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积极情感

2009-07-16郝丽娟

新课程·上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陶冶情操人性美人格

郝丽娟

语文教学在情感培养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积极情感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精神

语文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陶冶情操的目的。如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最后一课》像一只警钟,唤醒学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都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激发学生把握青春,去探求生命的永恒。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晓之以理”,那么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主要是“动之以情”。这就给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披文入情”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我在讲《背影》一课时,怀着对父爱的深刻体验去动情地讲授,学生们情绪受到冲撞,好几个学生不能自抑,不止一次地流下了滚烫的泪。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不用说教,把孝心献给父母的观念早已印在每个人的心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美是追求的,教师则要引导他们寻求真正的美——人性美。如《一件小事》里车夫勇于负责,正直无私;《窗》中临窗病友忍痛给他人带来快慰和享受,就体现了人性美。

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为此,教师合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人格实践的机会。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致,使之活泼好动的性格得到。我每学期都要带学生游玩一两次,“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师生从中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情操。

值得强调的是,语文教学中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良好情感的培养,绝不是说可以忽视常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作用。认真书写、保持书面整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等看似琐屑的小事,同样能塑造学生严谨、求实、勤奋的良好性格。

作者单位:滦县九百户学区中心校

猜你喜欢

陶冶情操人性美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浅谈《项脊轩志》的人性美
《云中记》的人性美与灾难文学的美学意蕴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快乐写稿 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