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人口普查历史回眸

2009-07-16

数据 2009年6期
关键词:人口普查普查人口

徐 岚

编者按:国务院日前下发了《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历史上国内外组织过多少次人口普查?每次开展状况怎样?为向广大读者普及人口普查相关知识,本刊特邀相关专业人士权威解读历史中的人口普查,以飨读者。

2010年,我国将启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掌握清楚我国人口发展新的现状和趋势,这对于调整新时期的人口政策、制定经济规划、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都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口普查是各国政府获取人口资料、掌握国情国力的一种最基本的调查方法,所以人口普查也被称为“国情普查”或“国势调查”。

■ 世界人口普查发展四阶段

从国际上看,早在公元前4500年,巴比伦就举行了全国性的调查,按族登记人口。公元前2900年,在埃及,开始每两年清查一次全国人口。公元前1600年,希腊开始了人口登记。公元前600年,印度已估算了全国人口数量。公元前500多年,古罗马进行人口和财产调查,以后,罗马统治者明文规定,在其领域内每五年举行一次专门的户口调查。

美国1790年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一般认为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现代的人口普查。从那时开始到现在,世界上的人口普查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这期间人口普查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790年至1829年,这是世界人口普查产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共有美国(1790年)、英国(1801年)、法国(1801年)、哥伦比亚(1825)等1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人口普查。普查所包括的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11.2%,普查项目也比较简单。如美国1790年的人口普查只有4个项目,而1820年的人口普查也只有7个项目。

第二阶段,从1830年至1899年,这是人口普查的发展阶段。这期间又有比利时(1846年)、新西兰(1851年)、加拿大(1852年)、阿尔及利亚(1856年)、德国(1871年)、尼日利亚(1871年)、澳大利亚(1871年)、俄国(1872年)、巴西(1872年)、墨西哥(1895年)等94个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人口普查,普查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63.7%。这一阶段,不仅开展人口普查的国家有所增加,而且普查方法和普查内容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第三阶段,从1900年至1949年,为人口普查的普及阶段。在这期间又有85个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人口普查。仅1900—1911年这段时间就加入了49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一阶段,各国的人口普查已走上正轨,人口普查项目也开始完善,而且有些国家把抽样调查方法引入人口普查。

第四阶段,从1950年至今,这是人口普查进一步完善的阶段。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事件当属中国于1953年首次进行了人口普查,从而使世界人口所覆盖的人口数增加了很大一部分,通过人口普查得到的实际人口数基本上覆盖了全世界的人口。在这个阶段,联合国对各个时期的人口普查提出了建议,从而使各国的人口普查在时间、内容、方法上更趋一致,使人口普查更具有可比性。

从世界各国人口普查的史实看,人口普查在治国安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各国在国家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次人口普查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据《后汉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200年,大禹曾经“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民”。所谓“数万民”就是统计人口。四千年的人口统计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人口资料。但由于各种原因,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中叶,中国的人口统计发展缓慢,甚至没有进行过一次全国的人口普查。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于1953、1964、1982、1990、2000年进行过五次人口普查。

第一次人口普查。为了配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同时,也是为制定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提供依据。我国在1953年,以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普查项目包括本户地址、姓名、年龄、民族、与户主关系等6项。

我国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具备了近代人口普查的基本特征:官方——由政府发布命令统一进行;普遍性——包括全国所有国民;个别性——按人逐个进行填报;同时性——以一个特定时间为标准进行的调查;系统处理——将普查资料制成统一的统计表格。通过第一次人口普查,在我国历史上首次采用全面的、比较科学的调查方法取得了完整的、准确的人口统计数据,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查清了全国人口底数。

第二次人口普查。1961年到1963年,经过国民经济调整,克服了曾一度发生的严重困难,经济情况出现了全面好转的形势。为了给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提供依据,政府决定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以1964年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普查项目共9项,除保留上次普查的6项外,又增加了本人成分、文化程度、职业3个项目。

第二次人口普查同第一次人口普查相比,有了明显的改进。从1963年10月开始到1964年10月全部结束,经过组织准备、宣传教育、登记复查、统计汇总和健全户口管理制度等阶段,调查更具系统性,调查质量也有所提高。

第三次人口普查。1980年,在结束了十年动乱后,为了给国家制定政策和计划提供准确、详细的人口数据,政府决定于1982年以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这次普查同前两次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特点:一是调查规模更大,面临10亿人口的普查对象。二是普查项目增加到19项。除了第二次人口普查的8项外(未含本人成分),新增加了户的类别、本户人数、本户出生人数、本户死亡人数、有常住户口已外出一年以上的人口以及个人户口状况和性质、行业、不在业人口状况、婚姻状况、妇女生育、存活子女数、上年妇女生育状况等11个项目。三是改进了数据处理手段。第一次和第二次人口普查都是手工汇总,所得数据量少。第三次人口普查在中国第一次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获得了丰富的资料。

第四次人口普查。1987年,为了检验“七五”计划执行情况,制定“八五”计划,并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口数据支撑,政府决定于1990年以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进行第四次人口普查。登记的项目共21项,除保留上次人口普查的19个项目外,新增加了五年前常住地状况和迁来本地原因两个项目。

第四次人口普查面临许多新的情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数量增多,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从事各种经济活动。他们外出的时间长短不一,散居城镇各处,而户籍仍在农村。随着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在农村的推行和粮食、棉布等部分生活必需品取消了按人口定量供应制度,居民申报户口的积极性明显减弱,有些农村居民不愿申报超计划生育的人口,经常性人口统计漏报人数呈增长趋势。

与前三次人口普查采取的设立普查登记站的办法相比,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改为主要采取普查员入户点查询问,当场填报的方式进行。

第五次人口普查。为查清自1990年以来十年间中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全面检查“九五”计划的执行情况,为科学地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以及2010年远景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政府于2000年以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这次普查首次采用了长短表方式,采取了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90%的户填报短表,10%的户填报长表。普查还首次增加了住房项目。普查录入方式首次使用光电录入技术并建立了人口地理信息系统。

这次普查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后进行的首次人口普查。虽然,面临着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人户分离现象日益严重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这次人口普查取得了圆满成功。

2010年,我国将启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掌握清楚我国人口发展新的现状和趋势,这对于调整新时期的人口政策、制定经济规划、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都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人口普查普查人口
人口普查学问多
邮票上的人口普查
邮票上的“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为什么既要“查人”又要“查房”
人口最少的国家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漫画
坐井观天石头国
学习调查要“四会”
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