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文学的失落与曙光

2009-07-15徐朝霞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5期
关键词:当代文学曙光

摘 要:如今文坛上流行的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娱乐化”的倾向,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一种或浓或淡的感伤与迷茫,似乎每个作家都有浓郁的乡愁。文学是现实的反映,在现实中我们可以寻找到这种失落的轨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文学的市场化,作家的明星化,文学的娱乐化。

关键词:当代文学 失落 曙光

近年来,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文化行业,尤其文学创作都先后倒向“娱乐化”。如今文坛上流行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一种或浓或淡的感伤与迷茫,似乎每个作家都有浓郁的乡愁。有人说当今文坛是“文学循入历史,电影走入青楼”,我们似乎感到,文学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有意无意地“躲避崇高”,人们不知何时失落了理想。

一、文学是现实的反映,在现实中我们可以寻找到这种失落的轨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文学的市场化

长久以来,文学作品是那些刊载于权威期刊的名家著作,文学创作是少数创作才华被肯定的文人干的事儿,文学传播、文学接受及文学认同首先是从准入严格、形态固定的文人圈子开始的。但自从大众传媒介入文学的产生传播机制后,文学的传播渠道扩大,表现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等等一系列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文学终于突破突破了等级限制走向市场。

(二)作家的明星化

文学的市场化使得文学不再是单纯的“作者写”和“读者读”单方面的事情,写作和阅读退守边缘,营销成为维系文学作品生存的重要一环。如当今任何一本新书上市,不管作者是名不见经传的文坛新手,还是成名已久的文坛老将,都要如歌星办首发式、影星办首映会一样举办签售会、读者见面会等各种活动。

作者、出版社、编辑、评论家、书商、媒体一起登场,联手打造明星作家。作家明星化的现象在“80后”作家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甚至可以说“80后”作家己全面明星化。号称“青春文学领军人”的郭敬明发行了自己的首部音乐小说《迷藏》,郭敬明除担纲《迷藏》的总体策划和文字部分的写作外,自己也唱了一首名为《九月·摩天轮》的歌曲。另外一些“80后”作家,如李傻傻、蒋方舟、春树、张悦然等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纸的娱乐版。

(三)文学的娱乐化

文学的娱乐化可以看作是传媒意识、传媒趣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娱乐文化的无限扩张,用“呕像”代替“偶像”,将“娱乐”变成“愚乐”,使品德、情操、人格遭到严重扭曲。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不断趋向于多元化,闲适型、商业性和消费性在各种文学文本中被突显,甚至隐隐有占据文学高地的迹象。如果说过去的中国文学被赋予了太多道德教化功能,娱乐功能有意无意被忽视的话,那么现在则有些矫枉过正了。于是具有娱乐化色彩的言情、武侠、宫廷、官场文学,由于它的有趣性、刺激性,很容易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之后,从众心理将导致更多的人在无意识中寻找类似的文本阅读,从而加快了文学的娱乐化、粗鄙化进程。

在彻底娱乐化的文学世界里,人们不再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没有对人生本质的探询,没有人文关怀的寻求。读者失去了根本的判断力,表现出因享乐而阅读,因热点而追捧的倾向。在长期缺少真正有营养价值的文学的滋养下,读者的心灵世界也会变得苍白而无力。文学的娱乐化导致了文学特有的精神价值被廉价地丢弃了,因为越是粗俗的阅读,越是能够刺激人们的随意和浮躁情绪。

二、文学重返中心的曙光

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是人类在满足基本生存的物质保障的前提下对精神的追求,是人类精神生活享受的方式,自然就蕴含着必要的娱乐性或娱乐功能,比如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就是因娱乐而产生的。但说到底,娱乐功能并非文学的主要目的,认识、教育、交际等功能才是文学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文学的功能和价值是多元的,有政治的、审美的、宗教的、娱乐的、宣泄的、心理补偿的。哲学家曾经将文学分为两类:一是为俗世而写作,一是为精神而写作。当前的文学在本质上乃是一种俗世的写作,它是向市场和读者趣味做出的妥协,而不是向作家和读者心灵世界的挺进,与文学的人学本质相去甚远。《浮士德》中,浮士德因为把灵魂典押给魔鬼靡菲斯特尔而导致一场人生的悲剧,文学的灵魂被出卖给娱乐,也不可避免会导致文学的悲剧。

自“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两大文学流派开启了文学单方面追求思想性与娱乐性的极端理念以来,中国文学就始终没有脱离这两种倾向的矛盾影响。许多年来,由于政治意识形态过于泛化的影响,我们比较多地注意了文学与政治、社会、经济等关系的研究,忽略了反映中国广大市民衣食住行、休闲娱乐、日常生活方式的文学创作发展。[1]海德格尔说过:“人应为自己创造一个能诗意地栖居的场所,这便是心灵的归宿。”因此,尽管现代传媒以极高的科技含量创造出了种种文化奇迹,但是与电子媒介所制作的音响、图像、色彩、造型、动感、质感相比,语言媒介仍然是富于魅力的。文学和影视、文字与图像将会永远并存,当文学凭借语言媒介来表情或叙事时,必然会显示出许多为其他媒介所不具备因而也无法替代的独到之处,以克服诸多的审美疲劳,共同丰富人们日新月异的精神生活。

面对视觉文化或消费文化的冲击,我们没有必要哀叹现代以至后现代条件下文学性的消逝。我们坚信:世上只要有读者,只要人们的情感生活不至于枯竭,人性的深层意识未曾改变,文学就永远不会寂寞,反而会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诗意的栖居。

注释:

[1]肖佩华:《现代中国市民小说的市井意识》,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徐朝霞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一中 430400)

猜你喜欢

当代文学曙光
黑水城遗址出土F20:W63a文书研究
黎明的曙光
胜利曙光就在前方
杨曙光作品
王路平:以曙光之名
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当代文学的语言问题反思与追问
情感休闲文化与当代文学思潮