的、可由系统自动替换为实际业务数据的标签。基础模板是定义用户模板的基础,基础模板由用户通过系统管理子系统来定义。使用系统提供的模板定义工具来定义用户模板的时候,用户可以选择一个基础模板,再在基础模板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形成需要的模板。
系统提供帮助用户自动生成原始记录空白表的功能。用户事先定义原始记录空白表的模板,模板中使用一些样品信息的标签,当系统根据模板生成原始记录空白表时,就会将样品信息标签替换成样品信息,不用每次都手抄样品信息。
5.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人员管理、仪器设备管理、材料管理、标准物资管理、供应商制造商管理和受控文件管理、质量统计和查询系统等子系统或功能模块。
人员管理:主要用于管理实验室人员的姓名、性别、职称等基本信息,记录职称、职务、岗位等人事变动情况;对个人技术档案等进行管理,包括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课题与成果、培训和持证情况,以及奖惩情况统计等进行管理。
仪器设备管理:对仪器设备的验收、登记建档、交接(调配)、使用记录、维修保养、报废、降级使用、溯源设备的检定等整个设备生命周期内的基本信息和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同时,包括了与设备相关的供应商管理与评价。
材料管理:包括材料请购、请领管理等模块。对材料请购和请领从建立申请、审批、办理和查询整个业务流程及相关单据进行管理;对材料进销存情况进行管理,并提供盘点、结算及统计查询功能。
标准物资管理:对标准物资的基本信息和领用情况进行管理。
供应商制造商管理:对设备、材料和标准物资的供应商或制造商的基本信息进行维护管理。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名称、地址、联系人等信息。
受控文件管理:对受控文件的发放情况、版本情况进行管理;进行文件基本信息维护,包括文件名称、编号、出版部门等;文件副本信息维护,包括文件副本名称、持有人和受控状态等。
质量统计和查询系统:主要提供收样情况、检验项目、检验工作量(项次)、检验收费、检验报告、检验报告及时率和修正率、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等各部门或个人的工作质量统计报告(报表或图)和查询功能。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计算机信息系统在给检验工作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同样带来巨大的风险,如计算机系统本身的不安全性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等,都潜伏着很多安全隐患,严重时可导致系统瘫痪,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管理层到技术人员、业务人员都要高度认识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的科学性,重要性。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普及计算机知识是实现计算机信息化工作的有力保证,系统的运行不可避免地要取缔原有的一些手工作业方法和工作程序。组织业务人员转变观念,自觉加强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使用计算机的自觉性,充分利用和发挥科技功能,强化内部管理,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业务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2.加强制度建设。要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到有章可循,操作规程应具有科学性、超前性、可操作性。要严格按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做到有章必循。各业务部门制定相关的业务操作规范,对原来已有的制度,可以根据计算机安全管理要求进行修改后实施。建立、完善各种业务应用系统管理维护制度,如各种计算机操作规程、定期检查制度、密钥管理制度等,并坚持严格纪律、严格管理、严格分工的原则,做到重要业务应用系统的人员不准串岗、不准混岗,避免其他人员非法进入。专职计算机安全管理人员要具体负责计算机安全策略的实施,负责整个系统的安全维护、对整个系统授权、修改、特权、口令、违章报告、报警记录处理,负责日志审阅。对接入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更应加强安全管理;要建立全方位的计算机病毒防护体系,定期实施杀毒和备份工作。
3.开展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检查,强化制度执行力度。加强计算机日常管理和风险控制,查找计算机安全管理存在的漏洞,要定期不定期地对计算机房、电脑中心及其各种管理、业务计算机的安全工作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计算机房安全防护设施的状况、防火情况、人员出入情况;计算机密码、口令的保密状况;计算机软件、程序等电子文件和使用情况等。通过经常性安全检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信息系统安全隐患。
总之,通过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科学利用,能够使实验室按照规定的质量保证体系自动运行并自律,使各级人员摆脱繁杂的事物,集中精力做更有意义的工作。通过对多种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提供质、量统计报表,使数据变成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并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决策人处,以便更快更好地制定决策,依据工作量、工作质量和仪器使用率等的统计信息,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的分配,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率,确保实验室检测数据的科学准确。
(作者单位:新疆喀什地区纤检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