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困生学好数学的策略

2009-07-16黎晓生

新课程·上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学困生分层数学

黎晓生

进入小学高年级后随着数学学习内容的逐步深化,不少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逐步下降,他们越学越吃力,出现了部分学生产生了偏科的现象,形成了所谓的数学学困生。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在教学上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制定有利于学好数学的策略。

学困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较少有成功的体验,作业错误多,考试失败多。屡屡的错误和失败,使他们灰心意冷,失去信心。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制定学习计划,清除紧张心理,鼓励他们要敢问、会问,激发其学习兴趣。要善于引导,帮助学困生找到怕数学的原因,多鼓励,多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学习的乐趣。还要善于创设学习的情景,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教学中可以选一些容易回答、解答和操作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做,使他们树立信心和决心。面对学生不完整的答案。教师不应该过早地下结论,而是寻找学生思维的合理成分,找学生的闪光点。这种扬长避短的评析,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巧妙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上课能听,作业能完成,就是成绩提不高。”这是学困生的共同的心声。其原因是他们不大注重课前复习和课后的理解掌握和能力提高,一旦碰到综合性强一点的题型,就不会分析了。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课前的预习至关重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困生课前的预习,可以编制预习提纲。对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理、空间想象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要求通过预习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易于突破难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听课,强化双基的训练;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指导他们学会利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旧的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讲授新课知识组织复习;也可以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这样他们才具备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并对掌握新知识起到促进作用。让学生接触一些变试题,对其中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剖析,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这有利于提高学困生的数学能力。

在学习方法方面,学困生受生理、心理等因素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相对要差一些,对问题的反应速度也慢一些。因此,加强学法指导,构建数学模型,形成数学能力不容忽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思维训练、探究性活动训练,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达到以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尽可能地让学困生掌握较多的数学学习方法,还可以组织他们学习他人成功的学习经验,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善于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灵活应用各种数学知识的能力。

学困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较强。但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数学的特点之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为学困生创造直观的感觉,最大限度地挖掘学困生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课中,多媒体的演示起到了适时启发、疏导作用,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于接受,特别是演示过程动静结合,呈现分割、拼合过程。创设问题情景,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索模式;教学内容从易到难,降低坡度,起点低,复习回顾多,重点处放慢速度,及时释疑;教法上适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测评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利用多媒体教学就能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而且具有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清晰直观的功能,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信息,从而把学困生的情感、心理等非智力因素调动起来。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类推进,因材施教。

采取合适的策略,能使学生有积极进取态度,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改变对数学的厌学态度,形成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尾市城区马宫街道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学困生分层数学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