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药物制剂课程中的探究

2009-07-16郭秀梅万春艳

新媒体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药物制剂课程整合任务驱动

郭秀梅 万春艳 魏 欣

[摘要]高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课程内容多、教学模式单一,就其课程的特点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展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方案及在探索中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任务驱动 课程整合 药物制剂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420151-01

一、前言

《药物制剂技术》是讲授药物制剂工艺基本理论、药剂处方设计及制备生产技术的一门课程,是高职高专制药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内容多,范围广,重点不突出

本课程的前身是《药剂学》,它包括的教学内容有药物剂型和药物制剂的设计理论、处方工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内容较多,重点剂型不突出,所以需要进行大量整合。

(二)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少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一味地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的教学“套路”,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无兴趣学习。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基本教学方法,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1]。符合《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各种药物制剂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并逐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浓厚兴趣。

二、“任务驱动”的定义和教学设计原则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宽松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去学习。包括:任务驱动与问题激励相结合的原则;虚拟教学与现实教学相结合的原则;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以优化学习、培养信息素质为根本宗旨的原则[2]。

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它避免了在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相互矛盾,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这一实践性强的学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它独有的教学特色,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关于《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教学程序及实施过程。

三、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程序及实施过程

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程序大概可分为四个阶段:教师任务设计展示阶段;学生自主任务探索实践阶段;师生任务评价评议阶段;扩展和细化阶段。

(一)教师任务设计展示阶段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而任务的突出应在学生的学习情景中产生,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并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思考的兴趣。其目的应该让学生真正从内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积极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心态来驱动学习,并自始至终维持浓厚的兴趣。

根据任务驱动的要求,进行了内容的整合,大胆去掉了原来《药剂学》课程中的药物制剂临床应用和质量检验的内容,药剂的质量检验内容由另外单独开设的《药品质量检验技术》完成。我们将课程的重点放在制剂工艺技术方面,药剂理论则偏向与制剂工艺有关的必备知识,并注重制剂设备的使用,强调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在具体教学中设计任务时,要坚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难度要有层次及弹性。本人通常的做法是,致力于任务的设计,温故而知新。

例:我们把固体干燥、片剂章节整合成一个大的任务“片剂的处方工艺设计与制备”。要求学生每组制备出合格的片剂,并将整个任务分解为4个阶段的子任务:片剂处方的确定、生产工艺的选择、片剂的制备技术、片剂的质量评价。

(二)学生自主任务探索阶段

这是一个全开放性的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利用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调动原有的智力背景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在《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中则可谓“百看不如一练”,照本宣科、“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行的。

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例:“片剂的处方工艺设计与制备”的任务,学生可以尝试多途径地获取信息,互联网、图书馆、咨询专业人士、电子阅览室、杂志、到制药企业实地考察等,对取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定位、筛选、操作、质量检查,教师只是从旁辅导。

另外针对这个任务,我还稍微变动了片剂中辅料的加入量及加入顺序,制备出片剂,然后让学生检查最后的产品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三)师生任务评价评议阶段

评价的重要意义在于依据学生进行任务的过程和完成情况分析学生在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习惯养成、学习风格素质方面的特点与长处,通过发动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评价,创造出一个开放式的评价机制,学生就可以在交流与评价中锻炼了能力,弥补了自身的不足,使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果得以升华[3]。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很强,所以课堂教学的评价,更要立足于教学过程,强调评价的激励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当然,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总结的方式应以学生总结和教师总结相结合,这样可以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系统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条理化。

这种评价方式比较适合任务驱动模式的特点:(1)力求做到激励为主,注重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2)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平衡进行;(3)采用多角度、多层次评价项目,肯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4)评价及时,贯穿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全过程。

(四)扩展和细化阶段

任务的完成不等于学习的结束。其一学生的信息素养差异和任务的设计的层次性和弹性,导致完成任务的质量必然有一定差距;其二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之中,往往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4]。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学的旧知识间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例:“片剂的处方工艺设计与制备”任务中,学生大部分数据来自网上,优点是资源丰富、缺点是良莠不齐,所以本人进行任务后的答疑精讲、相关知识点拓展、分类汇总,引导学生对网上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甄别与整合。有些学生连设备的名称和样子都对不上号,我为此还专门播放了片剂生产过程的短片,让学生对片剂的整个生产过程有个总体形象。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这种旨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而且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除了具有辅导者、引导者的身份外,不具备其他传统意义上的任何权威。

我想,通过我们在教学中的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会越来越成熟,它将完全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发展,使学生终身受用。

本文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药物制剂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凌受林,“学案式”主体教学模式在高职金工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2]熊淑慧,任务驱动主体参与教学法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6).

[3]武海明、姚小莉,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浅析[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3).

[4]熊永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07,(6).

作者简介:

郭秀梅,女,汉族,黑龙江省木兰县人,教师,工程师,讲师,执业药师,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制药系,研究方向: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猜你喜欢

药物制剂课程整合任务驱动
课程思政在《制剂设备单元操作》中的实践与研究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PEG在药物新剂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