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对特教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干预研究
2009-07-16王涛成云
王 涛 成 云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网络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远程教育的日益发展,网络教育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随着教育全球化的到来,人们将逐渐有条件接受全球化的教育。从网络教育对促进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利用一定的干预措施来对特教学生心理状况进行研究,探索网络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研究以网络教育为载体促进特殊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从而进一步完善特殊学生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教育 特教学生 心理健康发展 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420122-01
一、问题的提出
网络教育是一个比较广义的概念,其定义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知识传输和知识学习的新型教育模式。电脑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彻底改变着世界的图景。教育正向着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网络教育也影响着今天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播知识和培训技术,而且在于培育人才、提供发展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阵地。
在特殊教育学校里,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有身心障碍的学生,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人格特质有比较明显的差异,与普通儿童相比,特殊儿童大多表现出一般活动性不佳,情绪易不稳定,自我中心、心理比较固执,比较容易自卑等特征。我们准备从网络教育对促进特殊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利用一定的干预措施来对特教学生心理状况进行研究,探索网络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出它的积极功能,帮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交流他们的思想与感情,有助于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克服自我发展中的障碍,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我们于2007年3月抽取南充市特殊教育学校初一,初二在校学生60人作为实验对象,随机抽取其中30人作为实验组,另外30人作为对比组。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和问卷法。
问卷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iersHarris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是美国心理学家DBEV及Piers harris于1974年编制的儿童自评量表。主要用于评价儿童自我意识的状况,该量表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信度与效度较好。信度:重测信度间隔2周为0.81,间隔三个月为0.74;Cronhach的a系数为0.61(合群)一0.75(行为),各因子内部一致性较好;大部分项目与分量表分的一致性较好。效度:本量表与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教师报告表、智商、学习成绩均有较好的相关,临床应用对行为障碍、情绪障碍、单纯性肥胖、躯体疾病儿童有鉴别作用。
将该量表由班主任统一发放,对全体特殊学生从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等几个方面进行前测和后测,然后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前测和后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二)研究程序
在特殊学生的计算机课上进行网络教育的相关干预实践:
1.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系统,将视、听、触等媒体与计算机结合起来,教师进行个别教学,是包括了文字,图象,静止图象,视频图象、动画、声音和盲文点字等信息的综合网络教学媒体,很适合特殊学生进行学习。
2.授课教师在电脑课上对学生进行有关网络实际运用的教学并练习,例如教授学生使用网页浏览器、搜索引擎、及时聊天工具(QQ)等知识与技能。建立学生网上学生群体社区,类似QQ群等形式,促进与外界的学生交流和沟通,传递信息,互相帮助,开辟网络学习的新的天地和学生兴趣的共同点。
3.引导学生学习使用部分操作简单,学起来比较容易上手的计算机软件,例如window系统工具和辅助工具等比较实用的软件,帮助他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和使用计算机与网络知识。在宽阔他们的视野的同时也起到了帮助他们克服自身心理障碍的作用。
(三)统计检验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特殊教育学生在干预前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从表一可以看出干预前学生在心理健康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二)特殊教育学生在干预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从表二可以看出,在干预后测量的T检验中,p值结果均小于0.01,有极显著性差异,说明在我们的干预实践后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从对特殊学生网络教育干预实践前后的心理水平的统计情况来看,我们的网络教育干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讨论
从实验结果看,实验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提高,经过一年的跟踪研究,发现网络教育通过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带来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学习方式的改变,网络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网络媒体成为老师,它是信息的海洋,一个真正的“无所不知”的老师。我们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地记录外界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个别化是学习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学习环境的改变,网络教育为个别化学习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传统教学上的班级授课制是统一步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知识的被灌输者,学习的优劣取决于能否消化掉老师传授给你的全部知识。而在网络时代,充分体现了民主性,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别化,你要学习什么类型的知识,都可以由自己掌握。
(三)教育关系观的改变,网络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之一
就是: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在教与学上不再有严格的界限。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管理者,他的作用在于传授知识、监督和管理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直接传递的接受关系。而在网络时代,教师的角色将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习伙伴、学习者,学生有着自主学习的权利。
在研究中我们也感到特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他们的内心想法常常难以被人理解,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接收到的信息往往是学生所投射出来的心理表现,教师往往难以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有时候可能还会出现错误的理解,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难度较大,在使用网络教育的手段对特殊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的同时,我们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还显得不足,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相关理论的研究,来促进新的教学教法运用到我们的特殊教育实践中来,为特殊的孩子们服好务,努力的使他们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刘全礼著,特殊教育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
[2]张福娟、刘春玲、孔克勤著,智力弱后儿童人格特性,心理科学,1995,5.
[3]周志毅著,网络学习与教育改革,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5.
[4]王满华、黄璐著,教学媒体在视觉特殊教育中的运用,现代特殊教育,2007,6.
[5]蒋云尔著,特殊教育管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
[6]俞利君著,网络教育与心理学基础,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