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部结节病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分析

2009-07-15熊海丽陈洪礼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13期
关键词:影像

熊海丽 陈洪礼

【摘要】 目的 提高结节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20例结节病,患者均自备CT或HRCT片。20例结节病的病例经激素治疗仪后,病灶及临床症状均消失。结论 提高结节病的诊断,掌握结节病的鉴别诊断,尽早诊断,减少误诊。

【关键词】肺结节病;影像;病理分析

结节病是病因未明的多系统肉芽肿性病变,常累及肺、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皮肤、眼等器官。是一种少见的结节病变。因本病常首发于肺部,且易与肺转移瘤、结核等相混淆,所以本研究总结20例肺部结节病病例,均经激素治疗有效,予以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例中,男4例,女16例,发病年龄36~52岁。20例患结节病的患者均有乏力,胸闷等症状,其中5例伴刺激性咳嗽、1例伴上眼睑下垂,1例伴两侧上眼睑外侧缘各有一粒大肿物,处之较硬。1例伴颈部、上肢及前胸部散在米烂大小戏硬结。5例在外院诊断为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6例诊断为支气管淋巴结结核,2例诊断为肺泡癌。患者自备CT或HRCT片。

1.2 影像学表现

1.2.1 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增大。10例表现为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增大。其中6例显示右侧肺淋巴结增大为主,4例显示在侧肺门淋巴结增大为主。增大淋巴结密度较高,边缘较光滑,且无明显融合。大小不等,最大可达2.5~3 cm。

1.2.2 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伴肺内散在小结节病灶。6例表现为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伴肺内散在小结节病灶。此时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已明显缩小(与上述10例病变比较)肺内结节病灶大小不等,以1 cm以下病业居多,边缘光滑,且伴少许索条影。

1.2.3 肺内弥漫分布的小结节影和纤维索条影。20例中有4例有此种形像改变。此种影响较复杂,索条影像明显增多,走行比较紊乱,其风弥漫分布的小结节影,大小不等。此种影像改变也提示病变发展到晚期和慢性阶段。

2 结果

20例病例均经激素治疗,其中5例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一个月即病灶消失,症状改善。其中4例肺门弥漫小结节影和纤维索条影的患者,经激素治疗半年肺内病灶均消失,留下少许索条影已经进入不可愈阶段。余病例均经激素治疗2~3个月消失,但激素治疗中也出现了一瞟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如肥胖、股骨头坏死等,这也是今后治疗措施中需改进的地方。

3 讨论

3.1 结节病的病因 目前尚未明确。据国外文献报导,考虑外源性物质包括感染、物理、化学、植物性因素的刺激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相互作用的结果。

3.2 结节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 临床症状与影像不符。临床症状轻而影像表现重。早期常无明显症状或体征。病变发展时,可有乏力、胸闷、低热和咳嗽等症状。病变发展为纤维化时,可有活动后气急、发绀或自发性气胸。影像表现可分为四期:零期为渗出性肺泡炎阶段,肺部X检查可阴性,CT显示肺野呈很粘的磨玻璃密度影,散在分布或呈局限性;一期两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常以右肺门淋巴结增大为主;二期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伴肺内栗粒栗样结节影,呈弥漫分布。同时有少许斑片或索条影;三期仅肺疗浸润或纤维化,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肺部纤维化可呈束网状改变。

3.3 结节病的病理演变过程 早期为肺间质广泛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的肺泡炎。随之肺泡壁内淋巴细胞和淋巴结组织内的淋巴细胞被激活,成为激活的T淋巴细胞。其细胞释放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吸引血行中的单核细胞在局部形成肉芽肿。结节病的肉芽肿。结节病的肉芽肿无干酪样变,含有上皮样细langhan巨细胞、而无中性粒细胞。肺泡炎和肉芽种可能自行消散。在慢性阶段,肉芽肿周围的纤维因细胞胶原化和下班样变,成为非特异化的纤维化,一般多见于右上叶,伴肺叶收缩、纤维化可能很广泛,导致肺结构变形,形式囊性性空腔和支气管扩张,即蜂窝肺和末期肺。

3.4 结节病的鉴别诊断 结节病需与肺泡癌、淋巴瘤、肺门转移癌等鉴别。在慢性阶段还需与肺泡癌、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鉴别。鉴别的关键在于掌握结节病的影像特点。肺门淋巴结结核、临床症状重,增强扫描淋巴结多有呈环型增强。淋巴瘤多以上纵隔淋巴结增多,且隔合现象明显。肺门转移癌,多为单侧肺门淋巴结增大。

猜你喜欢

影像
影像在广告作品中的作用
《荒野猎人》的影像表达
椎动脉狭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诊断研究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现实主义影像剖析
融合与分离:作为一种再现的巫术、文字与影像世界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